今年新出商务印书馆精装本《远山》,取徐志摩同名佚诗作为“徐志摩佚作集”书名,较之径以“佚作集”为题的确更有韵味些。它令我想到志摩殁后出版的《云游》,只不过《云游》是单纯的诗集,这本厚达四百余页的《远山》所收既有诗,亦有文,还有日记、书信、翻译,以及附录多篇,故云“佚作集”是很妥当的。 收入本书的佚作共141题,由陈建军、徐志东两位远隔千里而志同道合的现代文学史料学学者合作提供篇目,又合作编辑成书。由该书所收佚作之丰富及编辑体例之严谨,可感知到此种合作的高质量,这大概是《远山》给人留下的第一个深刻印象。 那么,这141题佚作是怎么来的?由每题的题注可知,佚作一部分由两位编者直接发现于不同渠道,另一部分转录自其他发现者,这转录的部分往往还在书后“附录”了原发现者的相关说明文字。如诗歌部分《题志摩山水画》题注为:“据王双强《民国来信及百年名人墨迹》(学林出版社2015年3月版)。题目和标点符号系本书编者所加。”《想象你的句》和《远山》分别附有赵国忠、张慧关于发现、阐释这两首诗的文章。书信部分有《致奥格登》(六通),题注云“据加拿大卖马士德大学罗素档案馆所藏手稿。本书所收译文,由刘洪涛翻译。”而书后也附录了刘洪涛《徐志摩致奥格登英文书信的发现及其价值》,可知译者刘洪涛“有幸发现并翻译了这些信件”的原委。此外,近年文物市场活跃,不少文人手迹被展示出来标价拍卖,这似乎也惠及了现代文学史料学学者。此书中不少志摩佚作即来自这类拍卖活动,如日记部分之《结婚日记》不见于此前任何出版物,题注交代来路云:“据《西泠印社二〇一四秋季十周年庆典拍卖会——近现代名人手迹专场》图录。”书信部分这类情况也不少,像致胡适4通信中的3通,致沈性仁4通信中的3通,还有致陶孟和、致李祖韩、致××,皆为此种情况。佚作来路清楚,且提供相关参考文献,这种做法也很值得称道。 根据手稿特别是手稿照片整理佚作,态度之外,尤其需要一点旧学功底,而这恰是当代学者普遍不如前人之处,这就造成史料学方兴未艾而治学能力跟不上的问题,着实有些堪忧。 还有一点,“凡例”第二条云:“疑似徐志摩的作品,如缺乏足够的证据,本书一概不收。”这也体现了编者态度之严谨,史料发掘者或应引起重视。现代作家发表作品,笔名相同、冒名、剽窃现象甚多,如果凡署名“志摩”或“摩”的文章都直接拿来按在徐志摩头上,那实在是很冒险的,岂可不慎之又慎! 最后,该书收入141题佚作,在我能看到的同类出版、未出版徐志摩佚作集里,算是规模最大的,却也不意味着已将徐志摩佚作一网打尽。实际上,除了仍潜藏于深水者,就拿已出版、未出版同类书而言,也是各有参差、互有补充的。《远山》所收有他书未收者,同样他书所收亦有《远山》不曾收者。此其一,其二,某些佚作的归类也或有可商量处,如诗歌中《海涅诗》一首,本非志摩创作,不妨将目录中“其他”一项再细分为“译作”等,而将《海涅诗》列入译作似更妥当。 我常由文献发掘整理联想到如福尔摩斯、包公们之侦探、法官工作,既时时充满诱惑,又处处险象环生,而阅读好的史料类著述也同样既充满乐趣,又始终带着某种紧张感。料想如《远山》者,若是将发现每篇佚作的过程还原出来,怕同样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