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诗发展走过的百年历程版图中,巴蜀是一座重镇。这里滋养、诞生了一大批诗人,发生过很多影响深远的诗歌事件。这些诗人、诗事,与一本重要的纯文学刊物分不开:《星星》诗刊。1957年1月1日创刊的《星星》是新中国诗歌史上创刊最早的诗歌刊物。60多年来,参与《星星》诗刊的编辑家、诗人者众。但诗歌圈公认的星星诗刊元老级人物,则当数“两白、两河”:白航、白峡、石天河、流沙河。 星星诗刊创刊号 多年来,《星星》诗刊像天上的明星一样,照耀过无数喜爱诗歌的心灵。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热潮席卷中国的文艺青年,《星星》诗刊更是给年轻的诗人们提供过最好的舞台。他们是怎么开创出一本如此美好的诗歌刊物,以至于发光、照耀这么多年?当一颗诗心遇见另外一颗诗心,会发生怎样的火花? 身为“两白、两河”之一“白”的白航,以核心力量参与《星星》诗刊的创办工作,掌舵过《星星》诗刊的发展。他本人也是一名诗人。从燕赵大地到巴山蜀水,从战地文工团的话剧创作员到四川文联创作研究组长,从军人到诗人,从农家少年到耄耋老人,白航的一生,是随着时代的潮流沉浮的一生,也是丰富的一生。途中坎坷艰难,没有摧毁他,靠着对世界的信任和善意,他始终选择用诗意的眼光看这个世界,将自己的经历歌咏成诗。诗有魅力,也有魔力。有人因诗发光,有人却因诗疯狂。而白航大半生与诗相伴,干干净净,平静温和。从军经历练就的风骨和敏感细腻的诗人气质,浸润着白航的生命,穿越岁月的风雨,成了一个真正过着诗化人生的人。 1925年腊月,白航出生在河北省高阳县一个叫路台营的村庄。白航的父亲当时是一名教师,家里虽不富有,温饱有余,算是当时的中农。白航自幼勤奋踏实,是家里的小小顶梁柱。在小诗《当家人》中,白航写“我是娘的一只手/姐姐是娘的一只纺车/终日 呜啊呜的 响得很动听/十岁 便干大人的活了/骄傲又威风/婶子大娘们/指指点点地说:看,刘家小做活的/过来了/这时 我肩头的担子/突然轻了许多/脚步 也更来劲了/从此 我成了当家人。” 随着父亲到北京一家小学出任会计工作,11岁的白航去了北平,在父亲任职的朝阳门外六里屯小学读高小。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白航又随父亲就读于天津新开河畔的天津市立师范(北洋大学校址的一部分),1945年6月毕业。“当时,日本已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了。只剩下云南、贵州、四川等几个省没占领。大家都不愿当亡国奴。我有一个同学,家里人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他可以介绍我去解放区。我当时连正在读的天津市立师范文凭,都没顾得上拿文凭,就出发了。” 进入解放区的白航,在冀中军区敌工部当上了一名工作人员。经过训练,白航被派回到家乡从事地下革命工作:在被日本占领的区域,搜集情报。回忆那段日子,白航坦言当时所处的工作环境非常危险,“很紧张,很危险。一旦被抓住,就很可能没命了。”1946年秋,白航考取了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受教于丁玲、艾青等文坛巨子。在诗作《华北联合大学——散在冀中几个小村里》中,白航写道:小村里/走出一所/大学校/当年 谁也不知道/自己后来的结局/说话南腔北调/人人的脚印 都连着 一串浪漫的故事……过节时/围成一个圆圈/又一个圆圈/如花朵般快乐地/咀嚼粉条和包子/直到把喉咙塞满/清早跑步唱歌: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1948年,白航入伍从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文工团从事文艺创作。白航曾坐车穿过娘子关到太原前线,体验战斗生活,搜集创作题材。白航对此记忆依然生动清晰,“当时前线正在围攻太原,形势十分紧张,过路的一些地方被敌人用机枪封锁了路段。敌人封锁是子弹一梭子一梭子地打,枪打完了又换一梭子,要想过去就得等换梭子的间隙。”在太原前线,白航第一次闻到硝烟的呛鼻味和危险味,炮弹嘶嘶地从头上飞过,很是骇人。“太原战役是名副其实的攻坚战,阎锡山把西山修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碉堡,什么子母碉、梅花碉、铁门大碉,碉碉相通,连队每打下一个碉堡,常常百多号战士只剩下一二十个。”这段经历,也被白航写到诗歌里。比如在《车过娘子关——1948年由井陉去阳泉》中,白航写“车过娘子关/依稀的梦提醒我/男子汉终于/走出了家门/前去开拓大荒/脚步 来去匆匆/车轮 咣当咣当/一名军人/去赴战场/纵然尸埋大漠/侠骨也香/烽火崎岖路/男儿向八方/雾 时聚时散/路 短短长长/阳泉到了/炮声隐隐来前方”。 “我们的战线在太原的东山上,战士们都分散在前线的山洞里蹲守。国民党在山洞上修了很多钢筋水泥的碉堡,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攻占碉堡,这个工作是很艰苦的。打下一个碉堡来,一个连队120多个人,能活下来的人只有几十个,还有一部分人负伤。” 在战斗过程中,白航看到炊事员们的辛苦。“炊事员要负责把热饭热菜送去给战士们吃,我们个人可以很快地钻过封锁区,但对于炊事员来说传过去比我们要危险得多。当我们要占领一个地方,要冲锋的时候,一些地方的炊事员还要把包的热饺子和热菜送给战士们吃。他们虽没打仗,但也经过了枪林弹雨中,还有被打死的危险。”目睹了这样的情况,白航有了写诗的冲动,于是他在前线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我是炊事员》,来歌颂战场上英勇的炊事员。太原胜利解放后,白航又跟着部队去解放大西北,从太原向前进军,过风凌渡到潼关,入西安,下宝鸡,长途跋涉,行军艰苦。至今,白航都很爱走路,也很能走路,他说:“这都要感谢那时的锻炼。” 白航,本名刘新民,1926年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路台营村。11岁去北平、天津读书。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进入解放区。作过地下工作。1948年入华北联大文学系,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十八兵团文工团创作组任创作员。转战太原、西安,后入川。曾任川北文联创作出版社主任,四川文联创作研究组组长,《四川文艺》编辑。1957年主力参与创办《星星》诗刊,任出版部主任。1978年后续编《星星》十年。诗作优美流畅有幽默感,著有专论《 简论李白和杜甫》等。 曾获全国文学期刊优秀编辑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