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观点 >

近代历史地理研究更具现实关怀

http://www.newdu.com 2018-08-16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项江涛 参加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项江涛)8月11—12日,“新时代、新技术、新思维——2018年中国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古地图研究与历史地图绘制、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演变、历代疆域与域外地理、历史聚落形成过程、历代行政区划与区域管理、历史时期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以及历史地理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近代历史地理情况,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的地理环境变化。在北京大学教授唐晓峰看来,在对学术史的逆向考察与回溯性判断中,应该重视早期的有益探索。
    复旦大学教授吴松弟长期从事近代中国的港口与腹地研究。会上,他对“港口—腹地”概念进行了深入阐释,探讨了近代经济变迁的内外因素、我国山河大势与“港口—腹地”网络的形成等重要问题。武汉大学教授徐少华在梳理传世文献与考古材料的基础上,考证厘清了汉晋北朝陇县与清水县行政建置与地理位置,进而研究了与两汉陇县关系密切的古秦邑地理位置。他认为,对汉唐县邑的建置考察有助于促进早期秦国的历史地理与文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林甫向学界发出了开展历史地图集编绘的倡议。
    通过研究历史时期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政区设置,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士光认为,关中地区的行政区划长期保持了完整性。他对西安被确立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后的行政区域调整提出了学理方面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侯甬坚采用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人物、学说、学科与时代背景的学术史考察,分析了20世纪50—70年代“任务带学科”组织方式对历史自然地理研究的推动。西南大学教授蓝勇认为,环境“改变”,不等于环境“破坏”,区域环境敏感度的天然差异决定了人类改变环境限度的区域差异;中国历史地理学者应更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更多从事小空间“小生境”的历史环境地理个案研究,更加重视田野考察的作用,努力形成历史环境地理的本土话语。复旦大学教授张伟然从历史地理学的各个分支评议了近代历史地理的研究进展,剖析了近代与古代历史地理研究不同的资料特点及研究技术,讨论了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历史地理研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此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承办,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协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