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随笔 >

在秦直道上眺望古今

http://www.newdu.com 2018-08-2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陆航 参加讨论

    盛夏时节,渭北高原上,一望无际的庄稼,郁郁葱葱,连绵无垠。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铁王镇梁武帝村外,傲然矗立的“秦直道”碑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俯视着从北方笔直延伸而至的直道和汉甘泉宫遗址上的一对墩台。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古云阳在咸阳之北的今淳化县境内。7月下旬,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秦直道考古领队肖健一,在完成甘泉宫遗址考古调查后,正在此地周围考察探寻与秦直道密切相关的古云阳城址。
    三年前,《中国社会科学报》开始着手“古道”系列独家报道。三年里,记者跟随专家学者和考古人员,断断续续从包头麻池(古九原)至咸阳淳化(古云阳),驶入内蒙古大草原,穿过毛乌素沙漠,越过黄土丘陵,踏上子午岭山脊,到达关中平原,沿秦直道追寻历史,长望古今。
    遗址明灭 可寻可见
    “秦直道是秦始皇为抵御战国纷争时坐大的匈奴势力而兴筑的,与秦长城一样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防工程。”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段清波谈道,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为消除边患,命大将蒙恬带兵30万北击匈奴,尽取河南地及黄河一线,设为四十四县,重置九原郡,从内地迁徙民众戍边屯田。次年,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阴山、北假,控制了阴山地区。之后,秦又新筑长城,西段沿用秦昭王旧长城,中段和东段则因用赵、燕长城的故址加以增葺,首启临洮,循贺兰山、阴山山脉,东抵辽东,长城东西绵延万余里。同时,秦始皇又命蒙恬修筑直道,遣长子扶苏监其事。直道与长城呈“T”型相交,加强了秦都咸阳所在的京畿关中与北方河套地区的联系,使得匈奴不敢轻易南下进犯,对维护秦国统一安定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家徐伊丽从1999年第一次踏上秦直道开始,先后20多次徒步探秘秦直道。她向记者介绍,距离西安最近的一处秦直道遗迹,范围从陕西旬邑县石门关至黄陵县上畛子,在森林和植被的掩盖下基本完好。秦直道伸展在宽阔的原野,最宽处超过60米,最窄处也有20多米。这条堑山堙谷的苍茫古道,出于战争防御的需要,自秦汉魏晋至隋唐北宋到明清,都是狼烟滚滚、战马萧萧的战场。同时,它也是汉民族农耕文化和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交通融汇地带。大板瓦、筒瓦、空心大砖、云纹瓦当、箭簇、古币、官窑瓷片和寺庙碑刻等的残痕,在这条道路两侧随处可见。
    关于秦直道的始筑时间,《史记·秦始皇本纪》和《史记·六国年表》皆有记载。修筑秦直道历时几载?完工于何时?史籍语焉不详。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田静认为,秦直道工程肇始于秦始皇而成于秦二世时期,历时约五年,其中前两年多(从公元前212年到秦始皇驾崩)为第一期工程,主持修筑工程者为蒙恬,其时道路虽基本可以使用,但仍然“道未就”;后两年多(胡亥即位到秦亡)则为第二期工程,秦二世继续“治直道”,意图完成遗留工程,负责人则为王离与李斯。因秦末战乱,秦直道工程最终停工。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行,遂从井陉抵九原……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秦始皇的遗体在秘不发丧的情况下悄抵九原,然后沿秦直道回到咸阳。陕西省秦直道考古队成员、鄜州博物馆馆长陈兰据此认定,虽然“道未就”,工程尚未完工,但至少全线贯通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表示,孝文帝刘恒是秦代以后最早驱车走过秦直道的汉代皇帝。《史记·孝文本纪》载,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初幸甘泉”;六月“辛卯,帝自甘泉之高奴,因幸太原,见过群臣,皆赐之”。司马迁经行秦直道后感慨万千。《史记》载,“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见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由此可见,秦直道当年不但全线贯通,而且成为交通要道。《史记·孝武本纪》记有汉武帝在元封元月(前110)的巡边诏令,“朕将巡边陲,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率师焉。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振匈奴……”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箫正洪认为,秦直道经历两千多年,至今遗址明灭,多处可寻可见,主要是因为此路修通以后,历汉、唐、宋、明、清诸代,一直在通行维护;有些地段虽被废置,但林草丛生、人迹罕至,保留了直道的踪迹。
    如今的秦直道早已被扬尘掩盖,昔日的战事与繁华也埋藏在这戈壁、黄土与沙石之下,穿行在荒野之中,直道上面破碎的瓦当,深嵌于泥土的车辙印痕还依稀可印证当年车水马龙的情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