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章亚军 发生于1449年的北京保卫战影响深远,有人宣称明朝在“土木堡之变”以后能够继续维持一个多世纪,实在是北京保卫战的功劳。如果没有北京保卫战,那么,明朝恐怕已被也先拿下,历史将被重新书写。时任兵部尚书于谦保卫北京的方式是在各个城门设兵把守,同时将城门紧闭。根据简究岸的研究,当时的守城军士共有二十二万左右。前来进攻的也先部队在土木堡之役中共有二万人,攻占北京城时的部队有十万人。于谦立下军令状:将逃斩将,兵逃杀兵,部队前面的将士逃跑后面的将士可以将其诛杀。于谦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即先用一小撮骑兵引诱也先的军队到城门口,再向其投掷火器重物。我们认为正是由于于谦率领的部队严正以待,才使得也先部队在北京城的各个城门都遭遇失败,最后只能灰溜溜的逃回塞北。 图1于谦画像 1900年英、美、法、意、俄、日、意、奥八国联合率兵攻打清朝。八国联军总人数为49360人。待到攻占北京之时,八国联军剩余二万多人。当时的北京城据说有十一万人迎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先投放毒气弹毒杀将士,再进行正面交战。8月13日左右攻占东直门、东便门、朝阳门。八国联军之所以如此快速就攻占北京与清廷完全没有认真备战,以及寄希望于义和团人士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认为尽管清廷的武器装备稍逊一筹(明朝后期开始,西方的军事力量便逐渐领先于世界,而中国到了洋务运动时期才开始认真的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尽管1900年已经是洋务运动之后,我们还是可以假想清廷的武器装备稍逊一筹),但也不至于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而逃。清军在打击列强也不是无一胜利,可见清廷当时盲目大意,未能认真备战是失败的第一原因。 图2慈禧太后照片 于谦的军队在武器装备上显然不敌八国联军,因为两军所处的时代明显不同。但是,正如上述我们认为那样,清廷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武器装备。而且,于谦的军队在人数上远远超过八国联军,加上于谦等人精心备战,军民一心,视死如归。我们认为纵使遭遇西方列强的毒气弹等卑劣手段,北京保卫战也未必会输。 图3八国联军进军图 参考文献: [1] 顾诚.南明史 [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 [2] 孟森.明史讲义[M],中华书局,2009年. [3] 简究岸.于谦冤案考[J],观察与思考,2001年第06期.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桂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