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矢通常是使用弓或者弩来发射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箭矢,是直接用手投掷,或者使用其他发射装置发射的。明代的《武备志》中记载了四类特殊的箭,分别为鞭箭、袖箭、筒子箭、流星箭。鞭箭以一端带有铜环的木棍发射,从木棍的样式看,鞭箭的发射原理可能与外国的投矛器类似,即先把箭的尾端塞入铜环,然后手执另外一端用力将箭甩出。 ▲投矛器 袖箭的长度较短,箭镞较重,装在袖中,可以射三十步远。早在元朝时期就有袖箭,《元史·顺帝纪二》中即有“辛末,禁弹弓、弩箭、袖箭”的文字。明代万历年间,刘綎出使朝鲜时,也给朝鲜国王展示过明军的袖箭。 《武备志》里关于袖箭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句,因此无法得知袖箭的具体发射方式。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关于袖箭的描写稍微多一些。从描述中看,袖箭使用梅针箭镞,装在发射筒里,一筒五支,发射时扳动机关,袖箭即弹出。射出一支后,旋转箭筒,即可射下一支。从现存的袖箭实物来看,袖箭的箭矢安装在一个带弹簧的圆筒里,圆筒前端有一个卡片。当弹簧被压到底后,卡片卡住箭矢上的缺口,使其无法弹出。需要发射时,使用者拨动卡片,弹簧便可将箭弹出。 不过,这种袖箭需要使用螺旋弹簧,而中国使用螺旋弹簧的历史并不长。因此收藏界有人认为现存的袖箭均制造于民国时期或更晚时期,属于猜想的产物,跟古代的袖箭不同。 ▲袖箭 筒子箭的箭矢长一尺二寸,箭镞长五寸,夹钢制成,用时可以喂毒,箭羽为鸟羽。筒子箭的发射设备的主体为一节两头截断的竹筒,后端留有燕尾,整体造型类似于无底的老式水桶。两燕尾之间装有绊带。使用时,将若干只箭装入竹筒,然后用手挥动竹筒发箭,力大的人一次能发二十只箭,力小的人也能一次发十五只。使用这种筒子箭的人,一人能敌十人。上文所述的金代鞭筒,有可能也是利用类似的原理发射箭矢的。流星箭为纯铁打制而成,中间灌铅,重四两,用时手掷而出,与武侠小说中的“甩手箭”似为一物。 金代中也有关于特殊箭类武器的两处记载。《金史·强申传》中记载,元军围攻郑州时,金军守将战死,城中军民公推强申为主,当时箭矢缺乏,强申便熔钱为镞,将原本的箭杆一截为四,制成大量短箭,以鞭筒发射。《金史·抹燃史圪搭传》中则说,抹燃史圪搭上阵时在甲内暗藏一百只短箭,用时随手发出,发无不中。从记载上看,强申传中使用鞭筒发射的箭,可能便与武备志中的鞭箭或筒子箭类似,但也可能是片箭。而抹燃史圪搭使用的短箭,明显就是流星箭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