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值得注意的是,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归,东吴陆逊却没有乘胜追击,这是为什么呢? 一 首先,《三国志·陆逊传》记载:逊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自己轻视的陆逊击败。在蜀汉损兵折将,国力受损的背景下,针对是否追击刘备,东吴文武大臣分形成了两派,主战派徐盛、潘璋、宋谦等人都表示要乘胜追击,也即进攻蜀汉。 二 在此背景下,孙权自然需要询问大都督陆逊的意见。对此,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对于陆逊、朱然、骆统等人,显然是不支持追击刘备。在这些人看来,魏国皇帝曹丕在当时征调兵马,表面上是说要帮助东吴进攻蜀汉,但可能实际上是打算乘机进攻东吴。对于当时的东吴,主力正在和刘备的大军交战,所以自己的后方空虚,很可能会被曹丕偷袭。 三 在得到陆逊的态度后,孙权也明白刘备和曹丕之间,更应该防备的是后者,于是同意不再追击刘备,而是撤兵回国,防守魏国搞偷袭。由此,对于东吴和陆逊来说,没有追击刘备的道理可谓十分简单。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是三方博弈,一旦两方拼个鱼死网破,无论谁胜谁负,必然第三方渔翁得利。更为关键的是,不管是蜀汉和东吴,在实力上都无法和占据中原地区的曹魏相提并论。由此,东吴即便追击刘备,并且获得一定的战果,最终得利的都是曹魏。 四 最后,对于当时的东吴,也缺乏吞并蜀汉的实力,这是其没有乘胜追击的重要原因。虽然刘备损兵折将,并且关羽、张飞在此之前就相继被杀。但是,对于当时的蜀汉,文有诸葛亮,武有魏延、马超、赵云等将领,加上蜀汉的山川之险,显然不是东吴可以轻易攻打下的。而一旦东吴的大军在蜀汉被拖住的话,很可能会被魏国从背后偷袭,乃至于得不偿失。总的来说,不管是蜀汉还是东吴,在当时最优的选择就是从夷陵之战中早点抽身,不能让曹魏乘虚而入。所以,在刘备去世后,经过诸葛亮的努力,蜀汉和东吴继续联盟,以此对抗强大的曹魏。 文/情怀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