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随笔 >

我对古陶瓷修复技艺的再理解——《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介绍

http://www.newdu.com 2018-09-05 《中国文物报》 李奇 参加讨论

    2012年8月24日《中国文物报》刊登了我的文章《捆绑者的舞蹈——我对古陶瓷修复的理解》。五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时代在发展,行业在进步,自己在深入。我对古陶瓷修复的理解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有必要对这些理解再进行一次梳理和总结。2017年8月出版的《工匠文化:湖北文物保护修复系列丛书·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以下简称《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就是在这个主旨下应运而生的。
    本书从3000多件破损古陶瓷的修复记录和档案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分古陶瓷修复的“历史与认知”“安全与配备”“准备与记录”“技术与实施”“技艺与实施”“报告与研究”“困惑与未来”七个章节详细讲解了古陶瓷保护修复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综合利用手段,集中展示了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过去20年间在古陶瓷保护修复理论和实践、古陶瓷修复技艺传播和古陶瓷修复衍生产品研发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反映出我对古陶瓷修复技艺新的理解。
    这种理解上的变化和丰富主要基于以下四点:
    技艺主体太宏大、够深邃
    古陶瓷修复技艺针对的主体——古陶瓷是个太过宏大、深邃、特殊的群体。特别对于中国这个陶瓷之国来说,它自目前有据可查的两万年前出现,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文化历史,从未中断,时至今日还将继续陪伴下去。那么多的品种、那么多的工艺、那么多的受众,有的束之高阁,是保存在博物馆或家庭收藏的无价珍宝;有的日常使用,是普通人的生活用具。可以说陶瓷就是中国人的完整生活。这一点是其他人类造物所不能比肩的:书画是艺术无功用,玉石是装饰无必需,金属器、杂项是历史无延今。所以古陶瓷修复技艺不能统而论之,它必须按对象和目的进行分类。《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就此把它分为了器物型修复和文物型修复两大类型:器物型修复以恢复陶瓷器功能为初衷,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陶瓷器外观,进而采用附加装饰内容或改变原有功能的方式进行艺术再加工,达到保护陶瓷的目的。它分为功能型和艺术型修复,包括锔瓷、金缮、其他材质嫁接等方法;文物型修复则属于现代文物保护与修复理念控制的范畴,它以保护为第一要务,遵循文物保护修复原则,按照文物价值的展示内容科学地、有尺度地恢复其稳定性和应有的艺术性。包括考古型、陈列型和复原型保护修复。
    技艺体系需扩充、担责任
    就古陶瓷文物型修复来说,技艺只是其组成部分。古陶瓷器作为文物,其存在的意义已不限于本体工艺的展示,而是其所处时代和经历“烙印”在其身上信息的整体展示。要使修复后的破损古陶瓷正确、充分地反映出这些文物信息,修复手段、修复尺度就得依靠科学的分析检测和详实的资料研究来决定。保护修复后为了使它们的性状保持稳定,设置合适的保存环境并对环境进行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除了阐述技艺,还收纳了“安全与配备”“准备与记录”“报告与研究”等内容,试图以体系化的架构体现古陶瓷文物保护修复的维度和历史责任。
    技艺内容有共性、容个性
    具体到古陶瓷文物型修复技艺,其流程为(保护)—清洗(拆分)—粘接—补缺—打磨—打底—上色—做旧。每个步骤针对不同的对象会使用不同的技法进行处理。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三个步骤按标准规范,靠技术能力执行,偏重于术;后五个步骤根据每位修复师个人的方式来处理,偏重于艺。所以《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将古陶瓷修复的实施分为技术与技艺两章来阐述,既体现出文物保护的客观科学性,又体现出我个人的主观认知和实践。
    技艺功用立本位、能延展
    回到宏观的层面上,古陶瓷修复技艺在当下这个信息传递发达、创新意识无所不在的时代,它既有本位功用——满足古陶瓷文物保护的需要,也具备延展功用——成为文化创意思想和产品的材料和元素。《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试图打破古陶瓷修复“修旧如旧”的传统思维,树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嫁接”“重构”也是修复,也是能使历史遗存更好传承的新理念。
    本书的编写与出版得到了许多领导、老师和同行的大力支持。湖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和我的老师、古陶瓷修复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蒋道银先后为本书作序。黎局长指出,该书在深入阐述古陶瓷保护修复技艺的实施步骤和手法技巧的同时,结合当今时代和湖北地域的特点,展示了古陶瓷修复人对这一古老技艺新兴发展的思考和行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它的出版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公众对文物的兴趣、弘扬“工匠精神”、建设湖北文物保护队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蒋先生指出,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各地相继将古陶瓷修复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确定传承人。本书的出版无疑会进一步推动此项技艺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对全国的文物修复从业者和爱好者起到重要的启迪和示范作用。
    尽管如此,我自己清楚从艺二十年写成的这本书在伟大如史诗般的陶瓷和其修复技艺的发展进程面前,实在显得自不量力。我在书中写道:“古陶瓷修复技艺探索之路靠每一个亲历者的修行延续,没有时限,没有尽头,永远在跋涉的路上。这本书记录了二十年来我们在这条道路上的行进痕迹,这些痕迹有深有浅、有对有错,还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以便给我们的思维和技艺一次纠正与提高的机会。”
    (《工匠文化:湖北文物保护修复系列丛书·古陶瓷修复技艺实录》,李奇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定价267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