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随笔 >

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精彩——陕西丝绸之路考古调查

http://www.newdu.com 2018-09-12 陕西日报 沙莎 参加讨论

    “我们必须了解世界,才能了解我们自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新这样说。
    18年前,王建新和他的团队开始进行丝绸之路考古研究。他说,走向丝绸之路不是偶然,也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学术研究的必然。他们希望以世界的眼光来了解中国的历史,洞悉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更重要的是掌握世界文明的第一手资料。
    2018年5月13日,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经过充分讨论、深入交流丝绸之路考古新发现和学术心得,达成并发表了《国际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西安共识》,一致同意成立“丝绸之路考古联盟”。
    多年前,陕西的考古队走上丝绸之路。今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在谋求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学者的想法与沿线国家思路的不谋而合,源于人类对彼此沟通的渴望。
    寻找 文明间的联系
    2018年7月,丁岩带着他的考古团队再次来到哈萨克斯坦。这是继2017年他首次对拉哈特遗址考古调查与试掘后,第二次在这处遗址开展工作。作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研究员,丁岩长期关注秦汉时代的大型墓葬。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张安世家族墓地、神禾塬战国秦陵园都是他曾经进行过考古发掘的遗址。然而他却踏上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考古田野。
    2014年,中乌考古队在调查拜松遗址时合影。 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供图
    五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
    五年后,站在丝绸之路的异国土地上,丁岩对习近平主席的话多了一层考古意义上的理解。
    伊塞克“金人”是哈萨克斯坦国宝级的出土物。1969年,“金人”出土时,身着的黄金装饰衣服保存完整,肉体已化,人骨尚在,因此被命名“金人”。它展示着草原游牧民族灿烂的文明,也暗示着丝绸之路上人类频繁的交往。
    2015年,萨扎干遗址I区超大型墓葬发掘现场。 田有前摄
    “金人”出土的地方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区以东50公里的伊塞克镇。丁岩和他的考古队工作的地方就在伊塞克镇的拉哈特遗址。
    “这里很像西安。”站在伊塞克河旁的山坡上,俯瞰伊塞克镇,丁岩曾经暗自想到。除了密密麻麻的房屋楼舍,更为醒目的就是80多座有大型封土的古代墓葬。“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远距长安3500公里的阿拉木图,丁岩感受到城市间的联系。这里也曾经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有着和长安一样的历史文化地位。
    作为一位考古学者,丁岩会努力为想象寻找考古证据。他探寻的起点,就是拉哈特遗址。他要弄清楚拉哈特遗址是否是一座古城遗址,并且尽可能地了解它的时代。
    洛阳铲,应该是中国考古队独有的考古工具。丁岩和他的团队的工作就从这洛阳铲开始。他们采取大十字形布局的勘探模式,用洛阳铲一个一个探孔打过去。和他们进行联合考古的哈萨克斯坦考古人员对这样的勘探方式既好奇又疑惑,总会耸耸肩说:“这把铲子能行吗?”
    事实很快回答了疑虑。中国考古队员依据探铲提供的信息,在拉哈特遗址一号高台南部的低洼地带设置了探沟。后来的发掘收获表明,该处文化堆积达4米多,地层复杂,遗物丰富,有陶、石、铁、铜、骨等多类,信息含量很大。“你们一把铲子比很多国家考古队的现代化工具都要准,中国的探铲厉害!”哈萨克斯坦的考古人员说。
    丁岩和他的考古队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很多文明的秘密等待他们探寻。在伊塞克河谷的草原上,中哈两国考古专家一样满怀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