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国史 >

卞修跃:关于中国抗战胜利的若干思考(2)

http://www.newdu.com 2018-09-13 团结报 卞修跃 参加讨论

    据国民党相关军事部门在抗战胜利后不久的统计资料,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对日作战最多时投入兵力达353万人;就战斗次数言,正面战场中国陆军对日进行过22次重大会战,1117次重要战斗、38931次小规模战斗,中国空军在抗战期间共同出击4375次共21597架次,正面战场对日作战次数共达43306次;就中国军队兵力损耗言,据国民政府国防部战后的统计,国民党官兵因作战消耗兵力共3227626人,其中阵亡1328501人,负伤1769299,失踪130126人。另有因病消耗兵力共计937559人,其中死422479人,残废191644人,逃亡323426人。合上列两项而计,则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消耗兵力共计4165485人,其中死亡共计1796690人,伤残1915233人,失踪逃亡共计453562人;从正面战场给日军造成的杀伤来看,据何应钦所著之《日军侵华抗战八年史》书中所附统计资料,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共毙伤日军2418528人,其中击毙日军483708人,致伤日军1934820人。
    中日之战,是中日两国倾举国之人力、物力、智力的大较量。战争的最终结局,取决于一次次大的会战的战略目的的实现与否、取决于一次次的重要战斗甚至一次次小规模战斗的意图的实现与否。正是正面战场对敌的持久抗战,在抗战中一次次地击灭日军的战略意图,同时实现着中国方面的抗日战略意图,并与敌后战场一起互相协同,共同抗击,最终击败日本侵略者。
    所以,我们不仅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感到光荣与辉煌,而且更应该纪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牺牲的民族的英灵:不论他们来自于何方,在抗击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圣战中,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我们应该牢记他们的历史贡献、肯定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所各具有的重大战略地位、充分认识与宣传两个战场的重大战略贡献,以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何以藉民族团结、独立自主、全民抗战之力击败侵略者,夺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同样应该对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所带来的巨大灾难、造成的巨大财产损失与生命牺牲有充分的认识与客观的宣传,以批判侵略者的战争罪恶,以昭告世人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胜利的光荣,需要珍惜与维护
    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充满悲壮与辉煌、最动人心魄而又最值得骄傲的篇章。
    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早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反法西斯阵营的美、苏、英等盟国领导人,即曾作出过评价。1942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说过:中国勇敢的人民,“他们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顶住了日本的进攻,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的抵抗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因为这是最后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元帅斯大林,都曾清楚地表达过对中国战场重要性的关注,认为,如果中国不能坚持抗战,不能留在对日作战的阵营中,盟国取得胜利是难以想象的。
    当然,不论是战时还是战后,西方对中国战场战略地位的认识,始终处在一种矛盾状态,一方面,美、英、苏等西方主要盟国的国家领导人和重要的军事政治人物,都承认中国战场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他们在公开的谈话演说中,也都强调支援中国抗战及与中国协同对日作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们在私下的会谈和战后的著述里,也有许多人表现出了对中国军队战力的轻视。而在有关中国战区的对日战略部署及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上,经常表现为轻诺寡信,朝令夕改,口惠而实不至。即如开罗会议这样一次为中国社会和学术界视为对中国抗战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中、美、英三国元首会晤,在西方人的著述里,甚至被描述对整个战局“毫无影响”。而且,盟国在历次重大战局转折时期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时,也往往将中国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或是事后程式化般地通知中国承认,表现出了对中国国家元首和大国地位的某种程度的不尊重。更有甚者,美苏两国还严重违背国际道义,以牺牲和伤害中国重大国家权益为交换条件,换取苏联对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关东军的军事进攻,等等。所有这些也都是导致战时中国与英美苏等国在对日作战军事战略等方面产生分歧和矛盾的主要原因。当然,中国国民党政府的内部腐败与中国军队作战能力的低下,也确实是实情。尽管如此,盟国军政人物对中国战场的战略价值是从来不可小觎的。战争期间,主要盟国先后与中国商议新约,取消其在华治外法权,维护中国四大国之一的地位。罗斯福总统几乎在其每次公开谈话中谈到中国时,都会把中国称作是“我们共同作战的伙伴”,明确地表示要“同英勇的中国人民并肩作战。”
    然而,战后至今,甚至当年正当中国抗战艰苦进行之际,有关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而有关抗战领导权、主导权以及抗战功绩大小等话题,也一直不绝如缕,绵延至今,争论不休。许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认为:从某种现实角度来看,这种争论是极有其害的。我们始终坚持主张:应该从中国全面抗战、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角度来审视、认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与历史功绩,暨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一个民族的尊严,需要这个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共同争取与捍卫。今天的光荣与辉煌源于昔日的不屈抗争与努力奋斗。中国作为联合国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今天在国际事务中具有着重大的发言权与影响力,同样也非凭空而获,实则有以致之者。这深刻地根源于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侵略战争中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作出的巨大贡献;深刻地植根于中国人民为维护人道公义与世界和平所付出的鲜血与生命;深刻地源自于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获得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尊重与认可,根源于中国军人以铁与火、血与汗的战斗为我们国家在规划战后世界秩序的舞台上争取到的话语权。这绝不是西方大国的慷慨赠予。同样,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光荣,值得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去珍惜与维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