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彭德乔: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问题调查与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8-09-14 贵州日报 彭德乔 钟海萁(执 参加讨论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显示,全国流动人口约为2.53亿人,比上年增长800万人。在少数民族地区,流动人口流动的内生动力、流向、跨度及其自身人口特征都较过去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的权益意识和城市社会融入的要求日益增强,这给新型城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以黔东南州凯里市流入人口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思考。
    凯里市流动人口现状特征及社会影响
    流入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7年10月底,凯里市共有流入人口18.45万人(其中市内流动3.38万人),比2010年增长4.98万人。
    青壮年流动人口比重较高。凯里市流动人口中,0-14岁人口占4.29万人,15-25岁人口占3.47万人,26-39岁人口占5.97万人,40岁以上人口占5.78万人。其中,15-39岁青壮年人口占流动人口比重为48.39%。
    流入人口多为州内短距流动。流入人口的户籍来源来看,凯里市18.45万流入人口中,来源于州内的为10.18万人,占55.17%;来源于外省的有3.02万人,占16.37%,以毗邻贵州的湖南、四川、重庆等为主。
    少数民族流入人口比重较高。凯里市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居住的城市,全市少数民族人口为33.9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5.78%。据市民宗局调查数据,凯里市区常住少数民族人口数17.33万人,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8.30万人,占常驻少数民族人口数47.9%。
    流动人口的社会影响。民族地区人口向城市流动,促进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回到村寨,通过他们的带动,将获得持续的动力,这对于当地经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流入城市的经商人员无证照经营和偷税、漏税的现象较多,城市生活增加了压力等问题。
    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举措及成效
    积极营造流动人口创业就业环境。近年来,凯里市出台了《关于鼓励外来人员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等系列制度,实施放宽迁入条件、简化户迁程序、优先办理集体户等一系列制度,降低外来人员创业就业准入门槛,将流动人口纳入职业培训和人才服务计划。2016年,通过创业就业培训带动农民工创业就业5000余人。实施“锦绣计划”,成功让2000余名农村妇女实现职业转换。劳动力平等充分就业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
    努力加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切实加强企业用工的监督管理,督促各类单位(企业)就业的流动人口与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建立企业欠薪保证金制度,完善和政府清欠基金措施;建立并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改善就业待遇。最低工资标准逐年增加,2017年7月起再次上调至168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8元/小时。
    切实提高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将流动人口纳入到公租房保障范围;长期在凯里市居住的外地农村居民,符合条件的可以办理凯里市新农合参合手续,并享受同等报销待遇;将就业半年后失业的外来人口纳入失业登记,可一次性或按缴纳缴费时间领取失业保险金;四是开展流动人口社会救助;出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方案》,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合并;解决返乡农民工社会保险衔接难题,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随返乡农民工回乡的历史性突破。
    优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条件。切实安排好进城人员子女入学,对公办学校招收的流动人口子女,实行与本地户籍学生相同的财政生均拨款,在评优奖励等方面与本市学生一视同仁。
    促进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对策思考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了促进凯里市工业化、城市化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改革,并在城市社会福利中,逐步实现城市居民与流动人口平等享受社会保障、就业和薪酬权、居住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权利,营造平等共享的城市社会。
    努力提升流动人口职业适应能力。就业是流动人口最关切,也是能否在城市生存发展最根本的问题。强化对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不仅可以使流动人口获得新的人力资本,同时为原有人力资本的转化开辟渠道。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责任,安排流动人口参加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提高流动人口职业适应能力。
    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扩大住房保障政策覆盖范围,公共租赁房建设是解决中等偏低收入家庭和新职工的阶段性住房困难的主要方式,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职工宿舍,鼓励社会资金在用工企业密集的地区建立低租金的住房。
    及时掌握和解决流动人口诉求。关注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形成关心和关爱流动人口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多渠道及时掌握流动人口诉求,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及效率,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与城市社会交融和谐共生。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凸显各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彰显民族文化魅力。引导流动人口发扬吃苦耐劳、勤俭朴实等精神,以宽容接纳的心态对待城市主流文化,自觉增强对市民群体的归属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