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清代武状元籍贯与地域分布

http://www.newdu.com 2018-09-18 中华文史网 王金龙 参加讨论

    

    清代科举,文武并行,进行文科考试的同时,也会举行武科考试,相应也就产生了文、武状
    元。有清一代,自顺治三年(1646年)始,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止,共举行文科会试112次,产生了114名文状元(顺治九年、十二年满汉分榜,故状元人数比实际科数多出2人)。武科会试自顺治三年始,至光绪二十四年止,共举行109次,产生武状元109人。目前,关于清代状元研究中,文科状元的姓名、籍贯、地域分布等问题已基本清晰,但武状元的姓名、籍贯、地域分布仍存在诸多疑问。本文将在已有关于清代武状元研究基础上,通过查阅有关档案和地方志,对清代武状元姓名、籍贯进行考补,进而确定其地域分布情况。
    一 以往清代武状元研究情况
    清代科举研究中,虽然也存在传统的“重文轻武”倾向,但武状元作为武科最高一级考试的
    “魁首”,科举学界仍给予了较多关注,有不少学者对清代武状元问题进行了研究。
    胡兆量在论及人才地理特征时,指出“清朝武举开科112次,有籍贯可考的武状元93人”
    并指出清朝武状元的地理分布情况为:
    
    胡兆量等人的上述结论完全被张琴等人所接受。张琴在《清代武状元分布与我国区域体育文化差异》一文中认为,清朝武举开科112次,有籍贯可考的武状元也为93人,且93位武状元籍贯地的分布情况与胡兆量等人的上述结论完全一致。胡兆量等人在讨论清代武状元地理特征时,并未标明依据何种资料,而张琴等人则直接引用了胡兆量的结论。胡兆量、张琴等人对清代武举开科次数显然没有经过仔细的考察,故认为清代武科会试共“开科112次”,这与清代武科会试实际开科次数不符。清朝武科会试始于顺治三年丙戌科,止于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252年间共举行了109次。“武举开科112次”的结论,可能是受了清朝文科会试开科112次的影响。但实际上清代武科会试较文科会试少开设3次,分别是顺治四年丁亥科、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和光绪三十年甲辰科。
    许友根在《武举制度史略》中指出,清朝共举行武举考试109次,有记载的清代武状元109人,其中有籍贯可考者95人。同时,明确95位武状元的地理分布情况为:
    
    于伟在《清代武状元地理分布研究》一文中完全肯定了许友根的上述结论,但在对95位武状元地域情况列表时,却将山西省武状元重复列出(一处为5人,一处为2人),使表中武状元总人数达到97人,显系误列。许友根等人明确指出,其关于清代武状元的籍贯及地理分布的结论是依据《旧典备征》(下称《备征》)中“武鼎甲考”的记载,并参考了地方志,因此,尽管有14位状元籍贯不明,但其关于清代武会试共举行109次的结论是正确的。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清代武状元进行了研究。如王鸿鹏等人编著的《中国历代武状元》一书附录二为“清代武状元表”,表中列有清朝109名武状元的姓名、籍贯及科次,但缺载了10位状元的籍贯;莫雁诗、黄明编撰的《中国状元谱》也列出了清朝武状元情况,其中有14位状元的籍贯不明;萧源锦认为,清代武科榜数为110,武状元人数为110人,其中有16位武状元籍贯不详;邓洪波、龚抗云编著的《中国状元殿试卷大全(下卷)附录三“清代武举登科表”列出了清朝武状元,但也有10位籍贯未详。此外,宋元强《清代科举制度论集》中“古代状元史话”一文内也列有“清代武状元表”,但有17名武状元的籍贯缺载。
    综观以往学者对清朝武状元的研究,大多依据近人朱彭寿《备征》卷四中的“武鼎甲考”,因未能深入利用有关档案,致使清朝武状元的籍贯一直未能完全清晰,籍贯既不能清楚,欲明了清朝武状元地理分布情况,更不能得。
    二 清朝武状元籍贯考订
    《备征》是近人朱彭寿所著具有工具书性质的清代史料笔记,其中卷四的“武鼎甲考”较详细
    地列出了清朝武科状元、榜眼、探花的姓名、籍贯。该书列出了清朝109位状元的姓名,其中的93
    位有籍贯可考,16位籍贯不详。此外,有籍贯可考的93位中,有一些状元的籍贯记载也不尽准确。
    1.《备征》缺载16位武状元籍贯考订
    《备征》“武鼎甲考”中缺载武状元籍贯情况见下表(表1)。
    
    从表1看,《备征》“武鼎甲考”共缺载了16位武状元的籍贯,其中顺治朝2位,康熙朝8位,雍正、嘉庆两朝各1位,乾隆朝4位,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全宗内的武科小金榜、武进士登科录、武会试录以及有关地方志等档案文献记载分别考订如下:
    
    
    2.《备征》中记载不确武状元籍贯考订
    康熙九年庚戌科武状元张英奇籍贯,《备征》记为“直隶深州”,但该年武登科录记载:“张英奇,山西平阳府安邑县民籍,年二十岁。”据此,笔者认为,张英奇籍贯为山西安邑,并非直隶深州。康熙十二年癸丑科郎天祚籍贯,《备征》记为“浙江山阴”,该年武登科录记载与《备征》不同:“第一甲三名赐武进士及第。郎天祚,燕山右卫。字祐之,行五,年二十三岁。”故郎天祚籍贯应为燕山右卫。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徐宪武籍贯,《备征》记为“直隶□□”,查该年武会试录有以下记载:“第十五名,徐宪武,燕山右卫武举。”故徐宪武籍贯为燕山右卫。康熙三十六年丁丑科缴煜章籍贯,《备征》记为“京卫”,查康熙三十三年武会试录,内有“第九十七名,缴煜章,顺天宛平县”的记载,故缴煜章籍贯为顺天宛平。
    乾隆二年丁巳科武状元哈攀龙籍贯,《备征》记为“直隶任邱”,该年武科小金榜记为“直隶河间”;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德灏旗籍,《备征》记为“满洲正黄”,小金榜内记为“正黄旗包衣汉军”。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牛凤山籍贯,《备征》记为“河南汜县”,查清代河南并无汜县,该年武科小金榜,记为“第一名牛凤山,河南汜水县武举宿字围”,再查该年武进士登科录,内有 “牛凤山,河南汜水县民籍”的记载,因此,牛凤山籍贯为河南汜水县。咸丰九年(1859年)己未科韩金甲籍贯,《备征》记为“山东历城”,该年武科小金榜内有“第一名韩金甲,山东禹城县武举张字围”的记载,再查该年武进士登科录,内记载为“韩金甲,山东禹城县”。因此,韩金甲籍贯应为山东禹城县,而非山东历城县。光绪六年庚辰科黄培松,《备征》记为“福建龙泉”,查清代福建并无龙泉县,龙泉县属江西,该年武科小金榜内载:“第一名黄培松,福建泉州府武举宿字围。” 光绪九年癸未科杨廷弼,《备征》记为“河南祥符”,但该年武科小金榜记为:“第一名杨廷弼,河南兰仪县武举列字围。”再查该年武进士登科录,内载:“杨廷弼,河南兰仪县。”据此确定杨廷弼籍贯为河南兰仪。
    除籍贯记载有误外,《备征》对一些武状元名字记载也有误。嘉庆十年乙丑状元,《备征》记为 “张联元”,属于误记。该年武进士登科录内载:“第一甲三名赐武进士及第。张元联,直隶省河间府献县民籍。”11同科武科小金榜内载:“第一甲第一名,张元联,直隶献县武举。”由此确定,该科状元为张元联,而非“张联元”。道光二十一年辛丑科状元,《备征》记为“德庆”,也属误记。实录记载:“乙酉,上御太和殿,传胪。赐殿试武举一甲德麟、王振隆、刘宗汉三人武进士及第。”12该年武进士登科录及武科小金榜内也记为“德麟”,因此该科状元应为德麟,而非“德庆”。
    3.关于“京卫”
    武状元籍贯,会试录、登科录、小金榜以及《备征》等档案及文献的著录并不统一,有时著录省、府、县三级政区,有时只著省、府或省、县二级,也有著录旗籍者,除此之外,还有著“卫籍”者,如“京卫”“燕山右卫”“金吾左卫”等。如《备征》中记载的康熙甲戌武状元曹曰伟和丁丑武状元缴煜章的籍贯均为“京卫”,地方志中,也有著为“京卫”的,如顺治十八年辛丑科霍维鼐,《贵州通志》记为“霍维鼐,京卫人,武状元”13。康熙十二年癸丑科郎天祚和康熙十五年丙辰科荀国樑在武进士登科录和小金榜中分别著为“燕山右卫”“金吾左卫”。那么,“京卫”与“燕山右卫”“金吾左卫”究竟是什么关系,其所属地域为何,在此有必要加以说明。
    清朝建立之初,对明朝卫所制度加以改造和调整,建立起新的卫所制度,在全国共设立了426卫、326所14,这些卫所分布于全国各地,设于京师者称“京卫”。顺治元年,在京设立三十二卫。顺治七年,裁二十二卫并为十卫。康熙三年,又“裁并京卫十卫为六卫,止设金吾左卫、永清左卫、神武左卫、彭城卫、腾骧右卫、燕山右卫”15。同时,专为在京六卫及宛平、大兴二县设立京卫武学,额定取进武童一百名。因此,籍隶“京卫”的武状元便是由“京卫”武童所考取。康熙二十六年,“将六卫裁去,其地亩、户口俱分隶顺天、保定、河间、正定四府之各州县管辖。”16
    由此来看,“京卫”是对设于京内卫所的统称,从初设三十二卫到燕山、神武、彭城、永清、金吾、腾骧六卫,皆可称为“京卫”。同时,从六卫裁并归入顺天、保定、河间、正定四府各州县来看,将“京卫”归入直隶是恰当的。因此,后文谈及清朝武状元的地域分布时,笔者将籍贯著为
    “京卫”者,统一归入直隶省进行讨论。
    三 清代武状元地理分布
    经对《备征》中缺载和记载不确清代武状元的考补,笔者将清代109位武状元的姓名、籍贯基本考补完全,现列表如下:
    
    
    
    据上表所列顺治丙戌至光绪戊戌109科统计,清朝109名武状元地域分布情况为:直隶41,山东14,江苏、浙江、山西、汉军八旗各7,河南5,广东、甘肃、陕西各4,福建3,江西、满洲八旗各2,四川、贵州各1。清朝114位文科状元的地域分布情况为:“江苏四十九,浙江二十,安徽九,山东六,广西四,直隶、江西、湖北、福建、广东各三,湖南、贵州,满洲各二,顺天、河南、陕西、四川、蒙古各一。”17将顺天的一名文状元并入直隶,则清朝共计223名文武状元的地域分布情况为:
    
    
    表4 清朝文武状元地理分布情况表(以武状元多少依次排序)
    从表3看,清朝文武状元地域分布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分布极不均衡。武状元最多的直隶,人数达41人,占清代全国武状元总的比例为37.6%,
    达到全国武状元总数的1/3强,而四川、贵州仅为1人,各仅占清代全国武状元总数的0.9%,更有湖北、湖南、安徽、广西、云南等省,没有产生武状元。而文状元人数最多的江苏,人数达49人,占清代全国文状元总比例近43%,陕西、四川、河南仅有1人,山西、甘肃则没有产生文状元。
    二是武状元呈现北多南少、文状元呈现南多北少特点。北方的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
    西、甘肃等省的武状元人数达到了75人,占武状元总比例的68.8%,而南方的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江西、四川、贵州等省的武状元人数仅为25人,占武状元总比例的22.9%。此外,尚有八旗武状元9人,若将之以南北方进行划分,则北方武状元人数更多,呈现出明显北多南少特点。文状元方面,南方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人数明显多于北方的直隶、山东、陕西、河南等省,明显属南多北少,与武状元人数分布特点正好相反。
    三是文武状元均呈现出东多西少特点。综观清朝223位文武状元的地域分布,东部的直隶、山东、浙江、江苏等省的状元人数远远多于西部的的陕西、甘肃、四川等省。状元大多集中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交通便捷的东部地区,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人数较少。
    注释:
    ①胡兆量、阿尔斯朗、琼达等编著:《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
    ②张琴、董红刚、田雨普:《清代武状元分布与我国区域体育文化差异》,《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第1期。
    ③于伟:《清代武状元地理分布研究》,《黑河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④萧源锦:《状元史话》,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124页。
    ⑤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康熙九年武进士登科录,清代谱牒缩微胶片,编号B12。
    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康熙十二年武进士登科录,清代谱牒缩微胶片,编号B12。
    ⑦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康熙二十四年武会试录,清代谱牒缩微胶片,编号B11。
    ⑧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康熙三十三年武会试录,清代谱牒缩微胶片,编号B11。
    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道光十三年武科小金榜,清代谱牒缩微胶片,编号B30。
    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道光十三年武进士登科录,清代谱牒缩微胶片,编号B12。
    1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嘉庆十年武进士登科录,清代谱牒缩微胶片,编号B12。
    12《清宣宗实录》卷359,道光二十一年十月乙酉。
    13(乾隆)《贵州通志》卷28,清乾隆六年刻,嘉庆修补本。
    14李巨澜:《清代卫所制度述略》,《史学月刊》2002年第3期。
    15《清会典事例》卷556《兵部·官制·卫所》,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第7册,第212页下。
    16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兵部尚书孙柱题议嗣后京卫武童归顺天等府与民籍武童一体应试事题本,雍正二年九月初十日;档号:02—02—019—001256—0001。
    17商洐鎏著,商志校注:《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91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