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弥勒市:全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

http://www.newdu.com 2018-09-25 新华网 梁刚 参加讨论

    诺言: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一个民族地区落伍
    新寨村位于东山镇旧城村委会,是一个苗族村寨。66户村民分散居住在南盘江北侧半山腰上,距离集镇较远,是弥勒市较贫困的村组之一。2016年,全村被列为易地扶贫整村搬迁对象,2017年1月23日,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成功入住新居。截至目前,610户建房户中有597户实行统规联建,13户实行统规自建,现已具备农户搬迁入住条件。
    挪了“穷窝”,更要拔掉“穷根”。东山镇通过科技培训不断提高搬迁群众从事种养殖业的水平,同时,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另外,还为有劳动力、有技术、有烤棚的105户搬迁户分配烤烟合同种植面积1320亩;投资800余万元建设年存栏4500头生猪的规模养猪场,支持120户479人贫困群众以小产业到户扶持资金入股,连续分红5年。
    2017年,弥勒市整合财政扶贫资金7.26亿元,争取浦发扶贫基金4.13亿元,投入贫困地区村级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培植、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户均3000元到户小产业全覆盖。抓实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健康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等惠民政策,全面推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就读学前教育至博士教育补助全覆盖。预计实现贫困人口9312人稳定脱贫、1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江边乡脱贫退出。
    繁荣:让文化成为民族团结富裕的黏合剂
    大三弦弹起来,长号吹起来,狮子舞起来,刀叉举起来,美酒端起来,彝歌唱起来,欢笑传开来。这是“中国· 弥勒阿细跳月民族节”的一组镜头。
    截至2017年,弥勒市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中国·弥勒阿细跳月民族节”,成为大力宣传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品牌。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昨天是个好日子,今天是个好日子,明天是个好日子,可邑天天贵客来……”到弥勒市可邑旅游的人,走进寨门时,在欢迎他们的文艺队伍中,老毕摩刘家盛总会最先吸引他们的目光。这是老人表演和一段迎客词。
    弥勒市城投公司在可邑村成立了一支文艺队,为解决本村人就业问题,招收的20多名演员,是清一色土生土长的可邑阿细人,他们每天往往忙一阵农活,就放下手中的锄头、镰刀,从田间地头匆匆赶到演出点——可邑风情园进行演出。演出的节目有阿细跳月、阿细刀叉舞、阿细霸王鞭舞等10多个。他们每天跳着唱着自己热爱的歌舞,又有稳定的收入,吃饭不要钱,也不用外出打工。这样的日子,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过程中,弥勒始终把推进民族文化繁荣作为示范市建设的主要内容,让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交流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
    以“八进”活动为重要抓手,加强宣传教育。推动“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思想深入人心,夯实了民族团结和谐的群众思想基础。以民族文化为引领,创新创建载体。逐年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成弥勒文体中心和12个文化站;推动市文化馆建成国家三级馆、市图书馆建为国家一级馆,同时,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乡、村三级服务构架,建成142个农家书屋。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特色品牌逐步形成。市、乡(镇)联动机制初步形成,民族文化不断繁荣发展,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峨山甸水之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