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解码韩愈研究成果累累——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文章的梳理

http://www.newdu.com 2018-09-25 团结报 邓涛 参加讨论

    高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系唐文学家和哲学家,关于他的研究成果颇丰。本文特别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韩愈研究之硕果,采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视角,精选论文、概述新观点。
    韩愈(768-824)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兄嫂抚养,刻苦自学。贞元进士。任监察御史,以事贬为阳山令。赦还后,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参与平定淮西之役。又因谏阻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所作《原道》《原性》,强调自尧舜至孔孟一脉相传的道统,维护儒家的正统地位;又认为人性有上、中、下三品之分。但在《师说》中,则承认“人非生而知之者”,并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见解。其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从古至今,韩愈研究硕果累累。本文仅从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视阈,看其中的研究成果。
    《略论韩愈的反佛道斗争问题》(作者:史苏苑) 人大复印:《中国哲学史》1982年第2期,原发期刊:《中州学刊》1982年第1期
    韩愈反佛、道斗争之内容剖视。究其反佛、道斗争的成败问题,如单纯从韩愈反佛、道(主要反佛)的直接效果来看,确不显著,然而还需看到,以韩愈的地位和声望,运用起如椽之笔,抓住佛教的具体罪恶,加以深刻揭露,是不会不给其以打击的。
    概言之,韩愈的反佛道斗争具有进步意义,但是不彻底。
    《试论韩愈所谓的道》(作者:饶德江) 人大复印:《中国哲学史》,1983年第2期,原发期刊:《四川师院学报》1982年第4期
    韩愈以孔、孟之道为旗帜,是为了对当时盛行的佛老之道猛烈抨击,大加讨伐;韩愈宣传儒家之道,是反对藩镇割据,抨击宦官当权,主张兼济天下的;他奉行儒家之道,是领导古文运动的需要。
    韩愈的道以儒家学说为主,兼采先秦诸子百家之说;不但包含儒、法、墨、名和道家等百家思想,有时还指对某些规律或技巧的认识掌握。总之,韩愈的道含意甚广,复杂矛盾,值得肯定之内容较多。
    《论韩愈、李翱思想的历史位置》(作者:马良怀) 人大复印:《中国古代史》(一)1995年第4期,原发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1期
    生活于唐中叶的韩愈与李翱处魏晋玄学、宋代理学之间,二人的思想恰好充当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桥梁、中介。
    韩李上承玄学之要旨,为消除儒、释、道三教的独立性,为解决个体欲望和社会规制间的矛盾作出了努力;为理学诞生奠定基础,规定了趋向;为玄学向理学发展架桥铺路。
    《论韩愈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作者:黄永年) 人大复印:《中国哲学与哲学史》1996年第4期,原发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1期
    南北朝结束重归统一,中国社会又呈现新局面,韩愈则为此新局面呈现后应运而生的新人物,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代表作《原道》提出《大学》所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实系上承孟子而下启宋明理学,经宋初柳开、穆修、尹诛的提倡,欧阳修等人更加以弘扬,对中国的士大夫下及近世知识分子有重大教育作用,属于应予发扬的优秀文化传统。
    《韩愈道论在经学史上的地位》(作者:章权才) 人大复印:《历史学》1996年第,6期,原发期刊:《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自中唐开始,思想和学术界泛起了一股对当时和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即所谓“明道”思潮。作为中唐时期的思想家、经学家,韩愈的道论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
    韩愈的经学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道论(明道、原道、道统和道学)当中。其论旨在对传统的儒家思想正本清源,试图构建一套适应封建社会后期需要的经学理论体系。
    韩愈的一生,是以“明孔孟之道”自许自命的一生,知行合一,一以贯之,难能可贵。由经学史的视角观之,韩愈明道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宋之后明道思潮的泛起,导致孟子的地位,在两宋以后急遽上升。昌黎先生发扬《大学》旨意,对两宋之后退五经尊四书局面的形成起了大作用。
    《论韩愈的经济思想》(作者:张清华 张弘韬) 人大复印:《理论经济学》1999年第8期,原发期刊:《中州学刊》1999年第3期
    中唐时代,地租赋税、对外贸易、食盐专卖、钱重物轻等重大经济政策积弊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为解国计民生中的诸多积弊,韩愈提出减轻赋税,职业分工;开放沿海市场,促进中外经济交流;食盐官营私粜,以利国便民;提高币值,改变钱重物轻等主张。他的经济思想即轻赋、开放、利国和便民,既有现实意义,亦能借鉴于后世。
    《韩愈七古声调之分析》(作者:蒋寅) 人大复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0期,原发期刊:《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至清初,在音韵学风气波及的诗律研究热衷,韩愈七古在声调上的典型意义为诗学家所发现。对韩愈七古逐句检点统计,足以说明韩愈在唐代的七古写作中,尤其在句型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他作七古并不像清代古诗声调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严格拒绝律调,但也显示出句型的尚异倾向。韩愈诗中除了十种常用句型外,另有不少声律奇特的句型,引人瞩目。
    《从贞元、元和墓志谈韩愈研究中的三个问题》(作者:戴伟华) 人大复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12期,原发期刊:《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贞元、元和墓志(指《千唐志斋藏志》《唐代墓志汇编》等收藏的出土墓志)在韩愈研究中有特殊意义。从贞元、元和墓志入手讨论韩愈研究中相关的三个问题:一、《师说》“耻学于师”社会风气的存在状况及士人知识来源;二、《进学解》“攘斥佛老”之“佛、老”存在的社会基础,韩愈攘斥的差异;三、韩愈盛赞崔群之“贤”的实际内容。
    第一部分分析“耻学于师”的社会状况,重点探讨士人知识的来源、唐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同时指出门阀士族之家女性的知识水平是维持家族文化传统延续的重要保证。第二部分展示韩愈反佛的文化背景,指出韩愈攘斥佛老而重在佛,由中唐社会儒、释、道三教消长决定。第三部分通过两方墓志对韩愈交游中的重要人物崔群的早期行为品质作补充,从与崔群的交游中了解韩愈的思想。
    《韩愈天命观的文学意义及其对诗学思想的影响》(作者:陈允锋) 人大复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原发期刊:《南开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
    韩愈虽然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关于天命问题的系统理论,但他着重从“天人相仇”的角度说明了人类怨天情绪产生的现实根源,为文人诗家抒写因人生坎坷而引发的愤懑之思提供了独特的理论依据。受此影响,韩愈的不少诗歌作品在抒发感激怨怼之气的同时,往往诉及上天,从而强化了作品的情感力量与批评是非颠倒的社会现实的力度,且深刻影响着韩愈诗学审美思想的形成,改变其观察社会、审视自然的眼光和心态,历来诗家重在刻画自然之美的创作传统不再依旧。
    《五十年韩愈研究著作述评》(作者:王永波) 人大复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9期,原发期刊:《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韩愈及其诗文一直是唐诗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取得了大批可喜成果。从1949年到2003年,大陆学术界一共出版了有关韩愈研究的著作52种,包括校注、选本、传记、专著、资料汇编等。该数据虽然少于同期李白、杜甫研究著作的数量,但却又高于其他唐代诗人专题研究著作。新中国成立50余年来尤其是近20年以来,当为韩愈研究史上的鼎盛时期。
    《“尊孔”与“释孔”的悖论:兼及韩愈与道统》(作者:王文元) 人大复印:《中国哲学》,2006年第,11期,原发期刊:《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4期
    儒学在释义与发展过程中遇到“尊孔”与“释孔”这样一对矛盾,形成各种学说各自为政的混乱状况。孔子而后,由谁接续道统,聚讼不休。韩愈梳理出一条明晰的道统:道统始于尧、舜,而后依次为: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和孟子。然而韩愈提出道统,自己却未被续入道统。这是因为统治者只需要假儒学,不需要真儒学。
    《从韩愈古文运动的失败看唐代骈文的文体地位》(作者:朱丽霞) 人大复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12期,原发期刊:《学术月刊》2007年第7期
    韩愈的古文改革,乃是一场对儒家精神进行重新建构的文化运动。但唐朝总体的时代文化和政治精神对这一思潮持消极态度,在唐人心中骈文已转化为一种时代文化的心理,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稳定性。国家公文、科举取士,皆以骈文为本。凡此种种,皆使古文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事实上,经由六朝的全面振兴和初盛唐的进一步发展,骈文已充分显示出其作为一种文体不断充实发展、及时进行价值转换的优势,而在整个唐代长盛不衰。从长远看古文运动虽告“失败”,但这种对骈文的文体霸权地位挑战的努力却始终存在。唐以后的中国散文史,即转化为古文与骈文此消彼长的历史。
    《破立之际:韩愈“文人之诗”的诗史意义》(作者:罗时进) 人大复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1期,原发期刊:《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
    “文人之诗”说不但统摄了韩愈诗歌创作的深阔远大的道德理想和豪放纵恣的文学个性,还包含了全盛言宜的古文家气度、曲折多变的古文章法结构、随即生发的叙述议论、饱满经籍的学者之才、伟丽铿訇的情感色彩、不避险阻的选字用韵等诸多要素,体现出韩愈诗所形成的新的美学风貌。
    《韩愈古文理论与儒家修养思想》(作者:刘宁) 人大复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9期,原发期刊:《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韩愈的古文思想包含鲜明的修养论内涵,对于古文的学习和写作,在韩愈看来具有修身成德的重要意义。
    韩愈对古文修养内涵的阐发,融合继承了荀子、孟子的修养思想,在中唐士人普遍立足佛教、道教思考修养问题的时代风气中,体现出独特的思想创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