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能不忆江南”东方讲坛·文化江南系列讲座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江南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胡晓明以《重新发现江南——略谈江南文化精神》为题,为我们阐释了刚健、深厚、温馨、灵秀的江南文化精神。 江南文化就是我们本乡本土的文化,就是我们这里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的文化。我们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江南古典的建筑、通过吴侬软语,把中国文化传统的血脉连通起来,并且落地生根。 ——胡晓明 中国历史上对江南的发现 东汉以前,中原无疑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中国文化的重心在中原。而中原中心观念的转变,其实是通过人口迁移而逐渐形成的。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至少有四次因社会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 第一次是西汉王莽时期的混乱,使黄河流域的难民大量向长江流域移动,形成江南开发的原动力。 第二次是西晋末天下大乱,晋元帝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大量的中原读书人带着他们的书,带着他们的经典跑到江南来,在南京定居,在吴地定居,慢慢在江南扎根,这个历史事件被称为“衣冠南渡”。中国的文化中心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第三次是在中唐时期,由于“安史之乱”,中原士庶避乱南迁,当时有大量的移民。历史学家认为,在那个时候,中国南北的文化和经济达到了一定的平衡,南方人口渐渐开始兴旺。 第四次是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大家知道,金兵占领开封后,把北宋的皇帝和大量的嫔妃、皇族、朝臣等押解北上,史称“靖康之耻”。但这么一个失败的朝廷,居然成就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一座城市——杭州。真正对江南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时代,正是南宋。 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史可以用两大系统来加以简单概括,一个系统叫作汉唐系统,另一个系统就叫宋元系统。汉唐系统和宋元系统的艺术可谓截然不同:汉唐系统的画,大多画在高山、大地、洞穴、宫殿、墓地里,比如著名的敦煌壁画。创作者都是职业化的画师、工匠,非常专业,他们大多是以一代一代的家族形式进行传承。而宋元系统的画则是画在宣纸上,画在手绢上,开创了文人画的传统。宋元系统绘画的创作者大多是文人,像苏东坡、欧阳修等等,他们集诗人、画家、书法家、学者、官员于一身,不像专业画家需要养家糊口,他们完全是业余的,而且有丰富的著作和作品被保留下来。所以说,宋元系统的艺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 我们讲中国历史对江南的发现,还必须提到隋唐大运河。运河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凿,但直到隋唐才真正成为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从此,南方的稻米、丝绸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方去。因为有了水路,就像我们今天有了物联网,人们才越来越发现江南之美,江南的特产、美食甚至风景越来越广为人知。 文化就是因为传播而刺激,而生新,而重新发现,江南正是这样被不断地发现,并一次次被赋予了新的魅力。 世界对中国江南的发现 说到世界对中国江南的发现,仅以意大利学者路易吉·布雷桑编著的 《从马可·波罗到卫匡国:西方人眼里的杭州》一书中一些传教士、贵族和商人所实录的游记片断为例,我们便可以从中看到外国人眼中当时的江南是何等繁华。 马可·波罗 (威尼斯商人,1280-1290年在中国)在游记中写道:“第三天晚上,便到达雄伟壮丽的行在城(杭州),此名称是‘天城’的意思,它表明,就其宏伟壮丽以及所提供的快乐而言,这座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生活其中的人们恍如置身天堂一般。” 鄂多立克(1265-1331)是罗马天主教修士,也是一位著名旅行者。他在游记中这样写:“我来到了大而令人惊奇的行在城,这座城市的伟大和在那里发现的奇迹,整本书也写不完,因为它是世上最好、最富饶的城市。”还有意大利伯爵乌戈·康图,他写道:“走在所有道路、广场上,都是气味芬芳、设计精巧,以至于行走其间欣赏它们,简直就是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享受。人们全身的感官都是愉悦的;眼睛看着美丽的事物,耳朵听着鸟儿甜美地歌唱,还有水流轻快的潺潺之声,它们交织出一曲和谐悦耳的新乐章。” 传教士卫匡国(1642-1650年在中国)在明末清初时来到杭州,他说:“千真万确,在湖上划船荡漾而行,比世上任何其他事情都要舒适和令人愉快。中国人称这个地方和这个城市为乐园、伊甸园,这毫不奇怪。” 可以看出,他们几乎都用了极端的描述,不是从整个中国,而是从整个世界的范围,来肯定杭州这座城市的美妙。他们都听说而且都认同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说明江南的美好已经有了巨大的广告效应,声名远播域外。 再比如日本,1982年日本吉野里考古发掘以来,揭开了弥生文化(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00年)的神秘面纱。因为更早的绳纹文化(约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200年)不足以说明弥生文化中极富特色的水稻和铜铁器并存现象,所以日本考古学界有这样的猜测:历史悠久的中国江南文化正是弥生文化的原乡。原来日本文化有一个断层,一下子从原始的文化变成了文明的文化,弥生文化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考古遗址中发现了很多稻谷的化石,这些稻谷化石被认为是日本最早的稻米文化的起源。而这些稻谷化石经测定,其中的成分与中国江南的稻米非常相像,因此有一部分日本史学家认为,日本的稻米文化就是来自于中国的江南文化。 近现代学者对江南的重新发现 在近现代,不少中外学者通过史料研究,还在不断重新发现江南。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汉学家彭慕兰在所著的《大分流:中国、欧洲与近代世界经济的形成》一书中,推翻了许多既有的看法,比如,明清时期在技术、制度、教育方面都有进步;明清中国的地租和贷款利率大大低于以往以为的水平;明清中国人民的社会化程度和生活水平也有相当的提高;如果把中国区分为不同的地区,明清时代的江南是位于世界前列的。 清华大学的李伯重教授有一个研究,是关于19世纪初期江南与荷兰经济的比较。1579年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出来以后,荷兰进入了一个世纪的经济增长奇迹,被称为 “荷兰奇迹”。李伯重教授认为中国也有一个 “江南奇迹”。研究结果显示,1820年之前,江南的GDP高于西欧的英、法、德,创造了至今不被人广泛得知的世界经济奇迹。而之所以能够创造“江南奇迹”,是因为江南当时有世界上最好的自由经济的基础,有最好的教育和社会条件,有最好的人力资源。 在文学领域,我们对江南也有一个特别的发现。 在明清时代,江南的女性写作量特别大,至今统计下来,已有2000多位女诗人,而且大量的诗集都被保留了下来。我们目前和加拿大的一所大学合作做数据库,叫作“明清妇女写作数据库”,我们在整理这些诗集时,始终有一个很困惑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诗集流传在民间?它们不是藏在自己家里欣赏的,而是以刻本形式流传世间。 从世界范围来看,18世纪的时候,英国女性应该是最有文化、成就很高的,但她们也没有这么多诗人,留下这么多的诗集。所以我认为,当时中国江南女性的写作也算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那么,为什么江南女性有这么好的条件来从事文学创作呢?我想,这与江南的社会文明程度、教育程度、社会化程度以及人的自由程度都有关联。我们以前认为中国明清时代就是落后挨打、破败不堪,但回过头来看,江南文化的一草一木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深厚的积淀,而今天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奇迹,也正是和江南的文化传统———重教育、重人才是分不开的。 什么是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 总的来说,我认为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可以概况为刚健、深厚、温馨、灵秀。我曾经撰文说,理想的大学也应该按照这样的目标培养人才。其实,这正是我从“江南经验”中得到的启发。 第一是刚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当初要去刺秦王时唱的一首悲歌,这是北方的刚健,大家注意到,他准备“一去不复还”,一去就不回来了。而江南文化的刚健却不一样,它要把事情做成,它有很强的生命韧性,不是强调牺牲,而是强调要完成一件事情。比如卧薪尝胆,大禹治水,吴国大夫伍子胥最终也完成了他的复仇计划。 再举个例子,苏州人周茂兰是明末清初的处士。其父周顺昌被魏忠贤害死,他刺血书疏,去北京告状。真的是用血写的,不是用墨写的,皇帝看了很感动,结果告成了,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赠官,封为诰命,而且赐了匾额,立了祠堂。 江南文化的刚健,还表现在对暴政压迫勇于反抗的精神。清兵入关后,一路南下,但到了江南却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抵抗。1645年清军攻破嘉定后,颁布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嘉定人民随即自发起义抗清,两个月内,发生大小战斗十余次,民众牺牲2万余人,史称“嘉定三屠”。 因为反抗暴政,江南一带涌现出了陈子龙、夏完淳、张苍水、杨龙友、吕留良、金圣叹、夏之旭、张名振、祁彪佳、黄淳耀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人物,还有明代奇女子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他们表现出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使江南成为中国最有骨气的地方之一。 同时,刚健还有一个含义,就是富有创造性,不断地向前追、向上走,因此,江南是中国文化最有创造力的地方,江南的经济奇迹正是创造力的表现。 第二是深厚。江南因为水陆交通方便,移民很多,各地人才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江南的文献典籍、经史子集,十倍于北方。江南的学问和思想也非常深厚。清代的乾嘉学派就是江南的学派,主要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顾炎武。美国学者艾尔曼曾写过一本相当重要的书《中国近代科学的文化史》,指出中国的乾嘉学派富有科学精神,它是中国最早的具有现代性的学术流派。 从中国人才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出生于江南地区的内阁大学士远远高于北方。以明代的文学家、理学家、文魁为例,江苏、浙江两省与北方各省比较,明代的文学家江南有96位,北方只有7位;理学家江南 44位,北方有 5位;文魁更是悬殊,为114比14。根据最权威的商衍鎏先生《清代科举考试述录》的统计,200多年间,江苏共出状元等184人,浙江共出状元等137人,两省相加人数为321人,而直隶、顺天、河南三省相加的状元等仅35人,相比悬殊。 第三是温馨。多情多义,社会有序,平和温润。这是广义上的温馨概念,江南人即使吵架,也是很温柔的。从深义上讲,江南文化向来成为文化精神复苏之地,是避难所、休憩地、复乐园,是温柔富贵之乡。 第四是灵秀。水乡是江南灵秀的来源,因为有水就不一样。江南这个地方非常奇妙,全中国找不到这样一个水系丰富的地方。 我也到全世界去考察过,跑了很多与水有关系的地方,比如莱茵河两岸、地中海沿岸、美国的五大湖区等等。但是,那些地方大多数是属于水岸文明,而江南水乡是属于水乡文明。水乡文明和水岸文明是不一样的,水岸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水乡文明则以农桑、渔樵文明为主体,是一种城乡文明的结合。 江南人因水而与众不同。他们因柔性而仁爱,因清澈而清明,因平澹而内敛;因流动而交流,因流动而自由,因流动而多样、灵敏,因凝聚而廉贞。这个地方特别有灵性,它与水的清明、内敛、流动、多样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要重新发现江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新发现江南?因为江南文化的背后包含了太多内涵,就像一个金矿一样。江南除了水暖风轻、风花雪月、温柔恬淡之外,还有江南的深厚、江南的刚烈、江南的多元。 江南文化不同于闽越文化、巴蜀文化,它不是单一的地域文化。历史地理上的江南,经历了一个从西往东、从北到南、从大到小的演变过程。简单来说,江南文化有两个源头,一个是来自于松江广富林本土原住民的文化,还有一个源头是来自于中原文化。 在中国所有的地域文化中,没有哪一种地域文化像江南文化那样有这么好的机缘,有这么好的天时、地利、人和,把华夏文明千年的智慧结晶融于其中。历史上至少四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将很多中原的文化、中原的书籍、中原的经典带到江南,使中原文化在江南这个地方与当地的文化水乳交融,产生了新的文化。所以说,江南文化不是单纯的地域文化,而是华夏文明千年智慧的集大成者,关系到中国文化的生命脉络。 我们说,江南文化就像一座桥。为什么是一座桥?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江南的文化连通古典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连通大众文化的中国和精英文化的中国,连通城市的文明和乡村的文明。通过江南文化,我们可以走过去看古典文化的风景,也可以走过来看现代文明的风景。如果没有江南文化这座桥,那么我们和古人之间也许会有一道很深的鸿沟,让我们今人不能理解古人。因为江南文化就是我们本乡本土的文化,就是我们这里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父辈和祖辈的文化。我们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江南古典的建筑、通过吴侬软语,把中国文化传统的血脉连通起来,并且落地生根。 我们今天讲文化自信,怎么来落实文化自信?讲到底就是对本乡本土文化的认同,对身边一草一木的认同,这其实就是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所以,我们要在传统的基础上,重新提炼江南文化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以增加认同感,从而真正提升植根于本乡本土的文化自信。这,就是重新发现江南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