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同盟争霸外交局面 公元前2千纪上半期,阿摩利人进入两河流域和北叙利亚地区,逐步建立稳固统治,其民族文化对古代西亚国家间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按照血亲原则对各国关系进行规划,可能源于阿摩利人原始的血亲关系。阿摩利人最初为游牧民族,血缘关系在部族中影响深远,他们进入两河流域外交舞台时,就把这种血亲关系带入外交之中。 在这一时代,西亚各国进入大国争霸阶段,形成巴比伦、拉尔萨、埃什嫩那、马里、延哈德、卡特那、埃兰等政治势力并立的局面。很多小国依附于强国而生存,强国则领导着一批同盟国或附属国,形成了以同盟争霸为主要形式的外交新局面。正如马里泥板书信所言,“没有一个国王是靠自己而强大的。10或15个国王追随巴比伦的统治者汉谟拉比,同样数目的国王追随拉尔萨的里姆辛,同样数目的国王追随埃什嫩那的伊巴尔皮埃尔,同样数目的国王追随卡特那的阿姆德皮埃尔,但是有20个国王追随延哈德的雅瑞林”。 在这种政治态势之下,友邦之间需要对彼此关系进行准确定位。地位平等的国家间建立起兄弟关系,君王间以兄弟互称,例如埃卡拉图国王沙马什阿达德一世与埃什嫩那国王和卡特那国王之间,马里国王金瑞林与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之间。至于地位不平等的国家之间,尤其是具有依附关系的国家之间,则建立起父子关系,宗主国国王为“父亲”,附属国国王为“儿子”。此外,奴隶与主人的关系术语也被用于外交中,附属国君主自称“奴隶”,称宗主国君主为“主人”。附属国的君王不仅对宗主国的君王自称“儿子”,而且对宗主国盟友自称“儿子”。一个附属国君王在给马里国王金瑞林的信中写道:“现在,我已经坐上我父亲的王位,我是你的儿子和汉谟拉比的儿子。” 当然,也有某种例外。某些关系特别密切的国家,不会完全遵守这个规则,例如,马里国王金瑞林称呼延哈德国王亚瑞林为“父亲”,这是金瑞林对延哈德帮助其复国的感激之情,而不是马里臣服于延哈德的证据。伊什美达干一世继承埃卡拉图王朝的王位后,在写给驻守马里的弟弟的信中说道:“让我们以诸神的名义发下庄严的誓言,让我们建立永久的兄弟关系。”这里的兄弟关系指的是亚述与附属国马里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年轻国王在先王的盟友面前,通常自称“儿子”,当这些盟友认为其具备条件后,这个年轻国王才开始与这些国王称兄道弟。 西亚形成了若干同盟集团,每个集团内部还会形成若干个子集团。因此,国王们具有多重身份,与同等级的其他国王互称兄弟,面对更有势力的国王则自称儿子,在弱小国王面前则自称父亲。君王们的身份地位是以国家实力为基础的,随着国家实力的变化而变化。埃卡拉图王朝的沙马什阿达德一世曾经对埃什嫩那俯首称臣,后来摆脱了附属地位,成为与埃什嫩那平起平坐的大国,“他写信给埃什嫩那,以建立兄弟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