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傩仪的逻辑:社会规则与村落日常秩序建构——基于白族傩仪“耳子歌”的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8-10-31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李容芳 参加讨论

    二、傩仪的集体表象展演
    集体表象研究借用“表象—概念—表象”认识论意涵,指感觉和知觉基础上对认识对象形象性作回忆性再现[12]。认识论将表象概括为具有反观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感性认识。在迪尔凯姆看来,集体表象是集体意识中的感性部分,其内容包含道德、伦理、制度风俗、习惯等感性制度,社会个体行动与各种理性规则间的互构、博弈完成了新的社会规则的整合[13]。用现代审美对傩的表征进行评判,多将巫的原始宗教事项作为人类文化的遗存,原始古朴的合理性体现为通过傩仪来达成心理期待中驱邪移秽或祈福消灾功能。文化类型学将耳子歌纳入傩的依据是其特殊的面具、服装、形式、内容、道具和目的。学界对傩仪的研究关注其非理性实践中的行动逻辑和秩序建构,其意义在于对傩仪存在形态与传承方式的阐释。耳子歌流传于大理云龙山地白族聚落,是白族民间的一种古傩仪舞,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14]。“耳子歌”是白语汉音,本地人也称为“装饰红”。“耳子”意为“憨子”“哑巴”,“歌”意为“舞”“打歌”,“耳子歌”即为“憨子舞”“憨子打歌”。耳子歌作为集体表象展演的社会行动,受一定乡土规则的约制,其仪式展演遵从其傩仪肇始之初严格仪轨禁忌,世俗化展演一般只能在婚宴和新房落成时表演。
    耳子歌展演场景以婚礼和房屋落成为特定仪式空间,是傩仪作为宗教仪式与民俗相结合,从神秘到世俗,从娱神到娱人的见证。从仪式展演内容而言,耳子歌展演以歌舞仪式、服饰和器物为实景载体,耳子、耳子父母、耳子妻子、判官、江湖医生、“狮子”等13或14人的角色扮演,全过程以打击乐和唢呐伴乐。展演中只限男性扮演男女两种角色,按角色要求着装。表演时,耳子全身着棕皮,似猴,非人非兽,十分灵巧,极力表现出与凡人之差异。耳子憨傻态,以示无知无畏。耳子腰部系铃铛、猪脬(猪膀胱)等,这些器物都各有象征意义。其余表演者手上分别拿笊篱、杵棒、锄头、连杆、荨麻等生产生活用具及植物也是生殖崇拜的表征工具。耳子歌的活态展演地点一般以家户院落为中心,整个活动约需40分钟左右,耳子歌的表演,主要由“狮子贺棚”“耳子闹宴”“耳子舞”“春官审案”“十二属”“送土神”等部分组成,内容以反映婚礼喜庆、性启蒙、生殖崇拜、生产劳作、驱邪除恶、宗教信仰、繁衍生息、一夫一妻等为主,具有古朴、原始的白族村落传承下来的文化事项。展演多在婚礼或新落成庭院进行,表演者与客人(观众)进行互动,完成傩的驱邪扶正与文化展演的寓教于乐作用。传统“耳子歌”展演,除了传承人外,无相对固定的展演队伍,一般展演者多为临时参加,演出虽有固定程式,但表演时可以自由发挥。近年来,在傩仪传承人努力下,“耳子歌”表演得到发掘继承,如“耳子闹婚”“狮子闹棚”“抢红肉”“耳子舞”“十二属”“拜五方”“送土神”等表演程式及台词、唱腔、对白、表演动作等,在现有的演出队伍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耳子歌缘何得以活态传承是研究必须关注重点,大都认为山地白族经济滞后的原生性生存空间是耳子歌得以留存主因。此类观点可以解释传统村落经济结构与其文化结构的一致性。传统白族村落作为单个经济组织,与外部互动较少,耳子歌可作为其特定仪式以满足人们对未知社会现象的解释和期盼心理的祈求,由此村落空间成为耳子歌等傩仪的生境选择。悖论是,在历时性变迁中,许多曾经一度流行的原始宗教和傩已消逝,为何耳子歌得以传承?耳子歌与生境选择之间的逻辑合理性是否是其存续的主要原因?耳子歌作为村落集体表象,村落社会背景下“集体”与“社会”可以是同一个概念,村落社会的基本单位的家户婚礼、建房都是最重要事件。村落秩序的建构寻求对村落规则遵从的平衡,围绕村落一系列重要事项所形成的地方性知识通过展演,对社会成员完成规训,对村落社会规则达成维模,即达成乡土制度的稳定性。可见集体表象社会性的本质源自社会成员的集体意识,既社会成员认可、遵从、自觉传承的共同价值认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