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畲民族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长,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畲族最盛大的节日。 一、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由来的探究。 景宁畲族在唐永泰年间从福建迁入。相传在唐高宗总章年间,雷万兴领导义军反抗唐王朝,畲族起义军兵败退入深山,被官军围困在大山里,粮断援绝。时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唯有乌稔的枝条上还挂着果实。雷万兴传令全军四出采集,解决了军粮问题,并终于在三月初三杀出重围。次年三月初三,雷万兴想吃当年的乌稔果,让畲军入山采摘,可是这时乌稔没有果实,士兵只得采回叶子,加入糯米蒸制,饭呈蓝黑色,同样香喷可口。以后每年“三月三”这一天,畲族同胞家家户户都宰杀牲口,畲民就采乌稔的叶煮汁拌米煮饭,祭祀祖先,以示纪念。后来世代相沿,衍成风俗。 “三月三”是畲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资源,是畲族文化最具体最典型的表现,也是畲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 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在不断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移风易俗,使之与时代相适应,与现代生活相协调。“三月三”是集中展示畲族文化精华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宣传、展示、弘扬优秀畲族文化的平台,是发挥民族优势,把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文化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景宁畲族“三月三”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品牌更为响亮。 二、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传承保护的社会意义。 景宁地处偏远山区,现代化的冲击,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畲民族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式微。随着这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景宁县对畲民族文化保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许多畲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以恢复,特别是“三月三”活动,以集会的节日形式,使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薪火相传,成为集聚畲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畲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活动,是一种以纪念、观赏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它的文化价值被发掘和重视,成为举办各种单项文化活动或多种文化项目为主题的节日盛会。它带给人们精神愉悦、身心享受,成为广大群众展示美好心灵和表现艺术才华的舞台。 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媒介。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邀请全国各畲族地区的同胞,来展示各地具有特色的畲族文化,也将景宁畲族传统文化的内涵、特色、风格等展现给各方。同时,利用民族地区自身独有的传统节日资源,辅之以当地民族文化的内容,发展民族经济,扩大当地的影响力。畲族“三月三”活动,成为景宁畲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成为展示景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窗口,更成为景宁与外界交流与合作的盛会。 人民群众创造了传统节日文化,文化又陶冶和塑造了人民群众本身。畲族“三月三”活动,畲民广泛参与,汉族群众踊跃参与,在培育畲汉人民群众美好情操和丰富情感,在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促进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