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段成荣:典型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状况及特征比较——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研究(9)

http://www.newdu.com 2018-11-20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 段成荣 冯乐安 秦 参加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族和汉族流动人口特征的差异,体现了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殊性和多元性。马戎的调查表明,在内蒙古蒙汉混居的地区,蒙古族年轻人都掌握了汉语,也熟悉汉族的文化与习俗,因此民族因素没有对外出务工的流动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2]而从笔者的发现来看,蒙古族人口参与流动的门槛要高于汉族,例如蒙古族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更为年轻、人均受教育年限更高等。不仅如此,蒙古族人口流动还存在着流动参与度低、流动距离短、流动范围小等问题。
    人口流动的选择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国内已有研究证明了人口流动是有选择性的。⑥笔者通过对汉族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比较分析,发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存在人口流动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使得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处于相对“不活跃”的状态,特别是少数民族农牧业人口,是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序列中最为弱势的群体。有学者指出,通过人口流动,各族群众及其家庭成员可以改变传统的聚居模式,增进与其他各民族成员接触的机会,加强彼此的文化交流,从而使得各少数民族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3]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鼓励更多少数民族参与到人口流动中来。当然,关于民族地区的农牧业安全,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的范畴之内。
    从宏观层面和长远历史来看,人口的流动是永恒的。中国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已经持续了相当长时间,人口的迁移流动不仅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有利于个体和家庭的经济收入增加和个人事业发展,尤其为有条件和有能力的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4]我们认为,对于民族自治地区而言,应该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特殊性,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少数民族参与到人口流动的大潮中去,这不仅仅是各族群众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
        注释:
    ①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www.nmgtj.gov.cn/nmgttj/tjgb/qtgb/webinfo/2016/09/1473935239016492.htm,2016-09-14。
    ②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
    ③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
    ④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2/t20160229_1323991.html,2016-02-29。
    ⑤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的数据资料全部来源于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组织实施的“2016年内蒙古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
    ⑥参见周皓、梁在《中国的返迁人口: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载于《人口研究》2006年第3期;杨舸、段成荣等人的《流动还是留守:流动人口女子随迁的选择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载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孙玉晶.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J].人口研究,2006,(4).
    [2]马戎.外出务工对民族混居村庄的影响—来自内蒙古翁牛特旗农村的调查[J].社会,2010,(3).
    [3]马戎.中国人口跨地域流动及其对族际交往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9,(6).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