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五代宣州窑青釉盘口执壶

http://www.newdu.com 2018-11-21 收藏快报 芙蕖 参加讨论

    ■安徽合肥 芙蕖
    执壶古称“注子”,出现于唐代中晚期,是唐宋时期瓷器的重要品种之一。注子起初是酒具,后来茶具中也使用注子,因此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全国各地很多窑场都有烧造。这里来介绍一件很有研究意义的青釉双系盘口执壶,其时代和窑口都有必要认真考察一番。
    这件青釉双系盘口执壶(图1),高13.2、口径7.5、底径6厘米。执壶作盘口,长颈,弧腹,饼形足,足心稍有挖削痕迹,肩部前有多棱形壶流,后有曲柄,左右对称置双系。执壶器身施青釉,釉色青中泛褐,且深浅不一,微有剥釉现象。近足处及底部露胎,胎体呈青灰色。全器器型较为规整,但在底足修整等细节上稍显粗糙,还保留有朴拙的韵味。
    唐、宋执壶的断代,一般有以下几个参考标准:1.壶流,唐代执壶流口极短,而宋代执壶流长而弯曲,唐代南方窑场又多将壶流削作多棱形(如唐长沙窑执壶、唐寿州窑执壶);2.底足,唐代执壶多为平底,宋代执壶则几乎全部为圈足;3.口颈,唐代执壶多为直口或喇叭口,且直接与壶腹部相连,宋代执壶则出现了细长的颈部;4.腹部,唐代执壶大多上、下腹围较接近,有的还有垂腹的造型;宋代执壶最大腹径一般在中上部,而下腹至足部渐收。
    当然这些只是参考,时代的划分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暂且依照这几项来看:这件青釉双系盘口执壶壶流比唐壶稍长,但明显比宋壶短,且作多棱形;底足为饼形的平底足,但足心稍有挖削迹象(图2),这一现象很有意义,是制瓷工艺中由饼形足向圈足过渡的一种表现;此执壶为盘口,有细长颈,较接近于宋壶的风格;此执壶为下腹部渐收的造型。综上可以看出这件执壶的风格介于唐、宋之间,表现出一种过渡期的特点,所以将其时代断定为五代时期比较合适。
    关于这件执壶的窑口,也有必要探讨一下:此执壶釉色不是特别纯正,青中泛褐,釉面不够匀净,另外底足修整工艺较为粗糙,达不到越窑青釉瓷器的精美程度。而在安徽省南部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在宣城市水阳江流域出土了不少这类釉色青褐的瓷器,其中包括执壶,很多器物也都具有晚唐五代时期瓷器的特征,所以笔者认为这件青釉双系盘口执壶极有可能是皖南地区窑场烧造的产品。
    近年在宣城市境内也发现有山岗窑、小河口窑等窑址,据周京京在《熠熠生辉的安徽古陶瓷器》一文中介绍:“宣城山岗窑与小河口窑相去数公里,是晚唐五代时期的窑址,主烧青釉瓷、青釉点褐彩瓷及褐釉瓷,器型有执壶、四系罐、双系罐、盘碗等。”可见,青褐色釉正是这一地区窑场晚唐五代时期瓷器的显著特征。宣城,唐宋时期为宣州府府治所在地,五代时期先后属于杨吴国和南唐国统治。清代蓝浦的《景德镇陶录》和民国时期黄矞的《瓷史》中都有关于“宣州窑”的记载。不过,如今对于宣州窑对应的具体窑址尚有争论,本文姑且以“五代宣州窑青釉盘口执壶”名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