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簡《攝命》“曡”字試釋 醉馬 《攝命》第13號簡有如下一字: 整理者分析為从晶、室聲。據郭店簡《語叢三》第67號簡之“曑”寫作“”,可知“晶”可以寫作“厽”;又, 《說文·晶部》有“曐”“曑”“曟”“曡”諸字,皆為上形下聲。因此,整理者的字形分析是有根據的。但儘管如此,這個字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字,仍然是一個問題。 我們懷疑,這個字很有可能就是“曡”(後來亦然寫作“疊”)。 金文中“/㜼”字寫作: 齊縈姬盤(《集成》10147) 、蘇甫人盤(《集成》10080)、匜(《集成》10205) 齊姬簋(《集成》3816) 、妊壺(《集成》9556.1、9556.2) 妊車輨 研究者多數認爲皆當釋讀爲“姪”。[1]關鍵的證據有: 一、《汗簡》卷五女部引《義雲章》“姪”字作“”。 二、《集韻·屑韻》《玉篇·女部》《類篇·女部》等皆以“㜼”同“姪”。 後來陳昭容先生在此基礎上還有論證。[2]陳劍先生亦力主此說。[3] “室”既然从“至”得聲,而“/㜼”“姪”為一字異體,那麼清華簡《攝命》之“”頗有可能就是“曡/疊”。陳劍先生指出,“曡/疊”當分析為从“晶”、从“/”省聲;“/”的讀音,正與“姪”相同或相近。有可能是因為“/”後來不太常用,楚簡“曡/疊”選用了“室”作為聲符。 簡文說“女(汝)亦毋敢(泆)于之,言隹(唯)明,毋淫,毋弗~,其亦隹(惟)”,整理者根據“”的聲符“室”而讀為“節”,這可能是有問題的。施瑞峰先生指出這個字的上古音並不十分接近,至少在聲母上是有距離的。[4]我們把“”釋為“曡/疊”,倒是可以在古書古注中找一些材料來直接講通簡文。《詩經‧周頌‧時邁》:“薄言震之,莫不震曡。”毛傳:“曡,懼。”《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九域聳其風塵,四海疊其燻灼。”張銑注:“聳、疊謂懼。”《玉篇·畕部》:“曡,懼也。”簡文“毋弗曡”似乎可以理解為王告誡攝不要毫無畏懼,膽大包天。 [1] 周法高:《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1974年,第6866—6868頁。 [2] 陳昭容:《兩周婚姻關係中的“媵”與“媵器——青銅器銘文中的性別、身分與角色研究之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七本第二分,2006年,230—234頁。 [3] 陳劍:《甲骨金文舊釋“”之字及相關諸字新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37—38頁。 [4] 施瑞峰:《作爲同時證據的諧聲假借對上古漢語音系構擬的重要性——一項準備性的研究》,《古文字與漢語歷史音韻學高端論壇論文集》,浙江財經大學,2018年3月30日,第146頁。 点击下载附件: 1956醉馬:清華簡《攝命》“曡”字試釋.docx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