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清華藏八《邦家處位》章句(四)

http://www.newdu.com 2018-12-06 武汉大学简帛网 劉信芳 参加讨论
(安徽大學歷史系)
    
  
    或信能攷(守),道(微)甬(用)亞(惡),人而曰善;或忍(恩)(寵)不(顯),䚽(耗)無(屚),亓(其)(徵)而不(傾)(側)【七】,人而不足甬(用)。
    告(浩)䚽(耗)必选(先),道(探)厇(度)(取)(定)亓(其)(答)。亓(其)(遇)於異(律),(吏)人未智(知)。(得)(度)之(踐),(貢)乃古(固)爲(美)。以(探)良人,良人【八】……虘(且)爲羕(養)良人。良人女(如)未行政, (貢)以(始)疾亞(惡),坂(返)以爲政。夫爲前政【九】者,亦亓(其)有(美)而爲亞(惡)囗囗囗囗囗囗用邋(躐)(貢)而改,又(有)救於前甬(用)。[1]
    
    或信能攷(守),道(微)甬(用)亞(惡),人而曰善:信能攷(守),或解爲“佞能巧好”,[2]“佞能矯好”,[3]不可信。能,《書·周官》:“舉能其官。”《禮記·禮運》“選賢與能”,孔穎達疏:“能者,有道藝者。”考,《書·周官》“王乃時巡,考制度于四岳”,注:“考正制度禮法于四岳。”守,整理者解守爲“堅持”,未妥。《説文》:“守,守官也。从宀,从寸。从宀,官府也。从寸,法度也。”《左傳》昭公二十年:“晏子對曰……山林之木,衡麓守之。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周禮·春官》“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老子曾爲守藏史。簡文“考守”謂考核官員履職。道(微),天有不測風雲,山崩地裂,水旱災害;人事有兵連禍結、生靈塗炭之類。道(微)甬(用)亞(惡),參上文“(遇)亓(其)毁(微)亞(惡)乃出,從取(資)(焉)”,句謂天災人禍,餘聚之物可資用度,此所以“人而曰善”。
    或忍(恩)(寵)不(顯),䚽(耗)無(屚):,整理者讀爲“襲”,疑讀爲“顯”,不顯,顯也,經史習見。䚽,整理者釋爲“諂媢”。字未詳,䚽,疑讀爲“耗”,參下文“告(浩)䚽(耗)”注引。,“屚”字異構,《説文》“屚,屋穿水入也,从雨在尸下,尸者,屋也”,段注:“今字作漏。漏行而屚廢矣。”是屚、漏古今字。漏字通行後,另有本義(漏刻),此所以“漏”字目下段注:“今字皆假漏爲屚。”無屚,不流失。
    亓(其)(徵)而不(傾)(側),人而不足甬(用):徵,整理者引《說文》解爲“召也”,按簡文“徵”謂稅賦之徵。不傾側,謂照章徵稅賦,照章歛貢,不偏不倚。用,《禮記·王制》“制國用”,注:“如今度支經用。”
    以上句例,“人而曰善”與“人而不足甬(用)”相對而言。
    告(浩)䚽(耗)必选(先):告䚽,整理者謂告爲控告,讀䚽爲“媢”,解告䚽爲“告姦”。按告讀爲“浩”,饒也,猶豐也,贏也。䚽讀爲“耗”,減也,損也。《禮記·王制》:“冢宰制國用必於歳之杪,五榖皆入,然後制國用。用地小大,視年之豐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爲出。祭用數之仂,喪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爲越紼而行事。喪用三年之仂,喪祭。用不足曰暴,有餘曰浩。”注:“暴猶耗也,浩猶饒也。”,整理者讀爲“衛”。參上博藏六《用曰》6:“凡龏(恭)人,非人是龏(恭),氒(厥)身是(衛)。”上博藏六《孔子見季桓子》17:“(閑)(車)(衛),興道學。”上博藏三《周易·大畜》22:“班車,利又(有)卣(攸)(往)。”,帛本、今本作“衛”。今本《易·大畜》“九三,良馬逐,利艱貞,曰:閑輿衛,利有攸往”,注:“衛,護也。”,整理者讀爲“守”。參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倉律》“禾、芻稾積索出日,上贏不備縣廷。出之未索而已備者,言縣廷,廷令長吏雜封其廥。”簡文告耗類於秦律“贏不備”(盈餘與損耗),必先護守類於秦律“封其廥”。本例句謂,貢賦蓄聚(餘聚)贏不備,必謹慎護守。[4]
    道(探)厇(度)(取)(定)亓(其)(答)
    道探、度取,互文,猶視年之豐耗,量入以爲出也。定其答,猶制國用也。
    亓(其)(遇)於異(律),(吏)人未智(知)
    :整理者隸作“”,讀爲“進”。程浩釋文作“律”。[5]原簡字形從人,聿聲,茲改隸作“”,字同“律”。句謂遇到現行律、令並未涵蓋的情況,吏人不知變通。《周禮·地官·廩人》:“廩人掌九穀之數,以待國之匪頒,賙賜稍食,以歲之上下數邦用。以知足否,以詔榖用,以治年之凶豐……若食不能人二鬴,則令邦移民就榖,詔王殺邦用。”由周至清,例有荒政。然值凶年,官員仍力圖升遷,報喜不報憂,強徵賦稅,上貢邀寵,其例多見。
    (得)(度)之(踐),(貢)乃古(固)爲(美)
    本例之“度”是綜合性的,筆者另有說。踐,整理者引《禮記·曲禮上》“修身踐言”,鄭注:“踐,履也,言履而行之。”美,自有國家以來,貢賦一直都是有的。有好的稅賦制度,國庫之蓄有如農田之有水庫,國富民強,當然是“美”的。
    以(探)良人。良人【八】……虘(且)爲羕(養)良人
    “虘”字以上原簡殘斷,整理者注:“約缺二十字。”羕,陳民鎮疑讀爲“養”。[6]
    良人女(如)未行政,(貢)以(始)疾亞(惡),坂(返)以爲政
    ,整理者讀爲“治”,茲改讀爲“始”, 上博藏二《從政》甲9:“凡此七者,正(政)之所(始)也。”,讀爲“始”。郭店簡《老子》甲11:“(慎)冬(終)女(如)(始),此亡(無)敗事矣。”,帛本甲、乙,王本作“始”。疾惡,偏正復詞,惡也。[7]返以爲政,“以”後承前省“良人”。句謂良善吏人如未行政,貢賦收支惡化,返以良善吏人爲政。
    夫爲前政【九】者,亦亓(其)有(美)而爲亞(惡)囗囗囗囗囗囗用邋(躐)(貢)而改,又(有)救於前甬(用)。
    政:經史政、征不甚別,本例政謂貢賦之征,說參下“利政”注引。
    用邋(躐)(貢)而改:整理者注引《禮記·學記》“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孔疏:“躐,踰越也。”可從。《禮記·王制》“越紼而行事”,注:“越猶躐也。”疏:“越是踐躐之義,故曰越猶躐也。”本例針對“惡”而言,貢賦收支惡化,必須不受舊的規章限制(越過這道坎),實行改革,採用靈活貢賦措施或減或免,以作補救。
    以上第四章。管理貢賦收支(經濟),用行家里手(信能)還是用聽話的庸才?答曰:所有的成文法、成文“令”都是過去時。執行同一稅賦政策,若留有餘聚,有應對毁微惡之預案,遇到天災人禍不時之需,才會有“度支經用”,是有“人而曰善”;若只知照章行事,不知盈縮,不知損益,不通損補,不通權變,遇到特殊情況,就會有“人而不足甬(用)”之窘迫。此乃“信能”(用賢能之吏)與只知用“影與響”庸吏的天差地別。[8]
    國家之蓄或有餘,或“用不足”,必謹慎護守,不得亂開口子。須“道探度取”,視年之豐耗,量入爲出。得度之踐,貢賦制度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如果不用“良人”導致貢賦收支惡化,必須換人,必須斷然越過現有規章的限制,實行改革,以作補救,實現貢賦餘聚收支良性循環。
    
    少(小)民而不智(知)利政,乃胃(謂)良人出於無厇(度)。人甬(用)【一〇】必内(納)(貢);(取)能又(有)厇(度),旣備(服)內(納)(貢),政是道(導)之,(豈)或(有)求(謀)?【一一】
    利政:指向貢賦制度。《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八成經邦治,一曰聽政役以比居”,注:“鄭司農云:政,謂軍政也。役,謂發兵起徒役也。”又:“玄謂政謂賦也,凡其字或作政,或作正,或作征。以多言之,宜從征。”簡文例作“徵”。
    乃胃(謂)良人出於無厇(度):歷代征收賦稅,貴官、富人尚且偷、逃。小民窮得叮當響,繳納賦稅難免有抱怨之辭。即使良善吏人征稅,衝突也是有的。更有甚者,抗稅,造反,“良人”亦無力回天。
    人甬(用)必内(納)(貢):是乃正面說理。
    (取)能又(有)厇(度):能,賢能者(真正懂經濟,能駕馭全局經濟運行,當家理財之卓越者)。
    旣備(服)內(納)(貢):備,整理者解爲“具也”。論者多已改讀。服,參簡2“必中其服”注引。天下臣民服牛乘馬,引重致遠,勞作以納貢賦。
    (豈)或(又)求(謀):與簡5“民甬(用)(率)欲逃救(求)政”相照應,句謂有好的政策引導,小民就用不着爲避苛政尋求逃亡之類謀劃了。
    以上第五章,收束全文。普通老百姓不知道征收貢賦是咋回事,以爲當官的差錢了,就征稅;又差錢了,就派款。沒完沒了。其實自有國家以來,國、民一體,臣民繳納貢賦是必須的。任用賢能者,把握好度支經用,爲民謀利,老百姓勞作納貢,國庫充盈,大家的腰包都鼓起來了。這裏的太陽已經升起,老百姓就不會跑到海外求蓬萊仙境了。
    
[1]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上海:中西書局,2018年。
    [2] 程浩:《清華簡第八輯整理報告拾遺》,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週年紀念會“會議論文”,2018年11月,第88-90頁。
    [3] 陳民鎮:《清華簡(捌)讀札》,清華保護中心網http://www.tsinghua.edu.cn,18/11/17。
    [4] 簡文字釋讀不能確定。聯繫到今國家儲備糧庫管理制度遠較古代完備,但仍然出問題,句例大意略可推知。
    [5] 同上引程浩《拾遺》。
    [6] 同上引陳民鎮《讀札》。
    [7] 貢賦之“疾惡”,不妨試舉一例,《左傳》昭公二十年:“晏子曰……縣鄙之人,入從其政。偪介之關,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强易其賄。布常無藝,徵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内寵之妾,肆奪於市。外寵之臣,僭令於鄙。私欲飬求,不給則應。”強取豪奪,不給則應之以罪。“民人苦病,夫婦皆詛”,天怒人怨,有如夏桀時“時日曷喪,予及女偕亡”。
    [8] 《墨子·魯問》:“魯陽文君謂子墨子曰:有語我以忠臣者,令之俯則俯,令之仰則仰。處則靜,呼則應,可謂忠臣乎?子墨子曰:令之俯則俯,令之仰則仰,是似景也。處則靜,呼則應,是似響也。君將何得於景與響哉?”居延漢簡506·7《吏》“所得用(庸)吏者,上所言皆曰可,上所爲皆曰善。”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12月5日17:2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