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是长春解放70周年纪念日。长春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第一个不攻而克的大城市,长春围城不但揭开了辽沈战役大幕,也体现我军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长春全部解放后,我军在市中心广场吹起胜利号角。 “长春围困战”惊心动魄。多年前,台湾作家龙应台撰写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对这场战役的描述曾引发巨大争议。日前,吉林省作协副主席李发锁发表的报告文学《围困长春》,则以详细史料揭秘“围困长春”真相。 为什么选择“围”而不“攻”? 在长春外围战中,林彪动用了十几个师,只截住了国民党的5000余非主力军,而自己损失了2000多人。守城的城防司令是名将郑洞国,他所带领的军队都很有战斗力。当时长春的城防工事也是“坚冠全国”,据长春市委的材料,解放长春后,进城拆除的碉堡,仅5个区的统计就有1291个。因此,当时的长春是很难硬打下来的。 除此之外,两个攻坚战的失败也对林彪造成了心理阴影。一个是攻打德惠,林彪曾经动用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六纵等4个师及80门炮,围攻国民党王牌部队新一军50师,打了好几天,一直没攻下来。被杜聿明抓住战机,马上调动主力军压过来,于是林彪下令撤退。 撤退到松花江的时候,杜聿明下令让小丰满开闸放水。严寒冬天不少战士被冻死在江里。应当承认,虽然我军当时的运动战要比国民党强,但在攻坚战上,我们的确不如国民党。尤其是国民党的新一军。他们都是在印缅战场上参与过松山战役,跟日军比拼活下来的人。 第二个攻坚战是攻打四平,国民党陈明仁带领35000人守四平,林彪动用了7个师,打了13天,死伤13000人,最终形成胶着状。蒋介石下令,让郑洞国带领9个主力师来解围,林彪无奈撤退。 林彪认为这两个城市都打不下来,打下长春的胜率太低。于是他改主意说要围而不攻。共产党内部当时也讨论了起来,朱德、黄永胜等人都参加了意见,毛泽东最终批准了围困方案。计划经过对长春三四个月的围困,使敌人断粮疲惫衰弱,或者投降,或者在逃窜的途中歼灭。从战略需要和战争的规律上来看,对长春围困,是当时正确的战略选择。 国民党何时开始驱赶百姓? 郑洞国到了长春后,下令长春市市长用一个月的时间,地毯式调查城内的两个重要数字:居民数及粮食数。得出的结果是——城内共有40万居民,加上10万部队一共50万人;城内的粮食平均每人45斤,够吃两个半月。这就意味着长春如果守城,只能守两个半月。但郑洞国也有另一种计算:如果没有40万居民,城里现存两个半月的粮食,守城部队可以吃上十个月。即使不能把40万居民全部撵走,但赶出去一半也能维持六七个月,这就能把我军的围困战彻底打败。 由于当年农业歉收,我军中的不少人都是挖野菜或是吃黄豆,所以国民党军队不用打,四野就可能会先把自己拖垮。 为了把守城时间延长,郑洞国采取了三个办法。第一个是发行本票,通过本票将市场上的粮食劫掠一空。第二,出台了战时粮食管理办法,名义上只允许老百姓有三个月的粮食,超过的都要上交。实际上,老百姓家里的粮食,搜查出来便全部拿走。这是纵容国民党军警宪特公开入户抢粮的法律文件。 第三,制定了关于往外疏散人口的规定。向外驱赶百姓是在6月15日正式开始。也就是说,在百姓还有一个半月粮食的情况下,就将人赶出城,从而把粮食留给守军。而郑洞国坚持说是在7月底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才开始驱赶百姓出城的,实际上,6月15日他签批了“准照办”,在还有粮食的情况下撵走老百姓。 为何死的全是穷苦老百姓? 在围城之初,我军采取的是使民就食于敌的策略从而加快守军粮食的消耗。但由于郑洞国上述三项手段措施,将老百姓的存粮搜刮一空,共产党不得不改变策略,分了三个阶段往外放百姓,并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没有放。开始发现有人饿死后,在8月初我们放了第一批百姓。通过登记放出2万多人后,城里的粮价由原本的700万一斤掉到了500万一斤,于是又重新围起城来。 结果围起来还不到三天,哨卡内又被赶进了数万人,因为郑洞国还在往外撵人。于是在8月14日,改变由基本不放人,为有选择(粮尽及贫困百姓)地放人,这是第二阶段的放人并救助。 郑洞国驱赶百姓目标为20万,不达目标不罢休。9月11日起,只要是愿意出来的百姓全部都放,并给予救助。我军三个阶段共收容接济15.4万多人,加上被敌军饿死的五六万人,郑洞国疏散20万居民的计划得逞。 这些年来,个别人偏信谣言,作为一个49年前的老兵,我希望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可以还英勇牺牲的将士们一个公道。所以我现在来给大家说一下百姓死亡的主要原因。 长春城内大批百姓饿死,和国民党军队、警察、特务的奢侈糜烂有很大的关系。10月17日晚,郑洞国和尚传道的饭桌上是四菜一汤;军统督察处督察长关梦龄的33岁生日,一桌酒席就花了900亿元;国民党军统长春站站长项乃光,夏天求大补,一次摆三桌全羊席;新38师军需处长,一次娶两个日本女人做小妾。 从9月11日完全放人到10月19日长春解放的这段时间,只许老百姓出城,不许军警人员出城。被多困了38天的国民党10万部队却一个没饿死,警察一个没死,国民党的眷属一个没死,政府工作人员一个没饿死,死的全是穷苦老百姓。因为他们虽然手里没粮却有枪,老百姓虽然手里有粮却没枪,有枪的抢了没枪的粮食,所以有枪的活下来了,没枪的不幸送命。 围困长春究竟饿死多少人? 长春市的史志记载,当时围困长春饿死了十万人左右;国民党的军统少将段克文则说,当时饿死了65万人;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仅仅5天后,国民党《中央日报》10月24日出的数字是饿死15万人;还有一个数字是当时几个日本人爬哨卡出来报的二三十万人。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观点是饿死30万人,但她并未经过艰苦调查与数据考证。为了使饿死30万人站得住脚,龙应台又毫无根据地开始文学“想象”,把长春围城内的人口翻了两三倍,即围城内可能是80万到120万人。她的书出版之初,就受到了李敖的批评。 究竟死了多少人?我的观点是58063。这是共产党进城后4次通过数尸头调查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我不认为58063是个准确数,58063只是一个参照数,是最接近当年历史事实的数据。 围城内当时的40万人,就是国民党长春市市长尚传道经过地毯式一个月调查得出的数据,一年后又被共产党所证实。史志中记载,当时的围城人数有390765人,和国民党的数据基本一致。解放后围城内还剩17.9万人,放出城的人数有15.4万人,两项相加为33万余人。距离40万(390765)尚有6万余的差,就应当是饿死的百姓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