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族谱呈现历史特色 从现有的记载来看,元代族谱是继续在宋代族谱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并后接明清族谱。因此以往族谱学者一般认为元代族谱呈现过渡的形态。这是从族谱自身发展的逻辑上而言,也大致符合历史的真实。但元代社会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有着独特的时代特色。与元代的历史大背景相结合,可以看到元代修撰族谱出现的一些历史特点。 首先,元代族谱除了宗谱、家谱等名称外,又有世谱、谱、家传、庆源图、家乘、族谱图、谱牒、谱系、传家录、本支图、支派图、家谱图、世系、世系表、家录、谱略、叙族小录等名称。 其次,在元朝建立和拓展统治的进程中,一批包含多民族成分的政治家族与蒙古上层统治者一同崛起。“国家祖宗临治中原,豪杰率其民庶,奋忠勇、籍贡赋,以自归于天朝。大者数十家,战伐功多,以显著于当时者。”这些自开国伊始就跟随成吉思汗家族南征北战的“豪杰”世家群体,在元朝建立后,依然得到最高统治者的信任和倚重。这些家族对撰写族谱、家谱等家族文献较为热衷。如藁城董氏家族修有《藁城董氏家传世谱》,元明善撰写《董氏家传》,虞集撰《董氏世谱》,汉军世侯家族之冠的真定史氏家族修有《丞相史忠武公家传》。此外,元代四大勋贵蒙古家族之首的木华黎家族修有《东平王家传》,畏吾儿人撒吉思家族修有《高昌偰氏家传》,等等。除“敬宗收族”以外,保证家族血统、传承政治利益、维持政治影响力也是他们修谱的重要原因。 再次,与前代相比,元代族谱形式更为多样,除纸质形式外,刻石修谱也在元代蔚然成风。记录家族世系的“石上族谱”在元代多被称为“先茔碑”“世德碑”“先德碑”“家谱碑”。据日本学者饭山知保统计,现在已知的元代“先茔碑”就超过250通。元代的世家大族也多利用石刻记录家族世系。如前述藁城董氏家族立有《董氏世系图碑》,同出藁城的另一政治世家王氏家族立有《藁城王氏宗系图碑》。元代政治家族的族谱蕴含了较为丰富的元代政治史信息,如族谱所记家族世系以及成员的任官信息,往往可补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