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王定勇主编:《中国宝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扬州:广陵书社,2016年。 ②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黄仕忠:《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双红堂文库藏稀见中国抄本曲本汇刊》,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徐巧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藏广府方言唱本目录》,《戏曲与俗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 ③张玉芝:《巴伐利亚国家图书馆藏广东木鱼书总目》,《国际汉学》2015年第1期。 ④[美]特尔福德:《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 ⑤王鹤鸣:《中国家谱知多少——关于中国家谱的收藏与统计》,王鹤鸣等主编:《中华谱牒研究——迈入新世纪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1-18页。 ⑥王霄冰:《“記憶の場”としての族谱とその民俗的価値》,[日]松尾恒一主编:《東アジア世界の民俗:社会·生活·文化変容する》,東京:勉誠出版社,2017年,第134-150页。 ⑦Thomas O.& Michael Friedrich(eds.),Handschriften der Yao:der Bayerischen Staatsbibliothet München,Verzeichnis der Orientalischen Handschriften in Deutschland 44.1,Stuttgart:Franz Steiner Verlag,2004;王霄冰等主编:《文字、仪式与文化记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64-176页。 ⑧何红一:《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保护与抢救——以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收藏为中心》,《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何红一、黄萍莉、陈朋:《美国国会图书馆瑶族文献的整理与分类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第4期。 ⑨何红一:《美国瑶族文献收藏及其来源》,《文化遗产》2013年第6期。 ⑩Joseph F.Rock & Klaus Ludwig Janert,Na-khi Manuscripts:PartⅠ & Ⅱ,Verzeichnis der Orientalischen Handschriften in Deutschland,Bd.Ⅶ,Teil 1-2,Wiesbaden:Franz Steiner Verlag,1965; Klaus Ludwig Janert,Nachi-Handschriften,Verzeichnis der Orientalischen Handschriften in Deutschland,Bd.Ⅶ,Teil 3,Wiesbaden:Franz Steiner Verlag,1975; Klaus Ludwig Janert,Nachi-Handschriften nebst Lolo-und Chungchia-Handschriften,Verzeichnis der Orientalischen Handschriften in Deutschland,Bd.Ⅶ,Teil 4,Wiesbaden:Franz Steiner Verlag,1977; Klaus Ludwig Janert,Nachi-Handschriften nebst Lolohandschriften,Verzeichnis der Orientalischen Handschriften in Deutschland,Bd.Ⅶ,Teil 5,Wiesbaden:Franz Steiner Verlag,1980. (11)详见本专题中的《中国清代外销画研究现状与展望》一文。 (12)祁庆富:《绚丽多彩的清代民族画卷——“苗蛮图”研究述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3)吴秀杰:《异地的图说:一本关于云南民族的“苗图”——评介〈滇省迤西迤南夷人图说〉的德文译本》,《民族艺术》2005年第2期。 (14)杨庭硕、李凌霞:《美国国会图书馆藏〈苗蛮图册页〉辨伪》,《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5)史晖:《国外“苗图”收藏与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6)Laura Hostetler,Chinese Ethnography in Eighteenth Century:Miao Albums of Guizhou Province,Thesis(Ph.D),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Ann Arbor,Mich:UMI,1995. (17)胡起望:《东京所见“苗图”概述》,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民族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1985年,第166-180页。 (18)李国栋、张宝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所藏〈蛮苗图说〉评介》,《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19)马国君、张振兴:《近二十年来“百苗图”研究文献综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20)王潮生:《几种鲜见的〈耕织图〉》,《古今农业》2003年第1期。 (21)Michael Aris,Lams,Princes,and Brigands:Joseph Rocks Photographs of the Tibetan Borderlands of China,New York:China House Gallery,1992. (22)Isaac Taylor Headland,"Photography in China",American Annual of Photography and Photographic Times Almana,vol.48,no.2173,1901,pp.822-823; Isaac Taylor Headland,"About Peking with a Camera",Photographic Time-Bulletin,vol.35,no.5,1903,pp.241-248. (23)洪国钧、周珞编:《一百年前的北京——西德尼·甘博摄影图片展》,北京:首都图书馆,2013年。 (24)王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民间木版画收藏及价值研究》,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25)[英]C.R.博克舍:《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何高济译,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26)[美]卢公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个美国传教士的晚清福州见闻录》,陈泽平译,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 (27)[意]威达雷编著:《汉语口语初级读本·北京儿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影印本又见周建设主编:《明、清、民国时期珍稀老北京话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北京歌谣》,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8)[美]何德兰:《孺子歌图》,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年。影印本又见周建设主编:《一岁货声孺子歌图》,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9)[美]伊萨克·泰勒·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30)吴宗杰、余华:《民族志与批评话语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年第4期。 (31)吴宗杰:《话语与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建构》,《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32)[美]约翰·洛顿、乔纳森·古德温:《计算机民俗学研究:百年学术论文主题地图绘制》,乔英斐、李扬译,《文化遗产》2016年第5期。 (33)[日]松尾恒一:《基于中国在日资料进行民俗研究的可能性——聚焦明清访日海商相关记录》,梁青译,《文化遗产》2017年第3期。 (34)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李朝正、徐郭忠:《彭端淑诗文注》,成都:巴蜀书社,1995年,第46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