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云阶别名雪林,生于山东省龙口市,毕业于人文艺术大学音乐系,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云阶曾经为《三毛流浪记》、《万家灯火》、《阿Q正传》等影片配乐,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就有家喻户晓《小燕子》,此曲获得了第一届当代少年儿童喜爱的歌奖。王云阶的专著有《音乐与管弦乐配器法》、《论电影音乐》等,于1996年逝世。 人物生平 王云阶 综述 王云阶(1911-1996),曾用名王林,山东黄县人,1911年生,中国著名作曲家。 1919年 幼时即酷爱美术与音乐,王云阶自小就是音乐的小天才,天生两只“音乐的耳朵”,1919年,8岁的王云阶随家人迁居青岛,就住在福建路25号(修建快速路时拆除)。16岁时,就为青岛电影院上映的默片演奏钢琴配乐。受到外国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影响。 1927年 到上海求学,曾先后在新华艺术大学,人文艺术大学读音乐系,又在国立音专兼学钢琴选科。20岁时不顾父亲反对与1931年来到北平进入清华大学跟随库普卡学习钢琴和作曲,喜欢看电影的他形成了让电影唱歌的理想。大学毕业后在学校任教, 1932年 因在山东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院指挥学生高唱唱《国际歌》被当局被捕入狱三年。出狱后,专攻作曲的他与冼星海、聂耳一起进行抗日救亡音乐活动,并创作了一批抗日歌曲和介绍苏联新音乐艺术。并发表过《紫竹调》等音乐作品。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来到武汉,参加冼星海主持的"星海歌咏队",投身于抗日救亡音乐的运动中,创作了《抗战到底》和《 我们站在一条线上》《我们在炮火中长大》、《东北,我们的家乡》等歌曲,并发表长诗《向阿波罗宣誓》。 1939年 王云阶来到四川成都为西北影业公司的影片《风雪太行山》谱写主题歌《上战场》,此曲成为他电影作曲的处女作。并为纪录片《华北是我们的》录音兼任指挥。 1940年 至重庆,出版第一部歌曲集《国防音乐》。40年代在重庆国立音乐学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任教和金陵大学任教。1943年3月,通过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教务主任李抱忱介绍,应青海当局之邀,来到西宁。他是继王洛宾之后,来青海的又一位知名的音乐作曲家。他到西宁后,安排到昆仑中学及省立其他学校教授音乐,夫人李青惠分配到西宁女子师范担任音乐教员。当时全国正处在抗日紧要时期,他们教唱的歌曲,内容多以抗日爱国为主,还介绍一些国外的优秀音乐作品。同时又为青海儿童抗战剧团创作了不少作品。他在教学之余,搜集大量的青海民歌,并在当时的《青海民国日报》上创办《乐艺》副刊。每期刊发他搜集整理的民歌,主要内容为青海花儿和民间小调等。后来他将这些民歌汇集成册,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山丹花》一书。在《乐艺》周刊上,每期还连载由他翻译的巴勒泽的《音乐史》。王云阶夫妇的初衷是为筹建青海音乐学校而来西宁的,但当时青海当局无创办学校的实力。师资、设备、学生来源等均无着落,遂于1944年2月,离开了西宁。1947年任昆仑影业公司作曲,为由白杨主演、“昆仑”出品的影片《新闺怨》作曲。影片上映后,王云阶成为了昆仑公司的作曲组组长。随后,他又连续为《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乌鸦与麻雀》、《三毛流浪记》等40多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影片谱写音乐。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儿子王龙基由于在《三毛流浪记》中成功扮演了三毛,王云阶还亲自出镜扮演一个钢琴师,这在上海电影界传为佳话。 1949年 7月,他出席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作曲。1951年,调北京任中央电影局艺委会委员兼音乐处副处长,并为《团结起来到明天》、《翠岗红旗》、《六号门》等影片作曲。其中因《六号门》的作曲,在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个人三等奖。1953年,先后师从丁善德、肖淑娴、冯文元等学习高级和声、对位与赋格,师从前苏联专家阿尔扎玛洛夫学习“音乐作品分析”和“复调音乐”。 1956年 回到上海,负责组建上影乐团,任团长,后仍专门从事音乐创作,先后为《青春的园地》、《母亲》、《护士日记》、《湖上的斗争》、《不夜城》、《黄浦江的故事》、《林则徐》、《万紫千红总是春》、《飞刀华》、《魔术师的奇遇》、《青山恋》等影片作曲。其中《护士日记》的插曲《小燕子》,以其优美悦耳的声调,舒缓有致的旋律,曾风靡一时,在全国广为传唱。 去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虽已年逾古稀,还为影片《傲蕾·一兰》与《海之恋》作曲。曾参加1954年捷克第八届国际电影节,1982年法国第三十五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王云阶是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三、四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上海音协副主席,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会长。于1996年去世。 王云阶的作品 王云阶等人 王云阶先后为《青春的园地》、《母亲》、《护士日记》、《湖上的斗争》、《不夜城》、《黄浦江的故事》、《林则徐》、《万紫千红总是春》、《飞刀华》、《魔术师的奇遇》、《青山恋》等影片作曲。其中《护士日记》的插曲《小燕子》,以其优美悦耳的声调,舒缓有致的旋律,曾风靡一时,在全国广为传唱。 王云阶除电影作曲外,还创作了交响乐《第一组曲·江南》、《第一交响乐》、《第二交响乐》及室内乐《前奏曲与赋格》等作品。除了创作歌曲。王云阶还是音乐理论家他还写过不少音乐理论文章。著有《电影音乐形象的塑造》、《从影片〈林则徐〉谈电影音乐民族化问题》、《谈交响音乐的音乐形象的矛盾冲突》《电影音乐与管弦乐配器法》、《论电影音乐 》,还翻译出版了《儿童唱歌法》、《大音乐家的爱》、《和声学》等。 王云阶小燕子 《小燕子》是广为传颂的一首儿童歌曲,同时也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的插曲。歌曲抒发了剧中人对新生活的热爱和歌颂。这部电影早已被人们淡忘了,但这首歌却被单独传唱开来。歌曲清新流畅、自然朴实,毫无斧凿之痕。现在传唱时,一般只唱原曲的前半部分,这是孩子们最熟悉不过的歌了。 王云阶的妻子儿女 王云阶夫妇 王云阶身体很差,经常吐血,朋友们都知道,王云阶不太会照顾自己。只要一有工作他就什么都忘记了,见他身体这样虚弱,都很关心他,爱护他,劝他早些结婚,能有个人在他身边照顾他会好一些的。于是,就在这一年的“八、一三”纪念日,曾经与他并肩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战友、同台演出《菱姑》的好姑娘——李青蕙,相爱并结婚了。 王龙基,著名音乐家王云阶之子。童年时代参加过《艳阳天》、《新闺怨》、《三毛流浪记》、《母亲》、《两家春》等影片的演出。成年后成为企业科技专家,担任中国印制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 王龙基说:“他对我们子女从来没有体罚过,我记得在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亲争吵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母亲体罚我们,打手心或者是打屁股,父亲会愤愤不平,对母亲反复强调说:对待孩子一定要说服教育,绝对不能体罚!” 人物评价 从1927年到1996年的七十多年里,王云阶的艺术生涯饱经苍桑,道路崎岖,对生活有丰富的经历,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题材丰富:有历史的、现代的、工人的、农民的,少数民族的;体裁多样:包括交响乐、室内乐、电影音乐、歌曲。由于他一贯坚持深入生活,向民族民间音乐学习,在西洋作曲技巧与西洋音乐民族化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所以他的音乐作品充满热情,激动人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作为一位音乐家,王云阶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艺术,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自己热恋的事业。即使在受到批判被送进干校劳动改造的日子里,他仍坚持钻研作曲技巧,做了十本和声笔记;写成了一首管弦乐曲和一首赋格曲。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还在为自己尊敬的音乐家冼星海的第二交响乐做整理校对。 作为一位音乐教育家,王云阶热爱祖国,热爱孩子,关心后辈,他为孩子们写歌、写诗,翻译儿童唱歌法,向学生传授音乐创作技巧;他在自己经济拮据时,还预支自己下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学生的路费;他在学生有困难时,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家人,供给他们上学;他在学生困惑时,为他们释疑解惑,他把爱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学生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