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百科 > 中国文化史 >

范旭仑:钱锺书在文学研究所

http://www.newdu.com 2019-02-02 南方都市报 范旭仑 参加讨论

    一九五二年九月郑振铎组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邀老友王伯祥、孙楷第、俞平伯、钱默存来任事。《王伯祥日记》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九日:“八时四十分与平伯共乘西谛汽车径赴北京大学(燕大原址)临湖轩开会。晤何其芳、钱默存、杨其[sic.]康、孙子书、余冠英、卞之琳、罗彦生、罗大冈诸人及王积贤、杨祖濂君。由西谛、其芳报告文学研究所筹备工作,并通读工作计划及组织系统研究大纲等。十二时半散步至食堂聚餐,具酒肴焉。一时五十分辞出。”罗彦生不知是哪一位。
    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二日文学所成立典礼:“与西谛、平伯共载,径赴北大临湖轩。宾客同人到者六十余人。晤雁冰、周扬、汤锡予、蒋荫恩、冯至、其芳、积贤、觉明、默存、杨绛、余冠英、曹靖华、罗大冈、曾昭抡等。二时四十分开会。西谛主席,雁冰、昭抡、周扬、锡予、觉明、平伯先后讲话。六时十分始毕。即在轩中聚餐,凡五席。余与平伯、觉明、其芳、冯至、靖华、大冈及两位未及请教之人同座。饮啖至七时半散。”
    文学所的公宴后来有几回,都在四川饭店。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国文学史》近已告一段落,年内可以毕稿。今由其芳宴请全体同人庆功也”;一九六二年九月七日,“凡列三席,为《中国文学史》出版庆功也”。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八日,“为吴世昌洗尘。盖吴新自英伦归国来本所任事也”;同年十月十日,“中国文学组全组会餐,与吴世昌介绍晤谈也”。
    审校
    《史记选》是王伯祥在文学所的第一项工作。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日:“会上又对《项羽本纪》校释提意见。冠英、默存、平伯、妙中、力扬、其芳皆有提供,当整理修改之”;一九五五年五月十四日:“修正《项羽本纪》校释(默存、妙中俱有指正,即据以修改)”;七月十二日:“《史记选》余各篇分在默存、范宁等处,将陆续签还”;八月十一日:“写信与默存,托看《史记选·序例》,即令湜儿携稿往中关园访谒之”;翌日,“接默存挂号信,寄还稿件,提供意见数处,至可佩也”。这信好像未留存。又一日,“寄中关园钱默存,谢正稿”。《史记选》序道及“本所中国古代文学组同人的帮助”。陆永品《深切缅怀钱锺书先生》谓钱先生曾教以“从文学角度编一本《史记选》”,也就是说,作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校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第二种”的《史记选》与“叙事文学的大经典”不称。杨绛《洗澡》里的文学研究社前身“主要工作是标点并注释古籍,当时注释标点的是《史记》”。
    “《史记选》完毕即接为李白研究”,一九五七年五月二十三日王伯祥记组会:“首先谈余所撰李白年谱,承平伯、冠英、默存、友琴、象锺提出若干意见,俱中肯,当据以修正。”《增订李太白年谱》四万字,王伯祥身后出版。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五日:“余前拟诗文述评长编计划草案,经冠英、默存、友琴提供意见,由晓铃转交余手。”此计划落空。那时他们每年填写工作计划表,每月填写工作汇报表,“细格密行,且须三分”(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十八日),不知今天能不能看到。
    一九五六年四月九日,王伯祥“翻阅默存《宋诗选》初稿之一部。盖日前所中寄来征求意见者也”;同月十日:“八时校读《宋诗选》稿。通体点阅,注于有疑处。偶亦发本核对。先后提意见七处。至午后五时乃阅毕”;十三日“将《宋诗选》稿寄还积贤”。没有看到会上讨论《宋诗选》稿本的记录。大约觉得“意见”不错,钱默存六月一日就“以所撰《宋诗选》稿本全部属校读”。王伯祥当天翻阅序文,读至十一时始就寝。六月三日起连读四天,“全稿看完矣”;七日:“午后写信复默存,对所撰《宋诗选》提意见,备明日赴会时面交之”;八日:“参加本所座谈会,顺以《宋诗选》稿面还默存。”不知王伯祥所“提意见”究竟作何语。钱默存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五日序《宋诗选注》谓“假如没有何其芳同志、余冠英同志的批评和王伯祥同志的审订,我在作品的选择和注释里还要多些错误”。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王伯祥“看默存《宋诗选注》,以近有人批评为白旗,特细看有何不妥说法也”。
    开会
    文学所的会真多,王伯祥初偶有怨言(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三十日):“反复辩论,无非发挥群少争胜之心耳,工作云何哉!卓坐竟日,戴星而归,亦疲亦饥。”日记未详录发言。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八时半诣文学所资料室出席全所会议,讨论《红楼梦》问题。当场发言者有其芳、耀民、道衡、佩璋及北大副校长江隆基、浦江清、钱默存、卞之琳等多人。平伯亦两次发言。至十二时半乃罢。约下星期四再续开。听到诸说,以江清、默存为最中肯有力。之琳好说话而纠结不清(多不完整之辞,大出意外)”;下周:“八时半开会,仍由其芳主持,展开《红楼梦研究》讨论。首由介泉发言,后由默存、樊骏、毛星、积贤等发言。已下午一时二十分,乃散会,约下星期四再开会。会上之言,以介泉为松快而多证,毛星为较全面而通畅。”潘家洵字介泉。钱默存后来在《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回顾:“一九五四年关于《红楼梦研究》的大辩论的一个作用,就是对过去古典文学研究里的实证主义的宣战。”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参加全所检查工作会议。各小组组长余冠英、杨思仲、蔡仪、罗大冈、贾芝及王燎荧、周妙中、钱默存等先后发言。”一九五六年五月三日:“八时开古典文学组例会,讨论曹道衡报告。其芳主席,并请北大哲学系教授冯友兰及张(岱年)、王(宪钧)两先生、中文系教授浦江清诸人出席,本所现代文学组亦到,发言者为范宁及北大冯、张、王、浦,本所钱默存、力扬、平伯及余,最后由其芳总结。十一时半散。”同年十二月十一日所会:“就培养年轻研究人员讨论办法也。健吾首先发言,蔡仪、之琳、思仲、季康、默存、其芳、贾芝、介泉、燎荧俱有话,大致皆对后进治学态度及对人轻率各端有所纠正。不识青年人能否虚心接受耳。”一九六〇年二月八日:“九时开会,继续批评佩璋。听蔚英、妙中、育新、贯之发言后,平伯发言,予继之,默存、象锺、晓铃又继之,彦生最后。已十二时,乃散。下午续开。佩璋问题严重……”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八日:“漫谈当前问题。绍基、道衡、念贻、晓铃、冠英、默存、友琴都发言。”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九日起连续三天批评蒋荷生,“发言者甚众,指斥甚严”,王伯祥“亦发言谴之”,但不识钱默存亦然不。蒋荷生《记俞平伯》回忆:“那时组内开会,常听到钱锺书先生妙语连珠,他那淹博而风趣的谈吐,每每引起满座笑声。”
    两人同为文学所资料工作委员会委员,吴晓铃主任。一九五六年六月二十二日:“出席本组业务会议,推晓铃、范宁、默存、友琴及余五人为委员。会上佩璋以《红楼梦》校改琐屑,颇发牢骚,不愿续作。余与默存调停之,力慰伊仍继续进行,臻于完成而后止。一场小小风波,居然消散,亦可喜也。”前此“力扬、佩璋批评平伯甚烈”(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红楼梦八十回校本》署“俞平伯校订/王惜时参校”,王惜时是王佩璋的化名。一九五七年八月十七日吴主任在家大请客:“王贯之已先在,有顷何其芳、钱默存、余冠英、范宁、陈友琴皆到……晓铃启陈酿见享,甚美。”
    他们还是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文学组的成员。一九五七年十二月三十日:“与西谛、斐云同乘径赴文学所,灿然、其芳、冠英、默存、子书、莘田、天行、国恩皆至。三时开会。由西谛、其芳、灿然先后说明受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委托起草关于文学方面者(共分三大类,即哲学、史学、文学),交换意见后,推在场诸人分任起草。余与西谛、斐云任文学基本书籍之目录。四时三刻即散。”一九五八年一月三十一日:“二时与西谛、斐云同乘赴社会楼三〇四室出席讨论会,到齐燕铭、郑西谛、何其芳、余冠英、钱默存、金灿然、徐调孚、吴晓铃、孙子书、赵斐云及余十一人。出各人所拟目商谈,酌为修改。余又被推与默存拟诗文选本目录,约星期一必须交卷云。五时散。”二月一日:“草拟历代诗文词选本目录,凡得书一百一十种。作书寄与默存,当晚投邮。”三日:“接默存复书,知所拟选目已见到矣。为之一慰。”钱函云:“苏亭仁丈道席:奉手教并所拟书目,非特神速,抑且精审,所谓疾行无善迹哉!感佩感佩。窥西谛先生之意,似欲卷帙稍简,供吟讽之资,而非采摭极广,为文献之徵者。故符氏《国朝正雅集》之类,不在网罗,而管韫山之《唐诗选》、高阆仙之《唐宋诗举要》等,则无妨著录。但曾经圣手损益,殊难识不贤之小、代大匠之斫。谬误必多,奈何奈何。天寒,维珍摄不一一。晚钱锺书再拜,内人同叩。二日夜。”又三月八日:“二时径赴朝内大街文化部三楼会议室,参加古籍整理小组文学分组座谈会。到齐燕铭、郑西谛、金灿然、徐调孚、邢赞亭、孙蜀丞、章行严、钱默存、余冠英、吴晓铃、叶圣陶、赵斐云、王瑶、林庚、王任叔及余十六人。”
    一九五九年十月九日同人赴十三陵游览,王伯祥与“与季康长谈”。第二天:“六时,徐调孚、俞筱尧辞去,予送之出门。适默存季康伉俪来访,俞君先去,调孚后特回同谈。七时许皆去。承钱杨赠予鹌鹑蛋两匣,至感关切也。”“关切”显然来自“长谈”。一九五四年五月二十二日上午开会,“以时尚早,与西谛过访默存、季康(住中关园二十六号)”。钱家搬到城里,和王家近,之后王伯祥屡记会后与钱默存联步赋归,例如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与默存偕行,谈甚畅”;一九六五年二月十三日:“与默存偕行,且行且谈,颇闻晓铃行径及其他所中杂事。”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四日:“三时开唐宋小组会。默存主持,到冠英(组长例得莅视)、默存、平伯、象锺(新任本小组秘书)、吴庚舜、刘建邦(新分配我所者)及予七人(本小组成员只蒋荷生未到耳)。谈如何集辑资料问题。并说定吴刘二君向予问学云。会后,默存传达上午所听张友渔报告……四时半散。”王人午《迟到的悼念》记钱先生曾以二位二级研究员王伯祥、孙楷第答文学所学问谁好之问,承此“问学”。这“唐宋小组”(钱默存似是小组长)不识始于何时,该是“先秦至宋文学组”的下属。王伯祥记钱默存作主席者还有两回: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二十日的“今日之会由默存主席”,一九六五年九月三日的会亦“由默存主持。发言极踊跃”。
    钱默存偶尔参加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中心学习组会议,最早见于一九六二年三月十日王伯祥日记。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到南河沿文化俱乐部,参加学部中心学习组第五十二次学习会,张友渔主席。到:钱琢如、顾颉刚、丁声树、陆志韦、黄文弼、郭宝钧、金岳霖、夏作铭、徐旭生、巫宝三、贺藏云、王守礼、夏康农、傅懋勤、翁独健、周新民、余冠英、吕叔湘、钱默存等。讨论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十二时散。偕默存、冠英乘十路转二十四路各归。”《顾颉刚日记》亦记之。同年二月二十日亦然。一九六五年九月十一日:“步往学部二楼会议室参加六十七次中心学习座谈会,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如何面向农村,如何为五亿农民服务。刘导生主席,到者甚众。晤及子臧、默存、琢如、藏云、刚主、叔湘。”
    赠书
    王伯祥断句《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初致样书两部—其一与顾颉刚,陈乃乾复赠五部。一九六五年九月四日:“润儿包扎《四库全书总目》五部,备分赠其芳、冠英、平伯、默存、友琴。”钱默存前曾受赠《左传读本》。隔日:“傍晚接默存书,谢予赠书,语多过扬,阅之滋愧。”书曰:“祥丈道席:潭柘之游,想惬胜情。昨报有雨,今只密云,亦徵德人出行足以感召祥和矣。承赐新刊,喜与抃会。古人云学何如观点书,非通博精审如吾丈者殆难语此;嘉惠后学,真类佛家所谓方便,功德无量无边。敬先布怀,尚容叩谢。专颂杖履安隐不一一。愚侄钱锺书再拜,内人同叩,五日夜。”自称“愚侄”,于钱默存简札鲜见。许德政《与默存先生相处的日子》记钱先生在干校读《四库全书总目》:“许多书页上都留有他的眉批。有位室友专要抄录眉批,钱先生也欣然允许。”王人午《迟到的悼念》公布了他抄录的八则校订。《丰川易说》:“训诂非易、而易在聪明乱易而易亡”—“训诂非易而易在、聪明乱易而易亡”。《禽经》:“此本为左圭百川学海所载、则其伪当在、南宋之末流传已数百年”—“此本为左圭百川学海所载、则其伪当在南宋之末、流传已数百年”。《何之子》:“至如书中太虚奚无、无以无无无”—“至如书中太虚奚无无、以无无无”。《陶朱新录》:“考录中所记马默思、郭真人诗”—“考录中所记马默思郭真人诗”。《玉堂丛语》:“正在案珰、陈矩适至”—“正在案、珰陈矩适至”。《金丹诗诀》:“此所载下棋歌中乃称因看黑白、愕然悟顿、晓三百六十路”—“此所载下棋歌中乃称因看黑白愕然悟、顿晓三百六十路”。《观光稿》:“如长诗落句翻空旁、入作散场语是也”—“如长诗落句翻空旁入、作散场语是也”。《惺堂文集》:“其语录称、诵陈献章未分无极源头在”—“其语录称诵陈献章未分无极源头在”。
    “至如书中太虚奚无无、以无无无”。《陶朱新录》:“考录中所记马默思、郭真人诗”—“考录中所记马默思郭真人诗”。《玉堂丛语》:“正在案珰、陈矩适至”—“正在案、珰陈矩适至”。《金丹诗诀》:“此所载下棋歌中乃称因看黑白、愕然悟顿、晓三百六十路”—“此所载下棋歌中乃称因看黑白愕然悟、顿晓三百六十路”。《观光稿》:“如长诗落句翻空旁、入作散场语是也”—“如长诗落句翻空旁入、作散场语是也”。《惺堂文集》:“其语录称、诵陈献章未分无极源头在”—“其语录称诵陈献章未分无极源头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