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省灵尚绣品公司以传承于灵石县、交口县一带的手工刺绣技艺为核心,建立起由设计、生产、营销和销售环节构成的刺绣产业组织,面向农村妇女开展刺绣技艺培训,不断提升绣品设计水平,开拓手工刺绣消费市场,将刺绣从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文化产业。从非遗保护视角来看,这不仅再造了地方手工刺绣新的文化生态,也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经济收入,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包容性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刺绣 非遗生产性保护 包容性经济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钱永平(1977-),女,山西祁县人,文学博士,晋中学院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副教授。(山西晋中,030619) 一、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术语在当代社会各个领域被普遍使用,从人类共同命运的角度出发,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指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需要,来实现当代的发展,强调代际公平。目前,这一理念逐渐成为各国制定社会发展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文化遗产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得到重视。在世界遗产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已在指导具体保护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12年就把庆祝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40周年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地方社区的作用”。2016年,UNESCO《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业务指南》(简称《非遗公约业务指南》)专门增补一章,从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四个方面列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这说明在UNESCO和遗产保护领域,保护理念和范式的转换正在全面发生,国际社会面对各类遗产在当代面临的挑战,尤其是保护与发展的尖锐冲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价值引导,已从认知和行动上把文化遗产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助力,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负担。在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保护理念和范式整合到非遗保护实践中,还鲜被关注。我们有必要从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四个方面展开我国非遗保护实践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讨论。 和物质遗产最初与社会公众“隔离式保护”[注]不同,非遗自保护开始起,就是将其与传承社区及周边环境考虑在内,强调非遗与社区生活的融合。而且,传承非遗的决定性载体是人,而人首先要能够生存下去,这就决定了非遗保护必须要与现实生活保持互动。从这个角度来说,非遗保护从未与社会变迁、城镇化进程、产业开发和民众诉求隔绝开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它们的关系。我们认为,要实现我国非遗保护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统一,非遗保护实践必然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匹配。 同时,在我国非遗保护领域,纳入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数量非常庞大,单纯依赖国家财政拨付资金开展保护并不现实,所以,提升传承人自我传承非遗的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国家提出了生产性保护政策,在传统手艺、传统药物炮制技艺及部分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中实施,鼓励传承者在坚守此类非遗核心要素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使其进入市场成为消费商品,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注]这是政府立足市场,引导非遗传承者自我发展的体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晋中地区太多原本用来满足民众自身生活需要或打发闲暇时间而形成的非遗项目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些非遗项目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但由于缺少熟悉市场的组织者,传承人无法依靠非遗获取经济利益,他们传承非遗的积极性受挫。这些非遗如何通过生产性保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非遗保护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山西灵尚绣品公司(简称“灵尚刺绣”)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现实案例。 二、灵尚刺绣的非遗生产性保护实践及启示 (一)构建起传统刺绣在当代继续传承的市场生态 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本质在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遗仍然能够实现良性传承,非遗所蕴含的精湛的传承水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是市场的唯一评价标准,其市场活力的保持还有赖于能否形成相互配合的产业环节。 灵尚刺绣技艺的传承群体主要是生活在山西省灵石县和交口县的广大农村妇女。这两个县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县,煤焦等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内能源价格下降,两县从事相关行业的民众收入锐减,有群众基础的文化产业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长期以来,男性外出赚钱,女性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是灵石、交口两县农村主要的家庭生活模式,在相对封闭的村落中,刺绣等手工活是当地女性打发时间的主要方式,以母女相传、婆媳相传、同村共享的形式延续至今。 2007年左右,在北京工作的灵石县人LXL偶然发现北京市民和在北京工作的外国人非常喜欢她从家乡带来的手工刺绣品,她让擅长刺绣的姐姐做手工刺绣,先在朋友和同事间销售,知名度逐渐扩大,刺绣品供不应求,于是开始吸纳灵石县、交口县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参与手工绣品的制作,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在吕梁市交口县回龙乡、晋中市灵石县静升镇尹方村成立了灵尚绣品生产基地[注]。在政府的支持下,定期在生产基地及晋中其他县市开设刺绣技艺培训班,对当地愿意学习刺绣的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选出刺绣技艺好的农村妇女,由她们完成指定题材的刺绣作品,基地回收装裱或再加工后,运到北京发往全国销售。 随着生产和销售规模的逐渐扩大,2014年LXL成立了灵尚绣品公司,以手工传统刺绣技艺为核心,制作各类刺绣产品,面向市场销售。就市场反馈来看,以微小尺寸的刺绣工艺品最受消费者欢迎,主要是以刺绣为主要元素的书签、发卡、项链、车钥匙链、扇子、包、收纳盒、风铃等以及可摆可挂的小屏风、小摆件、抱枕等;其次是服饰定制类,以旗袍、围巾、衬衣、鞋上的图案刺绣为主;第三,以中国画、油画、摄影为底图的手工刺绣画;第四,撷取晋中市经典景观,制作高端刺绣旅游纪念品。2012年,灵尚刺绣获得的最大订单是X集团春节晚会纪念品双面绣摆件1650个。2014年,灵尚刺绣获得的最大订单是X进出口总公司双面绣摆件2000个;2016年,灵尚刺绣获得的最大订单是日本X公司专用年会礼品小双面绣摆件6000个。2008年—2017年间,灵尚绣品公司每年的销售总额在65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在LXL的努力下,流传于晋中市灵石县、吕梁市交口县两地农村妇女中的传统刺绣技艺被灵尚绣品公司做成了可供公众消费的文化产业。 作为文化产业,灵尚刺绣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依托传统刺绣技艺,建成了一支涵盖设计、生产、营销和销售四个领域的团队,与高校合作展开刺绣产品的设计和营销活动,由职业经理人负责面向大客户的产品销售;在刺绣生产环节,与灵石县、交口县、平遥县、闻喜县的600多名绣娘签订生产合同,同时认定其中技艺水平高的刺绣大师13名,指定产品类型和主题,由她们专门绣出各类产品,并有专人负责把控绣品质量。在发展过程中,灵尚刺绣借助政府、文化机构提供的各类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密集地进行展示宣传,由此获得大量境外订单,目前通过义乌小商品城的国际市场渠道,向欧洲出口销售各类小型刺绣文创产品,同时着手开发国内大学生纪念品市场。 在此基础上,灵尚绣品公司积极展开“刺绣进校园”公益活动,以刺绣课堂教学、视频直播、图案设计大赛、MBA营销案例辩论赛等形式,在灵石县职业中学、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晋中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展开刺绣文化的推广活动。从非遗保护的角度看,以学生为对象展开的刺绣体验活动,是对非遗的积极弘扬,在培养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保护意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是在培养刺绣的爱好者和潜在的消费者。 (二)形成符合市场需求和地方实际的传承人培养模式 作为高端文化商品的灵尚刺绣制作起来费时费工,要按时向客户交付产品,就需要大量高水平绣工。为了物色到手艺好的绣娘,灵尚绣品公司采取了开放式的人员培训方式。从2008年至今,大约有一万名妇女接受了灵尚绣品公司的刺绣技艺培训,目前能够按灵尚绣品公司的要求和标准制作绣品的绣娘大约有六七百名。 通常情况下,灵尚绣品公司在灵石、交口两地开展刺绣培训的消息一经传出,就会迅速在当地传播开来,报名者的年龄集中在30-49岁之间[注],灵尚绣品公司的培训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冬季农闲时节,持续到第二年开春时结束,可开展8—12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3—15天左右。一般由刺绣技艺高超者讲解刺绣基础知识,示范并指点刺绣技法,向学员免费提供刺绣材料,让初学者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掌握刺绣技艺,通过培训期间的交流学习,把喜欢刺绣的女性聚合到一起,相互交流心得,让她们以自己认可的方式自由、灵活、轻松地学习。那些不愿意在家刺绣的绣娘还可以到生产基地做活。 这种培训方式与当地农村妇女的日常生活节奏相适应,吸收了当地妇女在刺绣时共享、开放的传统学习方式,被民众广泛接受,在当地刺绣传承过程中发挥了发现、培养、聚集和保护优秀刺绣人才的作用,构建起当地传统手工刺绣继续传承的新的文化生态,扼制了传统刺绣技艺传承人日益减少的势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