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起“风彩” 河南是中国思想文化最早的起源地。伏義在河洛交汇处,有感而思,因河图洛书而创画八卦;周文王在羑里(在今汤阴)推演周易而开启了中国儒道之始;孔子到中原周游列国,入周问礼而开创了影响世界的儒家学派;老子出生于今鹿邑,在今灵宝的函谷关撰著了对人类命运有启迪意义的《道德经》。郑州人列子、商丘人庄子的道家,鲁山人墨子的墨家,新郑人韩非子的法家,淇县人鬼谷子、洛阳人苏秦的纵横家,濮阳人吕不韦的杂家,中国元典思想的火花在河南碰撞而成。北宋程灏、程颐的“洛学”,元朝许衡的理学,清朝孙奇逢的“北学”,均为儒学发展的代表。佛教东传的第一个寺院是白马寺、禅宗祖庭是少林寺,天台宗祖庭是净居寺。道教第一洞天是王屋山,中岳庙是全国知名的道观,中国的宗教文化的源流,与河南有密切关系。因此,中国的思想智慧都有明显的河南色彩。 科技出头彩 传统科技进步的脚印,有着鲜明的河南印痕。从数学理化、工程技术、农耕水利、冶金制陶、到建筑纺织、医药生物、天文地理,在其源头与顶峰时,大多与河南有关。大禹治水所引发的工程技术的众多发明创造,二十四节气的发明,传统历法的形成,机械天文钟的发明,子午线的测量,铁农具的普及,三彩瓷的烧制,尤其是古代的“四大发明”,均与河南有关。中原传统科技所表现的广博性、前沿性、实用性、传承性,无不是中国传统科技的真实写照。因此,中国传统科技的发明创造离不开河南。 文艺放光彩 文化艺术海洋中的晶莹明珠,集中在河南。汉字中最早的契刻文字在贾湖遗址发现,最成体系的甲骨文在安阳殷墟发现,最早的规范汉字工作的组织者是李斯,最著名的汉字理论成果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国书法中的“飞白体”创立者蔡邕,楷书之祖钟繇,大书法家褚遂良,大画家吴道子、荆浩与郭熙,“瘦金体”的发明者宋徽宗,也都是河南人。《诗经》中的大多篇章采自河南,张衡的赋,文姬的散文,建安文学的风骨,唐诗宋词的风采,无不浸润着河南乡土的气息。汉代百戏,宋代杂剧,尤其是留传至今仍受群众欢迎的豫剧、曲剧、越调、杂剧。河南地方戏曲,数量之多,影响之众,都是其他省无可比拟的。因此,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最闪亮者在河南。 河南历史文化的“六大出彩”,其实并不能涵盖河南历史文化辉煌的全部。但从宏观讲,河南是考古大省,是文献大省,是戏曲大省,是书法大省,是“非遗”大省等。河南的功夫少林拳与太极拳,早已享誉全世界。河南以“中”为理念,将“中”挂嘴边,是中国基本观念的诞生与活化地。历史上河南长期出彩,未来的河南一定会更加出彩。 (作者系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