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考古学 > 随笔 >

欣赏考古绘图 解读古代文明— — 《良渚玉器线绘》出版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9-03-11 中国文物信息网 贾昌明 参加讨论

    《良渚玉器线绘》是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一本小书,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向明研究员多年以来所绘良渚玉器线图的作品选集。该书第一次通过考古绘图让广大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良渚玉器的深刻文化内涵。
    反山M12:98琮神人兽面像的图像解读
    熟悉和意外
    之前虽然听闻出版了这么一本有关考古绘图的书,但终究没有得见。前些日子,蒙该书作者方向明先生赠书,我得以一睹为快。快速翻看一遍后,我产生了两种有些矛盾的感受——熟悉和意外。
    瑶山M2:1冠状器
    说到熟悉,指的是书中的这些良渚玉器绘图,很多是之前看过的。几十年中,该书作者发掘了许多重要的良渚文化遗址,也绘制了大量精确细致的良渚玉器线图。考古绘图是考古工作的基本功,考古绘图作品也是所有考古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向明先生的考古绘图水平,在国内考古界早就有口皆碑,素有“绘图大神”的美誉。他绘制的大量良渚玉器线绘作品,自然也刊登在相关考古报告中并被众多学术论文广泛引用。
    反山M20:169璧
    说到意外,则是指这本书。乍看书名,感觉这是一本考古绘图作品集。考古绘图居然可以专门编成一集出版。“这也行?”当时我确实有些这样的感觉。
    仅看封面,就知道这本书不是学术专著。这是一本32开,200多页的小书,封面特意烫压了良渚玉钺的兽面纹、鸟纹和刃口。更不用说护封上的“浙江考古线绘第一人”“考古线绘大神方向明”等有些“中二”的语句,完全不是学术专著的设计风格。这本书应该是为广大爱好文物考古和古代文化的读者设计的普及读物。
    略浏览之后,又觉得该书和通常的美术作品集有很大不同,该书通过精确细致的线绘作品,辅以通俗又有深度的文字叙述,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更加直观地领略良渚玉器的形体线条之美,更加深刻地理解玉器上神秘符号的精神内涵,也或许让读者第一次意识到玉器上面还有种种制作痕迹。
    以往只出现在考古报告和学术专著中的考古绘图,第一次成为普及读物的主角,恐怕这是第一次。
    科学与人文在绘图中交融
    转念一想,又觉得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感到意外的。绘图是科学发展中必需的记录和展示手段。科学在西方发展的几百年中,自然科学、工程学、人文科学各个学科都留下了海量的绘图作品,其中不乏令人赏心悦目的佳作。200多年前,受过系统植物学训练的法国画家皮埃尔·雷杜德,其花卉图谱在当时就被誉为是“最科学的艺术和最艺术的科学”,他的众多带有“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的玫瑰和百合绘图作品一直是西方装饰画和瓷器上的常客;英国十九世纪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创作了数千幅极为精确美观的鸟类绘图,也成就了《澳大利亚鸟类》《大不列颠鸟类》等备受时人称赞的鸟类图谱;同时代的英国建筑家威廉·比林斯所绘的英国古代建筑,至今仍有出版……这些绘图作品,是为科学而生,但又迅速成为时人欣赏的对象,科学和人文在此交融。
    《埃及记述》中的古埃及神庙内景
    本身作为人文学科的考古学,自然更不例外。200多年前法国出版的巨著《埃及记述》,就将各种古埃及的建筑、壁画、文物和象形文字等绘成图像,制成宏阔细致的铜版画,还成为中国美术馆刚刚结束的“文明互鉴:版画语境中的世界图像”展览中的重要展品。即便是我们通常认为浩繁晦涩的考古报告,有时也因为高水平的绘图而产生了一些“人情味”。有学者说过,看到一些考古报告的精美手绘图,就感觉这是一种“考古的味道”。几十年前,我们的前辈学者并不缺乏美的情趣。1957年出版的《白沙宋墓》,有一整页由国画大师杨之光先生所绘的“第一号墓外部写生”;1988年出版的《姜寨》,里面有一个折页,是老一辈考古绘图大师张孝光先生所绘“姜寨第一期文化原始村落复原图”,画面里有山有水,屋舍俨然,墟里孤烟,一派怡然的景象。
    《白沙宋墓》第一号墓外部写生
    姜寨第一期文化原始村落复原图
    由此可以看到,把考古学者手绘精美文物的线图佳作出版,让科学的图画讲述人文的故事,实在是不值得意外的。
    用考古绘图解读古代文明
    翁宇翔
    良渚社会被认为在中国最早进入国家文明阶段,其玉器又是这个高度发达的古代社群精神层面最为耀眼的物质载体。让公众认识、理解和享受这些玉器及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并以此为豪,无疑是普及相关知识的重要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良渚玉器线绘》别出心裁,不去追逐玉器耀眼的光芒和诱人的色泽,而是用线条把玉器的形体、符号乃至痕迹“抓”到纸上,“烙”进读者的心里。
    《良渚玉器线绘》这本32开,200余页的小书,在每年出版的数以百计的考古文博类图书中,并不起眼。但第一次将考古绘图作为普及读物的主角,不得不向作者和出版社点赞。尽管该书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毕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听说首次印刷的数千册基本售罄,目前正在修订再版。希望再版更加完美,也希望能给考古和古代文化的普及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