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吴英:2018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成果丰硕

http://www.newdu.com 2019-04-02 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18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在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涌现出了一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此,《史学理论研究》杂志专门组织了一次圆桌会议。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庞卓恒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在于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自己就反对用教条式的态度对待理论的发展。所以,我们学习马克思的思想,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首先在于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于沛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不是一个封闭的、以最后真理为其终点的体系,而是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的,所以它能够永葆青春和活力。
    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艳国认为,坚持唯物史观就是要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对待历史、认识实践的历史哲学思维;就是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将历史与现实、历史发展与时代进步联系起来;就是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在历史研究中所倾注的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浩针对学界对“封建社会”的模糊认识,强调应该厘清马克思研究西欧封建社会形态理论的历史、内涵、适用范围及其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关系等,以期能够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的封建社会形态理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梁民愫梳理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思想渊源与发展谱系,强调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潮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理论源泉,唯物史观既是这个学术群体的理论指南,也是史学家个体批判继承和推动学术研究的实践向导。
    澄清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和问题
    就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吴英认为,研究正义问题离不开唯物史观的指导。他指出,马克思一方面从正义观念的决定因素是生产方式的角度,论证特定生产方式产生相应的正义观念;另一方面从生产方式的阶级属性出发,从被统治阶级尤其是无产阶级的角度谴责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但被统治阶级有一个从认同统治阶级居于统治地位的正义观念的自在阶段向认清自身的阶级利益,并由此质疑统治阶级正义观念的自为阶段的转变过程。由此可见,在唯物史观的理论指导下完全可以厘清正义问题研究中的争论和困惑,这也是在正义问题的研究中离不开唯物史观指导的缘由所在。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红岩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做出了进一步阐发。他指出,恩格斯的历史合力思想是在一定前提下展开的,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为说明非决定性因素的作用,在平均值意义上提出的。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关系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构成马克思的主导观点。合力说不能代替动力论。马克思在直接动力的意义上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在根本动力的意义上贯彻唯物史观根本原则,在物理合力的意义上揭示历史全要素,在历史动态考察过程中统一思想方法与研究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编审宋培军针对马克思放弃了“农业公社”的观点提出了反论。他认为,“农业公社”概念并不是马克思本人在给查苏利奇复信草稿中的创造,马克思明确说它是“通常称”。考察该信法文手稿以及随后恩格斯的相关论述,马克思对“农业公社”的界定与恩格斯对“农村公社”的界定完全一致,马克思“农业公社”概念放弃论不仅没有经典文本依据,而且完全无视“农业公社”与“农村公社”尽管名称不同,但其对象却可以是“俄罗斯公社”这一基本事实。
    关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成就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学术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引起了学者们关注。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陈峰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吕振羽的史学方法论进行了考察。他指出,吕振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早期构建者之一,强调历史学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致力于辩证法与唯物论的结合。吕振羽对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的实验主义、机械论等倾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此基础上,他立意“建设科学的中国史的体系”,倡导加强与世界史的比较研究,“树立新史学的考据学”,以开展史料的整理与研究。吕振羽与翦伯赞共同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方法论的形成和完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张杰论证了蔡和森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性理论贡献。他认为,20世纪20年代初,蔡和森撰写的《社会进化史》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在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过程中,对中国社会性质、中国革命性质、中国革命任务和中国革命的前提,以及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等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萌生过程中,迫切需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回答的问题。蔡和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3月29日总第474期
    作者:吴英(世界历史研究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