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褐彩鱼纹 图2 黑彩鱼纹 ■安徽合肥 刘东 白地黑彩、白地褐彩是宋金以来北方磁州窑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器产品,在磁州窑影响下,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北部等周边地区以及江西吉州窑等窑场都大量仿烧这类产品,是宋金元明时期最为常见的民用瓷之一。本文来介绍一件较有代表性的明代磁州窑白地黑褐彩双鱼纹碗。 这件白地黑褐彩双鱼纹碗,高11.2、口径20.8、底径7.5厘米,为安徽博物院藏品,是20世纪50年代从安徽省歙县征集入藏。碗作敞口,弧腹,高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呈奶白色,釉层较均匀,器内底涩圈露胎,圈足及底部亦露胎,胎质较粗松,胎色呈红褐色。碗的口沿内、外壁均刻划两道弦纹,腹部两面分别以褐彩(图1)和黑彩(图2)绘两条游鱼图案,辅之以水草等纹饰,画风清新活泼,具有一定的艺术观赏性。 鱼纹是陶瓷器常见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彩陶中就已有鱼纹。唐宋以后的瓷器中,鱼纹更为常见,著名的如南宋龙泉窑双鱼纹盘、双鱼纹洗等。磁州窑作为北方最著名的民间窑场,鱼纹装饰的瓷器非常多见,不仅有彩绘的鱼纹,亦有刻划装饰的鱼纹。这些鱼纹往往被赋予一定的吉祥寓意,如鲶鱼会被寓意为“年年有鱼”,鲤鱼会谐音为“利”,鱼繁殖能力强,又被寓意“多子多福”。 纵观中国瓷器的发展史,先有青釉瓷器,后有白釉瓷器,而白瓷中又可分为精白瓷与化妆白瓷。所谓精白瓷,如邢窑、定窑,胎土白细,经提纯后,胎釉皆白,这类白瓷质量极高。另一类是化妆白瓷,如磁州窑,胎体并不白细,只能在胎体表面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再施白釉,才能生产出白瓷,这类白瓷质量远远达不到精白瓷的水平。化妆白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开始在白釉上进行彩绘装饰,于是便出现了白地黑彩、白地褐彩等彩绘瓷。 磁州窑白地黑彩瓷器肇始于宋代,一般胎釉较粗,但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白地黑彩朴拙粗犷的风格,虽不受上层人士的重视,却以生活中常见事物作为彩绘题材,而深受普通老百姓喜爱。磁州窑匠师们以纯熟简练的笔触、黑(褐)白对比鲜明的手法,使白地黑彩瓷器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别具一格。这样的装饰风格也从宋代一直流行到明代。 2005年郭学雷出版的《明代磁州窑瓷器》一书中,也收录了安徽博物院收藏的这件白地黑褐彩双鱼纹碗,同版还收录了两件河南安阳出土的同类样式的白地黑褐彩鱼藻纹碗,书中认为这些产品均为明代中后期磁州窑的产品,明代烧造这类产品的窑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彭城镇,也称“彭城窑”。其制造工艺是先在器坯上敷化妆土,以一种名为“斑花石”的褐铁矿物质为色料描绘黑色、褐色花纹,之后施釉入窑烧成,这类黑色、褐色花纹都位于釉下,属釉下彩品种。 众所周知,磁州窑瓷器主要运销于北方地区,而这件磁州窑白地黑褐彩双鱼纹碗征集于安徽南部地区,是较为难得的,且器型完整,尺寸较大,是研究明代磁州窑白地黑褐彩瓷器的重要实物材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