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在慶主編 丁放副主編 出版社:黃山書社 出版年:2018-3 頁數:2281 定價:598 裝幀:精裝 ISBN: 9787546157108 內容簡介:唐五代是中國古代文章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的歷史階段,其各體文章趨於成熟,文章體裁臻於完備。本項目在對唐五代傳世文獻的海量搜集和校勘排比、取捨的基礎上,首次對唐五代時期的4萬余篇文章進行全面的編年整理,揭示了唐五代駢、賦和散文等各文體在各個階段的存在狀況、特點及其相互影響和承上啟下的演進軌跡,以此勾勒出唐五代文的發展脈絡。 作者簡介:吳在慶,197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于廈門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為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系歷史文獻學唐宋典籍與文化方向博士生導師、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古代文學學會顧問。出版《杜牧論稿》、《唐五代文史叢考》、《唐五代文學編年史·晚唐卷》、《唐代文士與唐詩考論》、《杜牧集系年校注》、《聽濤齋中古文史考論》、等著作十餘種、《九國志》等古籍整理研究數種。發表學術論文280多篇。 序 廈門大學吳在慶教授將他主編(丁放教授副主編)的二百余萬字的《唐五代文編年史》書稿發給我,並囑我為之作序。我與在慶先後由閩南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畢業後我留中文系任教,由於專業不同,在校期間我們並不認識。記得我們是在一九九一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相識的,此後二十多年,我們一直聯繫不斷,最近幾年在學術上的交往尤多,故應囑為其書作序自是情理中事,雖然我很少為人作序,也實在寫不好這類文字。唐五代文浩若煙海,為之作編年史,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厚重的文史功底。我欽佩在慶與眾位作者的膽識與學識,在這裡想簡單談談自己讀後的一些感受。 唐五代文編年史的撰寫,是一件難度很大的工作。難就難在首先得把數百位作家的生平事蹟弄清楚,還難在要將各個作家的重要文章的創作時間搞確切。曾為唐代作家編寫過年譜的同志都知道,做這項工作常常“苦無所本”,即找不到系年的依據,而費力搜羅來的一些材料,還往往互相矛盾,不下一番艱辛的考證功夫,很難得出可靠的結論。這還只是就某一作家而言,至於要同時搞幾百位作家,那當然更是難上加難。上世紀末,傅璇琮先生主編《唐五代文學編年史》,在這一方面做了極具開創性的工作。這部書材料豐富,結論扎實,獲得了高度的學術讚譽,並成為唐代文史研究者的案頭必備書。由於該書多偏重于文學性較強的唐五代詩歌的編年,故所選編的唐五代文章尚不足全部篇章的百分之一,大量文學性較弱的文章並未列入,這就為《唐五代文編年史》的編撰留出了必要的理由和足夠的空間。 在慶是傅先生主編的幾部著作的主要參撰者,更是《唐五代文學編年史·晚唐卷》的主要撰寫者,他于文學編年史的撰著,頗具實力與經驗。這次他主編《唐五代文編年史》,是秉承傅先生生前的意願撰著的。是書既是《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的補闕之作,又是專門將唐五代文系統編年的獨立之作,與《唐五代文學編年史》有著頗為密切的關係,稱兩書為姐妹篇,是頗為恰切的。 唐文研究相對於唐詩研究而言,一直較為沉寂。細究其原因,一是傳統“文筆”觀念的束縛,認為辭賦、詔敕、章奏、碑銘、書信、記序、佛道文字等多為講究實用的應用文章,其文學性與詩歌相較顯得相當薄弱,故文學研究者多不太看重。雖有部分學者致力於這項工作,但研究基礎仍然較為薄弱。二是研究對象數量過大。現存唐五代時期的文章,主要保存在《全唐文》《唐文拾遺》《唐文續拾》中,近年來,吳鋼主編的《全唐文補遺》、陳尚君輯校的《全唐文補編》,又增收了眾多篇章,其總數量保守估計,也有將近四萬篇,約千萬字。再加上唐五代文的體裁多種多樣,又歷時達三百五十多年,因此將其做總體的或具體而微的把握都頗具難度。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彌補研究的缺憾,在慶、丁放兩位教授迎難而上,帶領六位青年才俊,歷時十五年,對唐五代文進行了認真的搜集、梳理、研讀、比勘、考賾、歸納、總結,並按照是書的撰著體例,進行了細緻的編年整理,藉以呈現這一時期各體文章在各個年頭的存在與演進的脈絡。尤其令人感到可喜的是,是書編年研究審慎嚴謹,皆以翔實可靠的文獻資料和大量的史實為依據;各種材料紛繁複雜卻有條不紊,縱橫捭闔又收放自如;既有放眼全域的宏觀視野,又有細緻入微的考賾剖析;既時而勾勒同類文體的縱向演進,又簡介不同體裁的相互影響,從中可略見唐五代文的發展演變與交互影響之跡。如果說書中的唐五代文猶如一棵大樹的主幹,那麼其他如唐五代的政治、歷史、哲學、宗教、藝術乃至自然科學等諸多方面,就猶如圍繞主幹穿插於其旁的枝葉,從而形成了宛如眾星拱月般的景觀,呈現出立體交叉的圖像。總而言之,這部書不僅是首部唐五代文的編年史,在唐五代文研究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意義,而且對唐五代文學研究和唐代各學科史料的整理和補充,也將起到推進與增益的作用。當然,誠如此書主編已經意識到的,學術研究是難有終點的,隨著唐五代文新材料的不斷被發現,書中的編年研究對象和一些結論,可能還有待作進一步補充和修訂,但學術研究,不正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還原歷史和接近真相的嗎? 在慶年屆古稀,早已著作等身,卻依然筆耕不輟,令人佩服;丁放等學者現已是學界的重要力量,吳、丁的眾弟子也隱然展示出雛鳳清聲,預祝他們在學術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喜見在慶主編的《唐五代文編年史》巨制即將付梓,欣佩之餘,寫此為序。 陳鐵民 二○一六年秋 於北京西三旗寓所 前言 由傅璇琮、余恕誠兩位先生為顧問,我任主編、丁放教授為副主編的《唐五代文編年史》,經過多年的籌畫、撰寫和修改,終於殺青付梓了,我心中自有一種輕鬆與愉悅。這部二百余萬字的大部頭學術著作,由包括我在內的八位作者共同撰寫、修改,從初始至今已有十五個年頭了,這在當今的著述史上也可算較長的了。在這十五年中,有幾位年輕的作者已從當初的博士生、博士後成長為副教授、教授了。他們在學術上的成長,應該和這一學術歷練不無關係。此時我不禁回想起撰著此書的緣起與過程,並就此書的撰著過程給讀者做些說明。 在上一世紀末,由傅璇琮先生主編,並由他、陶敏、李一飛、賈晉華和我共同撰著的《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由遼海出版社出版,並於一九九九年獲得了第四屆國家圖書獎。此書出版後不久,就獲得了學術界極高的讚譽,並在之後為不少研究者提供方便,不斷被提起和引用。這對我們作者而言是莫大的榮譽與鼓舞,同時也引起此書主編傅璇琮先生的進一步思考,籌畫著新的研究項目。二○○○年,傅先生即有撰著唐宋文編年史的想法,並分別向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何寄澎教授和我提起,並命我負責撰寫《唐五代文編年史》。二○○一年四月中旬,在武夷山參加柳永學術研討會暨首屆中國武夷山世界遺產節後不久,我即開始具體的寫作規劃。 由於我參加撰寫《唐五代文學編年史》,明白此書雖也編入部分重要的唐五代文,但主要是側重於更具文學性的詩歌的編年。因此作為《唐五代文學編年史》姐妹篇的《唐五代文編年史》,則主要是對唐五代文的編年,而此書的編撰體例,應是與《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相同的(詳請參《唐五代文學編年史》傅璇琮先生《自序》)。是書的主要目的在於,從唐五代文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各類各體文章進行編年,以盡可能客觀地展現唐五代文的內容、各類各體文章的樣式及文章的發展脈絡與流變。由於這一著作在體例、選材、目的等如同《唐五代文學編年史》,我隨後即按照我撰寫《唐五代文學編年史·晚唐卷》之例,挑選了我比較熟悉的中晚唐的幾位著名作家如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隱等人的文章,按照既定的體例範式進行編年,寫出這些作家中晚唐間部分文的編年史,作為隨後此書各位撰寫者的範本。從二○○四年開始,我將這部書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十國五個部分,請當時我所指導的廈門大學歷史系歷史文獻專業唐宋典籍與文化方向的博士生亢巧霞、林宜青、劉心、楊娟娟和博士後羅立剛五位元弟子分別負責各部分唐五代文的編年撰寫。二○○八年,丁放教授審閱了林宜青、劉心等三位博士的論文(即為本書相關部分),並主持了他們三人的博士論文答辯。至二○○八年夏,《唐五代文編年史》的編撰初步完成,當時我即有出版此書的考慮,故又囑咐我的學生們繼續修改充實文稿。 我從二○○五年起即應安徽師範大學之邀,被聘為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二○一一年《唐五代文編年史》作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立項,之後成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唐詩學研究”(項目批准號:12&DZ156)的中期成果。因此,從二○一一年起,我即再請參加撰寫此書的上述幾位作者抓緊時間,繼續修改補充文稿,並請他們特別注意收集並編入以前遺漏的有關資料文章。因盛唐部分的原撰寫者林宜青博士從廈門大學畢業後即回臺灣工作,另有任務不便繼續補充文稿,故此部分的工作,改由丁放教授舉薦的曲景毅博士(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進行全面的修改和大量的補充(補充了22萬字),並由丁放教授負責盛唐部分的統稿修訂。幾位撰寫者在承擔繁重的本職工作之餘,終於完成修改補充工作。隨後的兩年間,我陸續將除盛唐部分外的編年稿進行統稿修訂,著重其體例的統一,審核入選文章的編年與所引用的資料,補充或刪除某些文章資料等。 本書作為《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的姐妹篇,在撰寫體例、內容的選擇安排、通過文章和有關時事等的編年所欲達到的目的等等,一如《唐五代文學編年史》,故不再贅言,這裡只簡要說明以下幾點。 其一,現存紙質文獻以及新、舊出土的唐五代碑誌所呈現的唐五代文可謂繁富眾多,既有保存於各種文獻中,也有深藏於各處博物館乃至各地研究機構裡。況且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擴大與深入,唐五代文還在不斷地被發現。因此本書所選入編年的文章,實在難於窮盡所有現存者,只能盡能力所及擇取所能見到者進行編年。 其二,在所能看到的唐五代文中,由於有些是難於斷定其撰作年代的,故難於進行編年而未選入;有不少文章雖然能考訂其撰作年代,然不符合本書的編撰原則,或為避免繁冗瑣碎而有意舍去;有些文章難於確切繫年,只能大致考訂其撰作年代,繫於大致的相關年份;此外,或許有的文章的系年,學術界或有糾謬或有新見,然因我們未及見而仍存舊說。以上述之故,儘管我們以追求盡可能全面與精確地編撰唐五代文為鵠的,但還是難免有遺珠之憾,還請讀者體察見諒。 其三,本書選入的文章,有我們盡力經過自己的考訂而繫年者,也有部分文章的繫年乃取自學術界的各種研究成果和各種唐人年譜,特別是傅璇琮先生主編、我也參加撰寫的《唐五代文學編年史》以及《新編唐五代文學編年史》的研究成果,有的地方還直接引用其考訂文字。凡是吸收引用他人學術成果之處,我們不敢掠美,雖然因行文方便等原因難於一一述及,但還是盡可能在文中加以說明,並在此表示我們的誠摯感謝之情。 此書撰寫有年,現在諸位撰著者又正在認真地進行排版稿的初校工作。儘管諸位撰寫者黽勉從事,孜孜以求完善,然而學無止境,著述亦難臻至善至美。此書當有不盡人意之處,還祈海內外讀者和學界賢達有以匡正之。 吳在慶 二○一五年九月 寫成于廈門市龍虎山路寓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