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概念史研究的中国转向(4)

http://www.newdu.com 2019-05-08 《学术月刊》2018年第10期 孙江 参加讨论

    注释:
    ①齐思和:《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燕京社会科学》1949年第2期。转引自王学典、陈峰编:《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页。
    ②Traian Stoianovich,French Historical Method:The Annales Paradigm,Ithaca and London: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6,pp.26-38.
    ③早前的研究回顾与评论,参见李里峰:《概念史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福建论坛》2012年第5期。
    ④⑦Reinhart Koselleck,Einleitung,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Historisches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Bd.1,S.XII-XXVII.
    ⑤Carlo Ginzburg,The Cheese and the Worms:The Cosmos of a Sixteenth Century Miller,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0.
    ⑥Reinhard Blnkner,Begriffsgeschichte in der Geschichtswissenschaft,Otto Brunner und die Geschichtlichen Grundbegriffe,Forum Interdisziplinre Begriffsgeschichte,1(2012),Heft 2,S.107.
    ⑧李鸿章:《奏为密陈遵旨通盘筹画制造轮船未可裁撤事》(同治十一年五月十五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录副奏折》,档案号:03-9402-019。
    ⑨延広真治:《唐物屋の店先から》,《しにか》1993年10月号。
    ⑩参见Arthur O.Lovejoy,The Great Chain of Being:A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an Idea,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6.新近的力作参见井川义次:《宋学の西遷——近代啓蒙への道》,東京:人文書院,2009年。
    (11)曹新宇:《异端的谱系:从传教土汉学到社会科学》,黄兴涛主编:《新史学——文化史研究的再出发》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12)沈国威:《近代中日词汇交流研究:汉字新词的创制、容受与共享》,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陈力卫:《現代中国語にどのくらいの日本借用語があるのか》,内田慶市、沈国威编:《東アジア言語接触の研究》,大阪:関西大学出版部,2016年。
    (13)参见罗志田:《抵制东瀛文体:清季围绕语言文字的思想论争》,《历史研究》2001年第6期;黄克武:《新名词之战:清末严复译语与和制汉语的竞赛》,《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章清:《晚清中国接纳新名词、新概念遭遇的三重障碍》,《南国学术》2015年第4期;张仲民:《“文以载政”:清末民初的“新名词”论述》,《学术月刊》2018年第2期。
    (14)贺照田:《橘逾淮而为枳?警惕把概念史研究引入中国近代史》,《中华读书报》2008年9月3日。孙江:《近代指示亟需“考古”——我为什么提倡概念史研究?》,《中华读书报》2008年9月3日。
    (15)梁启超:《和文汉读法》,京都大学藏梦花芦氏本,第64页。“观念”则解释为“观而想念”,第90页。
    (16)方维规有多篇介绍概念史方法的论文,最详者参见《概念史八论——一门显学的理论与实践及其争议与影响》(《东亚观念史集刊》2013年第4期)。
    (17)陈建守:《语言转向与社会史:科塞雷克及其概念史研究》,《东亚观念史集刊》2013年第4期。
    (18)冯凯(Kai Vogelsang):《概念史:德国的传统》,张凤阳、孙江主编:《亚洲概念史研究》第3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第249-250页。
    (19)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林毓生:《公民社会基本观念》(上、下卷),“中研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专书,2014年。林毓生主持的研究计划开始于1999年初,历时十余年。就内容看,东西方不同观念混杂,作者各扬所长,缺乏整合性。
    (20)冯天瑜:《“历史文化语义学”弁言》,《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6期。
    (21)方维规:《臆断生造的“剑桥学派概念史”》,《读书》2018年第3期。
    (22)Reinhart Koselleck,The Practice of Conceptual History:Timing History,Spacing Concepts,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22.
    (23)Quentin Skinner,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Political Thought,vol.1,The Renaissa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p.xi.
    (24)Reinhart Koselleck,“Hinweise auf die temporalen Strukturen begriffsgeschichtlichen Wandels,” Begriffsgeschichte,Diskursgeschichte,Metapherngeschichte,hrsg.von Hans Erich Bdeker,Gttingen:Wallstein,2002,S.31.译文参考方维规前揭《概念史八论——一门显学的理论与实践及其争议与影响》。一般将Geschichtliche Gruadbegriffe译作“历史的基本概念”,本文为避免将概念史误解为仅属于历史学范畴的研究,译作“历史性基础概念”。
    (25)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Vorlesungen über die Philosophie der Geschichte,Stuttgart:Philipp Reclam jun,1961,S.47.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7页。
    (26)H.G.Meier,Begriffsgeschichte,Historisches Wrterbuch der Philosophie,Basel,hrsg.Von Joachim Ritter,Stuttgart:Schwabe & Co,1971,Bd.1,S.788-807.
    (27)H.G.Meier,Begriffsgeschichte,Historisches Wrterbuch der Philosophie,Basel,hrsg.Von Joachim Ritter,Stuttgart:Schwabe & Co,1971,Bd.1,S.788-807.
    (28)Otto Brunner,Werner Conze,Reinhart Koselleck,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historisches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8Bd.,Stuttgart:Klett-Cotta,1972-1997.
    (29)Ideologisierbarkeit有意识形态化的“可能性”之意。
    (30)Reinhart Koselleck,Einleitung,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historisches Lexikon zur politisch-sozialen Sprache in Deutschland,Bd.1,S.XII-XXVII.
    (31)Reinhart Koselleck,The Practice of Conceptual History:Timing History,Spacing Concept,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pp.115-130.
    (32)(34)Reinhart Koselleck,The Practice of Conceptual History:Timing History,Spacing Concept,pp.20-37.
    (33)Otto Brunner,Land und Herrschaft.Grundfragen der territorialen Verfassungsgeschichte Südostdeutschlands,1Aufl.,Brünn/Leipzig/Prag,1939; 3Aufl.,Brünn/M ünchen/Wien,1943; 4Aufl.,Wien,1959.
    (35)Melvin Richter,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cept,A Critical Introduc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中译本参见梅尔文·里克特:《政治和社会概念史研究》,张智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36)Winfried Schrodet,"Was ,Geschichte eines Philosophischen Begriffs?",In:Archive für Begriffsgeschichte,Sonderheft,2000,S.164-165.
    (37)Christian Geulen,für eine Geschichte der Grundbegriffe des 20.Jahrhunderts,in:Zeithistorische Forschungen:Studies in Contemporary History,7(2010),S.79-97.
    (38)Willibald Steinmetz,“Some Thoughts on a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German Basic Concepts,”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Concepts 7,No.2,2012,pp.99-100.
    (39)张灏:《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二十一世纪》,1999年4月号。
    (40)章炳麟:《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1910年),汤志钧主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514页。
    (41)孙江:《拉克伯里“中国文明西来说”在东亚的传布及文本之比较》,《历史研究》2010年第1期。
    (42)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增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43)黄东兰:《近代中国の地方自治と明治日本》,東京:汲古書院,2005年。
    (44)刘鹗:《老残游记》,陈翔鹤校,戴鸿森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页。
    (45)Javier Fernández Sebastián [Dir.],Diccionario politico y social del mundo iberoamericano,la era de las revoluciones,1750-1850,Madrid:Fundación Carolina,2009.
    (46)韩国翰林大学的概念史研究引领韩国学界,出版有(概念与疏通)、Concepts and Contexts in East Asia,此外还有概念史译丛和研究丛书。
    (47)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致力于概念史研究,先后创办了《亚洲概念史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现改为商务印书馆)、“学衡现代知识研究丛书”(凤凰出版社),不久还将在Peter Lang出版社Cultura开设概念史研究特辑,将中国的概念史研究成果逐步推向英语世界。
    (48)(49)《总署致法国柏尔德密函,附致李鸿章函,申明嗣后教堂购地视为教内公产不得列教士及奉教者之名并附函知照李大臣》(同治四年正月二十五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教务教案档》第1辑(一),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第52页。
    (50)参见孙江:《北京条约》第六款中法文本之辨析——兼论巴黎外方传教会广东地契文书》,《清史研究》2018年第3期。
    (51)Hannah Arendt,On Revolution,Penguin Books,1990[1963],p.2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