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茄皮紫釉兽耳带盖罐及盖内 图2 乾隆款茄皮紫釉碗、内里和外底 ■江苏镇江 刘丽文 茄皮紫釉,是一种低温色釉,烧成温度800—850℃。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三载:“紫色釉,黑铅粉末加石子青、石末合成。”可知紫釉的主要着色剂应为锰,釉料中的铁、铅起调色作用。紫釉呈色有深浅茄皮紫、葡萄紫、玫瑰紫等色。茄皮紫釉器除素面无纹外,还有锥花器。唐英《陶成纪事》载:“一仿浇紫器皿,有素地、锥花两种。” 茄皮紫釉始烧于明代弘治时期,此时的茄皮紫釉釉质肥厚光润,紫中泛蓝,色彩绚丽。正德不见茄皮紫釉器。嘉靖时期,紫色可分深、浅二色,深者呈黑紫色,浅者色如未成熟的茄皮,清新淡雅。万历茄皮紫的烧造技术不及嘉靖,釉色淡紫而泛黑。清代顺治时的茄皮紫釉色泛蓝。康熙时的茄皮紫,釉色分浅、深、老三色。浅者鲜艳,主要为配合彩器使用。深者比一般茄皮紫色深,釉面发亮,多用于单色釉器。老者亦作配合三彩等器之用。釉色均匀无开片纹的为上等,虽有开片但片纹紧密者次之。雍正、乾隆时期,茄皮紫釉瓷器釉层肥厚,无开片纹,器型有瓶、罐、盘、碗等。今以镇江博物馆收藏的这两件清代茄皮紫釉瓷器为例,介绍如下,以期为读者更为直观地展示茄皮紫釉的艺术之美。 清代景德镇窑茄皮紫釉兽耳带盖罐(图1),高34.3、口径16、底径14厘米;圆唇,短颈,溜肩,肩下内收,浅圈足。双肩饰一对兽首耳,雕工精细,栩栩如生,生动传神。全器施茄皮紫釉,釉质肥厚光润,浓艳鲜亮。 清乾隆款茄皮紫釉碗(图2),高11.5、口径23.9、足径10.5厘米。撇口,深腹,圈足,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胎质细腻,釉面平滑匀净肥厚,色泽乌亮泛紫,积釉处尤显浓丽。 按清代礼制规定,茄皮紫釉器为祭天礼器(天坛茄皮,地坛黄釉,日坛红釉,月坛白釉),康熙时仍然延续顺治朝使用茄皮紫釉器作为祭天之礼品的做法,直到乾隆十二年(1747)礼制改革将祭礼器的茄皮紫改为霁蓝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