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中的两幅明崇祯《品箫图》 ■浙江金华 曹兆燎 江苏古陶瓷研究会出版的《中国青花瓷纹饰图典》人物卷(第65—67页)有明嘉靖、万历到崇祯时期的9幅《品箫图》瓷画。从这组瓷画中发现,嘉靖、万历时期的《品箫图》多是一个人在树下品箫,面江临水,品者陶醉其中,犹闻高雅清悠之音;唯独崇祯年间的《品箫图》瓷画(见图),同样是品箫,却是跪着的。自古道“男儿膝下有黄金”,有多大的困难令此人如此这般地吹箫?笔者不由得想起“吴市吹箫”的典故? “吴市吹箫”的意思:指伍子胥在吴国的街市吹箫乞食,比喻行乞街头,用来婉指乞丐。《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槖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 相传,“伍员吹箫”的故事,就发生在苏州这个古老的城市里。伍员又名伍子胥,楚国名臣伍奢之次子,生得身材魁梧,勇猛过人,是个文韬武略之才。其兄伍尚,也是人中豪杰。楚平王听信倭臣费无极谗言,错杀了伍奢和伍尚,伍员逃出家门,奔往他国,欲借外力以报杀父兄之仇。史称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发,并非虚言。楚平王为抓伍子胥在各关隘张贴伍员的画像,以便捉拿归案。在离昭关不远的地方,伍子胥遇到一个名叫东皋公的老人。他非常同情伍员的不幸遭遇,安排伍员在他家住下,等待时机设法混出昭关。几天后,东皋公找了一个相貌与伍员相似之人,让他穿上伍员的衣服出关。过关时故意装得慌慌张张,结果被守关将士抓住。守关将士以为伍员已被擒拿归案,放松了警惕,趁这个机会伍员肩扛着一只大口袋,在东皋公的掩护下混出昭关。待守关将士发觉抓错了人,伍已逃之夭夭。 伍子胥一路行乞,昼伏夜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吴国的京城。他见街市繁荣,店铺林立,舟车往来,熙熙攘攘,可是举目四望,无亲无友可以投靠,身无分文,食宿无着,回想家仇国恨,不觉悲从心来。被迫无奈,披发佯狂,手执斑竹箫一管,跪地街市乞食。悲哀地唱道:“呜,呜,呜,天大的冤屈无处诉。宋国、郑国一路跑;孤苦零丁谁帮助?杀父大仇不能报,哪有脸面做大夫?到如今吹箫要饭泪纷纷,定要吹出有心人。” 当时前吴王诸樊有个公子,叫姬光,对三叔夷昧之子僚为吴王大为不服。认为祖父有令,兄终弟及,理应轮到四子季子。季子既不肯当吴王,姬光是长房长孙,应该轮到他。从此心怀怨恨,暗地里招纳能人贤士,等待时机阴谋夺取僚之王位。公子光的谋士被离,被悲哀的箫声所打动,发现有人在街市吹箫行乞。细细听之,才知是楚臣伍奢之子伍员,就将伍员推荐给公子光。姬光素闻子胥智勇双全,就馈米栗、布帛,把他厚养在身边,视为他谋夺王位的得力助手。伍员又把日后刺杀吴王僚的专储推荐给姬光。后来伍子胥不负其望,成为吴王阖闾重臣,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度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廓以设守备。又推荐深通兵法的孙武为将。选练兵士,整顿军队。西破强楚,北攻徐、鲁、齐,使吴国称霸诸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