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情境视角下的乡村遗产价值阐释

http://www.newdu.com 2019-06-06 《中国文物报》2019年5月 全轶先 杜晓帆 参加讨论

    随着对乡村遗产价值认知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与遗产相关的人以及人的行动、人与遗产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若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进行观察,我们不妨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情境”加以思考。“情境”可理解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要素相结合的境况,既可作为人类活动的背景,又可作为施加导向的途径。在考古学领域,伊恩·霍德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情境考古学”理论。一方面,客体同时存在于多个相关的尺度中,这些围绕客体变化的相关尺度的总和可以定义为客体的情境,一个关联和对比丰富的信息网络可以用于建立意义的阐释;另一方面,情境随着特定的器物以及被考量的尺度而发生变化,也随着操作的意图而发生变化,考古学的阐释不仅在研究对象的社会情境下进行,也不可避免地在研究者自身的社会情境下进行。
    乡村历史建筑前的村民
    我们可将“遗产情境”视为在一定时空场点下,涵盖了与遗产相关的自然与人文、物质与非物质等要素及要素间关系的集合圈,这构成了人在其间的行为与情感活动发生的背景网络。这类似于徐坚先生提出的影响阐释的三个情境中的前两者:物质性情境和空间性情境,而其间的“人”的角色不同则对应着不同的阐释情境。乡村遗产因其多元性与特殊性,可视为一个立体而动态的“遗产情境”,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乡村遗产情境中的人作为主体对象,对当下情境内的一切其他要素均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这将乡村遗产推至一个绝对的运动状态,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其价值的建构与发展的规律。
    太行山深处的村落景观
    2018年夏,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的乡村遗产调查团队行至山西平遥县的木瓜村,我们见到了一位名为孔繁玉的七旬老人和他坚持书写六年,仅靠回忆记录下的长达十余万字的村落历史——《木瓜村的故事》。书中在介绍村落组成时有这样一段话:“木瓜村有五堡、两湾、一条街;五庙、一社、一祠堂。如观音寺人们一直叫大庙,现在看来是新式的二层洋楼,可年龄稍大点的人都叫它大庙。永远消失不了,根深蒂固。且每当死了人便去大门旁烧见阎王纸,如此年年流传怎会忘掉呢?”可见在村落中,古老的建筑未必比约定俗成的习惯存在得更为长久,在建筑主体已经损坏、消失后,它所承载的价值仍然在变相延续,延续的方式以及延续的时间是由它的使用者,也就是村民来决定的。那我们该如何看待村民在乡村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在遗产情境中体现为以人为寄托的无形价值是如何产生及发展的?
    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乡村遗产调查
    正如一位经验丰富的手工匠人,不仅谙熟工艺的每一步骤与操作,更能在制作过程中随机应变,将自己的智慧与经验融入其中。乡间的老农望草木而知晴雨,学新法以修旧屋,在建筑损毁后仍能将其承载的习俗进行人为延续,人的精神与行为正是贯穿于村落之中各要素之间的主线。乡村遗产的资源与价值均含有物质和非物质的部分,除沿袭自祖辈的传统建筑、历史遗存、民俗技艺等,人在遗产情境内产生的情感体验、价值体验以及由这些体验而做出的反馈,构成了乡村遗产重要的非物质价值,这部分价值可以衍生为人类的生存智慧、生活哲学、人地关系、文化多样性。
    在情境的视角下,遗产的价值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乡村遗产存在时间上的延续性,且生活于其中的村民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自村落诞生后,代代相传的过程,正是每一代村民在各自的时空场点和遗产情境下,对传承自上一代的遗产价值进行阐释与再创造的过程。随着村落人口的代谢,村民意识形态的转变,遗产创造者的死亡与更替,导致了遗产价值的部分流失,而新的遗产承载者在自身情境内的体验和反馈又对遗产的价值进行了增补。对于历史建筑来说,每一次的修缮维护都是在前一时期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在初始的建筑物上进行的;对于非物质遗产来说,每一次师徒传授的过程,都损失了部分师父的经验智慧,而增补了徒弟的体验和反馈,代代相传皆是如此,这些都可作为遗产情境及遗产价值动态发展的表现。
    村民观看庙会的戏剧表演
    随着时间的延续,处于遗产情境中的人、对人产生影响的社会观念和文化背景在发生变化,人对遗产的认知方式、反馈方式也在变化,自身的发展与外界的干预使得乡村遗产无法保持静止恒定的价值,而时刻立足于前一时期,处于永不停歇的动态更新之中。
    乡村遗产的情境不是闭塞的,其价值的传递也不仅限于村落内部。对于一个开放的遗产情境来说,“人”既可以指遗产的创造者,也可以指遗产的观察者和体验者,这对应于不同的阐释情境。村民在遗产情境内得到体验并有能力反作用于它,体现为建筑的修缮、民俗的流变、传统工艺的改进等。而遗产的研究人员和游客群体,则属于后一种,他们出于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情感状态形成对遗产的理解,并且上升到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情感共鸣、美的欣赏等层面,这也成为了遗产价值的一部分,但对遗产本身没有那么大的反作用力。研究人员作为观察者中的特例,可以将结合个人体验和理解的遗产价值传达给非专业的受众,形成了一部分价值传递过程中的创造能力。
    参与历史建筑修缮的村民
    以情境的视角看待乡村遗产,意味着通过对情境要素进行干预可影响遗产价值的输出,以此实现遗产保护和展示利用的既定目标。“遗产情境”和“教学情境”一样,都可视为一种微观的社会情境,可通过氛围的创设达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为公众提供新颖、深刻的价值体验。但出于功利性的负面干预同样会导致负面的结果,城乡互动,商业催发,皆是乡村遗产早已面临的干预力。每一个看似独立的遗产情境,都作为开放的循环系统,不可避免地缠动在时代的齿轮中,在主动与被动的作用力下,探索着来路与去处。
    皇城相府景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