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陈连山]说说南北方端午节的异同(2)

http://www.newdu.com 2019-06-10 中国民俗学网 陈连山 参加讨论

    三、南北方端午习俗的差异
    中国地域广大,南北方地理环境截然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地方性的历史传统也有差异。因此南北方的端午节习俗既存在着上述共同点,同时也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竞渡是全社会参与的大规模节日习俗,可在这方面南北方偏偏存在巨大差异。南方河流众多,船是重要交通运输工具。因此,南方很早就有端午竞渡活动,尤其以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为盛。但是在缺水的北方,基本没有竞渡。作为端午节的一部分,竞渡最初也是以辟邪攘灾为目的。但是后来发展出纪念先贤(包括屈原、伍子胥、曹娥)的道德寓意。湖北秭归是屈原故里,湖南汨罗是屈原投江之地,当地传说屈原是五月五日投江自尽的,竞渡就起源于百姓划船抢救屈原或打捞屈原遗体。而吃粽子则被解释为用粽子喂饱水中动物,避免它们争抢人们送给屈原的祭品或者避免它们危害屈原遗体。由于屈原是古代一个伟大的诗人,在文人和政府的支持下,这个传说得到大力宣传,北方也慢慢接受了这些传说。近年来,个别北方地区也从南方引入了龙舟竞渡,提高了节日气氛。
    另一个差异在于粽子。北方粽子一般都是甜味的,但是南方除了甜味粽子之外,还有咸味的肉粽子。形状也有差异。北方粽子都是三角锥形,而南方除此之外还有长条形状的所谓“枕头粽”。包装的叶子也有差异。南方多用箬竹叶包粽子,它有一种独特的香气。而北方没有箬竹,多采用芦苇叶。
    第三个差异是节令食品品种的数量。端午节,北方物产还未全部成熟,所以应时的节令食品数量有限,主要是粽子、鸡蛋、煮大蒜等。相比之下,南方物产则丰富得多。江南地区普遍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五种原料。而高邮、扬州等地竟然有所谓“端午十二红”——咸鸭蛋、火腿、油爆虾、红烧鸭、苋菜、雄黄酒、黄鱼、玫瑰砂(糖)、月季花、石榴花、樱桃、枇杷。基本都是红色或黄色。传说之所以是十二红,而不是十一红,也不是十三红,原因是十二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端午节吃了十二红,就能保佑一年十二个月顺利。
    四、端午习俗的地方性差异是人们自由创造的结果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看到南北方对于五月初五性质的认识是一致的,基本风俗也一致。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差异。出现差异的原因包括:
    第一,地理环境因素。南方多河流,于是发展出竞渡习俗。北方缺水,所以难以发展竞渡。即便北方从南方引入了竞渡,限于自然条件,也无法普遍发展。南方生产箬竹,包粽子就选用箬竹叶。北方没有箬竹,就只能从南方运来,或者选用本地新鲜的芦苇叶。这些地理环境因素决定了南北方端午节的差异。
    第二,地方历史因素。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史和地方名人。屈原生于湖北、死于湖南,所以这两个地区就用屈原之死来解释端午节风俗的起源。而苏州古代是吴国首都,于是春秋时代冤死在吴国国君夫差手里的伍子胥就成为后世苏州百姓解释端午竞渡起源的工具。浙江端午竞渡起源传说最初也是纪念伍子胥的,但是在东汉汉安二年(143)发生了一件奇闻:参加端午祭祀潮神伍子胥的曹盱不幸死于潮水,遗体失踪。女儿曹娥为了寻找父亲遗体,自己投河自尽。五天后,曹娥抱着父亲的遗体一同浮上江面。后来曹娥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于是,当地人解释竞渡的起源是为了纪念曹娥这位著名的孝女。
    由此可见,端午习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行为模式,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地方资源不断创造的结果。人类是节日民俗的主体,节日民俗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过节的方式自然也会变化。当然,节日民俗的创造并不是个人任意的。因为节日民俗是一个社区群众共同的生活方式,个人的创造需要得到集体的认可和接受。只有那些符合大众意愿的创造才能成为新的节日民俗,成为集体认同的文化新标志。
    (本文刊载于《文史知识》2019年第6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