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观点 >

西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的生业模式(2)

http://www.newdu.com 2019-06-19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孙永刚 参加讨论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包括家畜动物和梅花鹿、狍、獐、狗、黑熊、野兔、狗獾、东北鼢鼠等野生动物。红山前遗址和白音长汗的红山文化地层经鉴定有鹿的骨骼,显示狩猎、家畜饲养在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
    在魏家窝铺遗址浮选过程中,同时发现了大量的鱼骨和软体动物甲壳及部分动物骨骼,显示渔业经济在魏家窝铺遗址先民的经济生活中占有较大比重。采摘栎、胡桃楸和小叶朴等野生果实,作为西辽河地区新石器早期远古先民的一种食物来源。魏家窝铺等遗址所见的石磨盘和磨棒等工具也应该与采集、加工有关系。
    可见,狩猎、家畜饲养、渔业、采集在红山文化时期的生业方式中同样居重要地位,以粟、黍农作物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旱作农业水平不高。由于西辽河上游地区地貌种类丰富,海拔差异显著(120—2100米),不同的地貌单元为该地区人类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环境条件,促进了该地区生业模式的多样化。
    红山文化持续时间较长,总体而言,无论是出土遗物,还是聚落规模都高于其他时期,这可能是时间尺度上“集聚效应”的产物。但红山文化时期赤峰地区的遗址数量和遗址总面积依然低于后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和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同时,该时期人类倾向于生活在沟谷、冲积平原和洪积平原等低海拔地区,以及丘陵和低山等较高海拔地区,前者可能受到渔业经济影响,后者可能与狩猎和采集经济相关。
    西辽河上游地区的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并以粟、黍为主,同时狩猎、家畜饲养、渔业、采集也占有重要地位。究其原因,西辽河上游地区红山文化时期相对干燥的气候条件可能限制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先民不得不从事狩猎、家畜饲养、渔业、采集等来补充食物资源。而不同的地貌环境特征可能也促进了生业模式的多样化。
    (作者单位: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