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西汉未央宫“长生无极”筒瓦

http://www.newdu.com 2019-07-22 收藏快报 王君卫 参加讨论

    图1
    图2
    图3
    ■山东昌邑 王君卫
    瓦当即筒瓦之首,有半圆和圆形两种,有的瓦当造有“瓦”和“当”字样,故此得名。其作用为庇护屋檐,挡板瓦间隙,也可为装饰之用。
    关于瓦当的种类,一般可分为圆形和半圆形两大类。其起源与发展历史十分悠久,据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证实,瓦当的起源最早应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的瓦当仅处于初期阶段,形制、制作都比较简单,形状多为半圆形,素面,背面或正面带有用以固定位置的瓦钉或瓦环。当时的制作方法是:先制圆形的陶坯,然后劈开坯筒,入窑烧造。四剖或六剖为板瓦,对剖为筒瓦,故“瓦解”一词源于此。
    大约在春秋晚期,瓦当上的主要纹饰由兽面纹普遍向卷云纹发展。特别是到了战国时期,瓦当就成了一些大型建筑的构件,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形制或纹饰图案上看,都十分精美,可以说是我国瓦当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那时各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也有所不同,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如周的各式各样云纹的半瓦当;韩国、赵国主素面瓦当和变形云纹瓦当;齐国则流行一种树木双兽纹和树木卷云纹的半瓦当。燕国主要是饕餮纹瓦当等。
    到了秦汉时期的制法,首先是制模瓦当头,再用泥条套接法制出筒状瓦体,并用陶拍或木拍印上各种纹饰,然后用刀具或绳具切、勒、割成圆瓦当或半瓦当。到了汉代以后,在继承秦代瓦当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轮制技术逐渐代替了泥条盘筑法。
    瓦当和其他艺术一样,也是一定社会经济观念形态的反映,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艺术欣赏要求的提高,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粗糙到精致,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汉代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纹饰更为精进,做工更为精细。瓦当图案纹饰上除了常见的云纹和动植物纹外,涌现出大量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文字数目不定,最长可达十多字,这些文字多姿多彩。有标明建筑物名称的,如“上林甘泉”“朝神之宫”等都是宫苑名称。
    汉高帝七年,丞相萧何建未央宫,宫中诸殿覆檐瓦当,凡七种:汉并天下、长乐未央、诸胥未央、长生无极、万寿无疆、永寿无疆、太极未央,各郡国亦有仿制。而大多是吉祥语句,是当时的一大特色。
    昌邑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西汉“长生无极”筒瓦(图1),制作考究,胎质精良,厚重,当面铭文为篆书“长生无极”四字(图2),应为未央宫瓦当之一。此即一方瓦砚,池做七弦琴式,斑驳古雅,保存完整,弥足珍贵。该件筒瓦当面为圆形,泥质,呈青灰色,质硬。瓦脊长32厘米,当面直径17厘米,边轮宽1.5厘米,重2.91千克。双界格线四分当面,不穿当心。当心为一半球状大乳突,外饰一周12个小乳钉围绕,其外为四扇面格,每界格内阳文篆书各一字,合为“长生无极”四个字,笔画纤细,庄重和谐,精美绝伦。瓦脊(图3)之上雕刻有一砚池,作七弦琴式。砚池长16、宽8厘米,瓦脊的后端为一组饕餮纹,在其后端为原瓦当绳纹,造型古朴。因秦汉宫台砖瓦多为澄泥所制,质地细密,后世得之,多用以琢砚。故后世好古之人得之多用之琢砚,而好古之风的兴起始于北宋,名贵不亚于端砚佳品。
    汉代瓦当造型千姿百态,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既有欣赏性又有文物考古价值,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同时也是考古学年代判断的重要实物资料。对当时社会历史、建筑、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宝贵资料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