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黄静华:《乡民的艺术人生——以艺人为中心的民间艺术考察和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云南大学,2006年。 (37)罗彬:《一个土家“端公”和他的傩仪面具》,载罗彬《土家族民间美术》,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 (38)张士闪:《乡民艺术的文化解读:鲁中四村考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39)薛艺兵:《冀中乡村乐社的音乐祭礼》,载周星《中国艺术人类学读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年。 (40)薛艺兵:《神圣的娱乐》,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 (41)魏美仙:《他者凝视中的艺术生成——沐村旅游展演艺术建构的人类学考察》,《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42)王永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第18页。 (43)[美]杰里·D穆尔:《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欧阳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74页。 (44)George E.Marcus and Michael M.J.Fischer,Anthropology as Cultural Critique:An Experimental Moment in the Human Sciences,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6,p.24. (45)王永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第164页。 (46)王永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第164页。 (47)王永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第164页。 (48)方李莉:《论“非遗”传承与当代社会的多样化发展——以景德镇传统手工艺复兴为例》,《民族艺术》2015年第1期。 (49)Victor Turner,"The Anthropology of Performance",in E.Turner ed.,On the Edge of Bush,Tucson: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1985,pp.177~204. (50)[美]麦克尔·赫兹菲尔德:《什么是人类常识——社会和文化领域中的人类学理论实践》,刘珩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第32页。 (51)Edward Sapir,"Culture,Genuine and Spurious",in Selected Writings of Eduard Sapir in Language,Culture and Personality,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8,pp.308~331. (52)Abu-Lu ghod,Lila,"Can There Be a Feminist Ethnography?",Women and Performance:A Journal of Feminist Theory,no.5,1990,pp.7~27. (53)方李莉:《城市艺术区研究所带来的人类学挑战》,《民族艺术》2016年第2期。 (54)[美]乔治·E.马尔库斯,[美]弗雷德·R.迈尔斯:《文化交流——重塑艺术和人类学》,阿嘎佐诗等译,王建民审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页。 (55)此为笔者与罗伯特·莱顿教授交谈材料。 (56)方李莉:《费孝通晚年思想录》,长沙:岳麓书社,2005年,第11页。 (57)顾炎武:《日知录》卷一,《形而下者为之器》,清乾隆六十年重刊本。 (58)王永健:《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7年。 (59)方李莉:《城市艺术区研究所带来的人类学挑战——798艺术区探讨所带来的思考》,《民族艺术》2016年第2期。 (60)方李莉:《城市艺术区研究所带来的人类学挑战——798艺术区探讨所带来的思考》,《民族艺术》2016年第2期。 (61)汝信,陆学艺等:《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62)方李莉:《从遗产到资源观点的提出》,《艺术探索》2016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