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世界民族 >

彭雪芳:人类学视野下的冲绳文化探究(2)

http://www.newdu.com 2019-08-20 《世界民族》2018年第6期 彭雪芳 参加讨论

    (二)探访琉球民俗文化村
    2016年2月初,我们来到距离那霸市大约30公里的琉球村实地考察。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琉球村再现了琉球古村落的生活场景。拥有上百年历史的琉球古民宅,从冲绳各地被整体搬迁到此并复原呈现。琉球村共有八处国家登记有形文化财产,分别为大城家旧居、比嘉家旧居、岛袋家旧居、岛袋家的粮仓、玉那霸家旧居、平田家的猪舍、西石垣家旧居、国场家旧居。参观者在琉球村可以体验制作陶器、蓝染、酿酒等传统手工艺,学习弹奏传统乐器三味线,观看太鼓舞和民谣秀。
    进入琉球村,我们先来到仲宗根家旧居。该旧居属于普通民宅,1808年修建于读谷村的座喜味,1984年搬迁到琉球村。屋里有一位身穿琉球传统服饰的中年男子正在演奏传统乐器三味线。参观者若有兴趣可付一点费用学习演奏三味线。三味线是琉球群岛特有的拨弦乐器,由琴头、琴颈、琴身三部分构成。琉球三味线来源于中国三弦,但与三弦用手指直接弹奏的技法不同,三味线用形如斧头状的拨子弹奏。14、15世纪,三味线在琉球王国流传,成为琉球宫廷舞蹈、古典音乐以及民间歌谣的伴奏乐器。18世纪,三味线在制作、演奏、歌唱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今,三味线成为冲绳传统乐器的典型代表。
    房龄超过200年的还有建于1808年的大城家旧居,从那霸市首里迁来,曾为王府重臣的官邸。比嘉家旧居于1878年修建在玉城百名(现南城市),1982年搬迁到琉球村,原为冲绳稻作发源地一位地主的旧宅,是琉球王国末期的建筑,现为介绍冲绳泡盛及其酿制工艺的场所。泡盛是琉球群岛特产的一种烈性饮料,琉球人从泰国引进泡盛的制作方法后加以改进。15—19世纪期间,泡盛是琉球王国对外贸易的商品及进贡给中国和日本的贡品。
    花城家旧居建于1888年,从久米岛仲里村(现久米岛町)迁来,原为普通民居,现今在这里展示琉球传统染织工艺。屋里摆放着传统的纺线车、织布机及各种纺织品,还有一位穿着传统服饰、笑容可掬、擅长纺织工艺的老年妇女。游客在此可购买琉球传统的蓝染和红型等工艺品,也可体验其工艺制作。琉球蓝与日本其他地方广泛使用的蓼蓝不同。其染色材料取自于一种矮树状的草。这种草从古代就开始栽培,以前在冲绳境内大面积种植,现在只有北部地区少量生产。琉球传统染织工艺品有芭蕉布、读谷山花织、红型、首里织等。芭蕉布是从雄芭蕉的皮叶提取纤维、纺织加工而成的布料。读谷山花织的花纹织法各异。红型起源于13世纪,是琉球最具代表性的织染物。红型由八种颜料印染而成。“红”是指各种颜色的统称,“型”指各种花纹,图案多为枝垂樱、菖蒲、红叶、雪花。红型用于制作琉球传统服饰、屋内装饰及馈赠礼品等。
    建于1888年的岛袋家旧居是从名护市羽地迁来的富农宅邸。屋外还有一个储藏谷物的粮仓,粮仓是富裕的象征,据说房主在农业生产方面颇有造诣。此屋现在为表演冲绳传统歌谣和音乐的场所。玉那霸家旧居建于1893年,是从恩纳村盐屋迁移至此的普通民居。平田家的猪舍建于1898年,也是重要的文物。西石垣家旧居建于1903年,是从八重山石垣市迁移至此的普通民居。国场家旧居建于1928年,迁自国头村,是冲绳战后推动经济复兴的带头人国场幸太郎的诞生故居。
    在琉球村,人们可以参观和体验各种琉球传统工艺。陶艺工房设在一间大房子里,房屋顶上有日本著名工匠金城敏德的陶器作品,屋内摆放着造型独特的琉球狮子及石敢当等镇宅陶艺品,还有正规的陶艺教室。参观者可购买陶艺品,也可支付一些费用体验陶艺品制作。这种付费参与体验民俗工艺的方式在冲绳比较常见,参与者大都乐在其中。笔者在现场看见几个年轻人兴致勃勃地向工匠学习制陶工艺,他们把自己学做的陶器带走,同时也传承了制陶的工艺。还有一个小女孩在父母的陪同下学习制陶,她稚嫩的小手捧着陶泥,在女工匠的言传身教下,快乐而认真地学习每一道工序。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工艺体验有助于提高儿童对非遗技艺的兴趣。日本社会从政府机构到社区组织,从学校到文化设施单位都参与到丰富青少年持续体验、不断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系统之中,而且已经形成了一个政策引导、全民重视、学校教育、儿童自觉参与的立体式教育模式。
    在琉球村人们有机会观看冲绳传统歌舞。我们正好赶上一场“唉咦撒”(Eisa)太鼓舞表演。冲绳著名的民间舞蹈“唉咦撒”也叫冲绳盂兰盆舞,流行于冲绳本岛及周围岛屿。每年的盂兰盆节期间,人们为了迎接祖先的灵魂及祈祷家人吉祥安泰都要跳“唉咦撒”太鼓舞。这种舞蹈已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琉球村的“唉咦撒”太鼓舞表演现场,只见几名男子头扎红布头巾,上身穿白色衬衣,外套红布镶边、黑白色的马甲,腰间系红布带,下身穿黑色裤子,身挎一面大鼓,左手扶鼓,右手持鼓槌敲击,边走边跳,充满活力。表演完毕,观众参与其中,跟随鼓点的节奏学跳舞。“唉咦撒”太鼓舞传承状况较好。居住在日本其他地方的冲绳人也把会跳“唉咦撒”太鼓舞作为身份认同的一种象征。
    此外,琉球村的巡游活动也十分引人注目。如今,冲绳各地仍保留着许多从古代传承下来的年度盛事。冲绳的年度盛事大多与各界神祇有关。琉球村的巡游活动展现了这些年度盛事的民俗文化。通过让观众参与体验民俗活动的方式,使琉球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视野。
    虽说琉球村规模不大,但琉球的建筑风格、民间工艺、饮食文化、传统服饰及歌舞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琉球村是一个传承琉球文化的重要基地。
    (三)冲绳人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个案访谈选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路历程。文化认同是指一个群体共有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社会语言等因素形成的文化价值指向,是一种个体受群体文化影响的感觉。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是人类学研究关注的内容。笔者就此话题与冲绳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个案研究中寻求关于冲绳人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整体性认识。受访者包括公司职员、商人、工程师、大学教授、研究人员、学生、餐馆服务员及农民等。
    第一位受访者为职业女性,40多岁,受过高等教育。这位受访者的父亲是冲绳人,母亲是东京人。她父母的这种婚姻模式在过去十分少见。研究表明在二战前后,冲绳人普遍受到日本本土人的歧视,本土人不愿意租房给来求学的冲绳学生,旅店不愿接待来旅游的冲绳游客,雇主不愿意雇佣冲绳人做工,更别提日本女子嫁给冲绳男人了。这位受访者在东京长大,虽不会说琉球语,却有冲绳情结,如今在东京一家冲绳研究机构工作,对冲绳文化比较了解。谈到身份认同,她自认为一半是冲绳人,一半是日本人。她说她父辈那一代人总是羞于表明自己的冲绳人身份,现在冲绳人都愿意公开表明自己的身份。
    第二位受访者为餐馆女服务员,20多岁,高中文化程度。由于冲绳的经济发展在日本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不少年轻人怀揣梦想,来到大城市寻找工作。在大阪就有冲绳人聚居区,不过在东京的冲绳人居住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相对集中的社区。我们在东京转机时到一家餐馆就餐,遇到一位身穿和服、外貌特征与日本本土人明显不同的女孩。她圆圆的脸庞,大大的眼睛,十分健谈,一边上菜,一边与我们交流。她自我介绍是冲绳人,高中毕业后来到东京打工。她打算在东京的餐馆一边打工赚钱,一边积累经验,将来自己开一家冲绳风味餐馆。她说她对冲绳文化了解不多,也不会说琉球语,只有她爷爷会说,但已经去世了。这位性格开朗的冲绳女孩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从过去冲绳人刻意隐藏身份到现在公开表明身份的行为,反映了冲绳人自我认同意识的提高,同时也反映了日本社会对冲绳人态度的改变。
    第三位受访者为漆器公司女职员,30多岁,文化程度是大专。她是明朝迁居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后裔。从小生活在冲绳,她的身份认同为冲绳人。她认为保护与传承冲绳传统文化十分必要,自己熟悉“唉咦撒”(Eisa)太鼓舞、清明节、龙船节、漆器、染织等传统文化,喜欢参加龙船节、那霸祭即大拔河等节日活动。她的家庭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今还保留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
    第四位受访者为退休工程师,70多岁,大学文化程度,姓梁,是明朝迁居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后裔。梁先生原在一家电气公司工作,退休后到那霸市孔子庙管理机构工作。梁先生多次来过中国。我们在冲绳拜访他时,他刚从北京回到冲绳。他表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到过万里长城、故宫、国家大剧院,也看过京剧。他对冲绳传统文化比较熟悉,也会说一些琉球语,在家里跟长辈学的。他认为冲绳的学校应该开设琉球语言文化课程。谈到自我身份认同,他说虽然自己的祖先是从中国迁移过来的,但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他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闽人后裔的普遍看法。如今,闽人三十六姓后裔都采用了日本人的姓氏,同时也保留了其祖先姓氏的中国名字。他表示自我身份认同为冲绳人。他的谈话中反映出虽然闽人三十六姓后裔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但对自我身份认同又另当别论。
    第五位受访者为管理人员,男性,30多岁,大专文化程度。这位身穿琉球传统服饰、浓眉大眼的青年来自冲绳县管辖的一个岛屿,毕业于冲绳一所大专院校的旅游专业,英语流利。他说几年前他到东京打工,虽然在东京工作工资要高一些,但感觉各方面的压力很大,所以他决定回到冲绳工作。近年来,冲绳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就业率,一部分到日本其他城市或国外打工的冲绳人重返故乡工作。这位受访者在琉球村找到一份工作,先跟老师学习琉球歌舞,学会后再为观众表演。现在他主要从事管理工作,有时也演奏三味线。也许是因其在琉球村工作的缘故,琉球意识比较浓一些,他表示身份认同为琉球人。他对学习琉球传统文化感兴趣,熟悉琉球音乐、舞蹈与民谣,也会一点琉球语。
    第六位受访者为珠宝店商人,男性,60多岁,高中文化程度。这位商人的店铺位于那霸市繁华的街区。当他得知我们对冲绳文化感兴趣后显得十分热情。他说在20世纪80年代,他曾经为20多位中国赴日留学生当过经济担保人,当时一些中国学生想去日本留学,因为苦于找不到担保人而难以成行。这位受访者长期居住在那霸市,也会一些琉球语。当问他若身份认同在冲绳人、琉球人、日本人之间选项时,选择哪个的时候,他表示首选琉球人。近年来,在冲绳出现的琉球独立运动唤醒了一些当地人的琉球意识。他表示身为琉球人非常自豪,自己熟悉琉球传统文化,经常参加那霸祭活动,特别喜欢“唉咦撒”太鼓舞。
    第七位受访者为手工艺品店主,男性,30多岁,冲绳短期大学英语专业毕业。他从小生长在那霸市,不会说琉球语,对冲绳的节日文化了解一些。我们采访过的人都表示喜欢冲绳舒适悠闲的生活环境,可他是受访者中唯一表示不愿意居住在冲绳的人。他曾经到过北京及义乌等地。他的身份认同为日本人,也许是他经常出国的缘故,国家认同的意识更强一些。
    关于冲绳人的身份认同,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伴随着国内外政治权力的变迁,冲绳人的群体认同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如果说近代是民族认同居高而国家认同偏低的时期,战时是民族认同受到抑压而国家认同膨胀的时期,那么战后除占领阶段之外,是冲绳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整体上皆高的时期。从上述个案访谈中可见:不同人生经历的受访者关于自我身份的确认及文化认同感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冲绳人的本土意识明显增强,文化自信心不断上升。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