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产生于经验哲学的科学研究范式,实证研究对于近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功不可没。相关问题式研究从比较分析到实证方法,从思辨推理走向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走向多元和成熟的表现。在实证方法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令人难以辨别真假的伪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与实证研究相似,借实证科学和实证研究之名大行其道,蒙蔽了很多学者。即便一些做出重大发现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采用了一些伪实证方法取得,其研究的科学性受到相关研究领域内的学者的质疑。因此,对于实证研究和伪实证研究予以区分,在研究中不断增强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相关研究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实证研究与伪实证研究的相同之处 从研究的起点来看,实证研究和伪实证研究均从相关理论出发,实证研究提出若干命题或理论假说,并对于这些命题和假说予以检验,在此基础上发展或推翻相关理论,并推动学科的发展,也即采用假说-事实-结论的研究路径。而伪实证研究同样以现有相关理论为出发点,提出了相关命题或理论假说,力图证明或推翻相关理论。 从形式来看,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伪实证研究,均认为研究起源于实践,科学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并采用实地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等相关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实证研究和伪实证研究均认为数理实证研究适合研究较为复杂的问题,个案研究有助于积累资料,形成对问题的实感和直观认识。因此,从形式上来看,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与那些不深入实际、不亲身调研,就从事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的学者相比,实证研究和伪实证研究均较为重视社会调查和个案研究的重要性,均认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证研究与伪实证研究的不同之处 从研究目的来说,实证研究和伪实证研究存在较大区别。实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事实,并在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理论进行检验,但并不刻意追求普遍意义上的结论,研究结论一般只作为经验上的积累。而伪实证研究则是基于某种先验性判断,对于客观事实和相关证据进行裁剪和过滤,并运用科学或非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得到研究者所期望的结果,并认为这一结果具有广泛适用性。通过设定先验性标准来试图得到研究者期望的结果,从社会科学研究来看,这是很不严肃的行为。 就相关经验事实的处理方式而言,从事实证研究的学者尽管有自己的理论预设或者价值判断,但研究者并不根据自己的理论预设或价值判断来决定相关经验事实的取舍。就伪实证研究而言,研究者经常基于自己的理论预设或价值偏好来决定相关经验事实的取舍。因此,二者在实地调研中均可以获取相关事实,但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获得的是相对更为客观真实的事实,而伪实证研究获取的事实就不是客观真实的事实,而是经过剪裁或过滤的事实,其调查结果往往与真实情况出入很大,甚至相去甚远。 就数理研究方法的使用方式而言,实证研究和伪实证研究有着很大区别。从事实证研究的学者一般认为,数理统计方法有助于考察社会经济制度之间存在的复杂作用机制,并且可以控制相关因素的影响,但其对于数据质量有着较高要求。不仅如此,数理统计意义上的相关关系在现实中有可能未必存在,处理不当会导致伪回归或伪相关,因而对于相关方法的适用性应保持十分客观和清醒的认识。而伪实证研究却往往对于数理研究方法抱有过高的期望,并认为数据背后体现出来的相关关系一定存在,试图结合现实对于这种不存在的相关关系加以解释,很容易导致伪回归和伪相关。 对于社会调查和个案研究的态度也有所区别。实证研究认为个案调查经验有助于理解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并提供真实判断,多个案调查可以为构建理论框架提供坚实的基础,有助于研究者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对策,但处理不当很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而某些伪实证研究并不承认个案研究的局限性,认为自己经过长期大量的调查,由于熟悉相关情况而自认真理在握,并试图以此站在道德和真理的制高点,对于与自己相异的观点和研究结论大加批判指责。 就具体的调查组织而言,实证研究大多基于科学规范的研究程序,并通过严格设计的实地调查,开展学术研究。考虑到现实中调查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相关研究者对于从政府部门那里获得的资料和数据需要进行甄别和处理后,再运用到学术研究中去。伪实证研究则更多地通过形式主义、走马观花式的调研,在缺乏甄别和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将调研数据,尤其是官方数据和官方资料应用到研究中去。 综上所述,所谓伪实证,也就是研究者用理论预设或价值偏好来剪裁经验事实的做法,或者以非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待经验事实,它本质上是标榜实证研究的非科学方法。伪实证研究会使得研究停留在肤浅的观察层次上,难以对现实做出更有价值的分析,因此,也难以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相应贡献。从社会科学研究意义上来讲,伪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必然是有问题的。 (作者为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