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的玉虎,经历了石家河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商代中期、商代晚期前段、商代晚期后段等几个发展阶段,其中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玉虎有待发现。 一 夏商时期玉虎渊源的探索 追溯夏商时期玉虎的渊源,首先需要探索石家河文化晚期之前的玉虎或虎纹装饰遗存。目前发现的石家河文化晚期之前的玉虎或虎纹装饰遗存,按照以往学术界流行的看法,主要有考古发掘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上神人兽面纹图像与凌家滩文化玉虎。 1. 良渚文化玉器上神人兽面纹图像中的兽面纹与虎形象没有关系 良渚文化玉器上的虎纹饰,曾是指浙江省余杭反山墓地M12墓葬出土的M12:98玉琮、M12:100玉钺等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饰中的这类兽面纹饰。这种完整的神人兽面纹饰图像在反山墓地出土的玉器上有26个,而兽面纹饰图像在良渚文化玉器上发现数量很多。1990年,张明华率先提出这种神人兽面纹饰图像为人御虎,兽面纹饰象征的是虎。之后一些研究者沿用此认识。然而,在良渚文化中至今没有发现玉虎或其他虎纹或虎头纹样的装饰图案。良渚文化是否崇敬虎、制作玉虎、流行虎形象的纹饰图案,目前得不到证实。 良渚文化玉琮上神人兽面纹饰图像中的兽面纹的渊源,大致可追溯至松泽文化晚期,如浙江省桐乡普安桥遗址M8墓葬出土的兽首玉饰与M17墓葬出土的兽首玉珠、海宁市迖泽庙遗址M10墓葬出土的兽首玉饰、海盐仙坛庙遗址M51墓葬出土的兽首玉珠等。普安桥M8∶28 兽首玉饰的形态较为原始,兽首为浅浮雕形态,刻纹线条较少;其嘴下向内切割并转向上切割至眼角后侧的切割线口,是象征着鳄鱼开启的大口,还是拟将兽首切割下来而没有完工,尚不可知。迖泽庙M10∶4兽首玉饰和普安桥M17∶2兽首玉珠似都为普安桥M8∶28兽首玉饰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知,在崧泽文化晚期至末尾,由普安桥M8∶28兽首玉饰形制的进一步演化,存在着两种形制:一种演化为迖泽庙M10∶4兽首玉饰的形制,另一种演化为普安桥M17∶2兽首玉珠的形制。其中仙坛庙M51∶ 2兽首玉珠可能是普安桥M17∶2兽首玉珠的进一步演化。 这类玉雕兽首在良渚文化早期也有发现,如余杭官井头M65∶20兽首玉珠、M47∶9兽首玉珠与M64∶4玉冠饰上部两端的兽首、余杭后头山M18∶1兽首玉珠等。其中兽首玉珠的形制是普安桥M17∶2兽首玉珠与仙坛庙M51∶2兽首玉珠的进一步演化,玉冠饰上的兽首装饰则是普安桥M8∶28兽首玉饰与迖泽庙M10∶4兽首玉饰的进一步演化。显示在良渚文化早期,这类玉雕兽首的形制仍然存在着兽首玉珠与兽首装饰两种演化途径。 近年来,江美英收集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期这类兽首玉饰与兽首玉珠,并对良渚文化兽首玉镯进行了全面阐述,为我们认识这类兽首玉饰、兽首玉珠以及兽首玉镯上兽首的早晚演化提供了方便。如迖泽庙M10:4兽首玉饰的兽面纹与良渚文化玉琮上神人兽面纹饰图像中的兽面纹可能存在着早晚演变关系。而官井头M64:4玉冠饰上的兽首很可能是这种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又一种装饰风格。 依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确认普安桥M8:28兽首玉饰是目前所知良渚文化玉琮上神人兽面纹饰图像中最早的兽面纹玉雕作品。普安桥M8:28兽首玉饰的兽首特征与虎的形象没有关系,由此便可推知,良渚文化玉琮上神人兽面纹饰图像中的兽面纹与虎形象没有关系。据此,笔者认为目前探索石家河文化晚期之前的玉虎或虎纹装饰遗存,可排除良渚文化。 2. 凌家滩文化的玉虎及其特征 凌家滩文化发现了一批玉虎或虎头装饰的玉器。如凌家滩遗址85M1墓葬出土的虎首玉璜(85M1:7)(87含征3)、87M8墓葬出土的双虎首玉璜(87M8:26)、87M15墓葬出土的虎首玉璜(87M15:109),以及98M16墓葬出土的所谓“玉龙”(98M16:2)。这4件玉虎或虎首的基本特征相同,细部特征略有区别,互相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按照上述凌家滩3件虎首玉璜与1件环形玉虎的虎头及其刻纹的特征,推测凌家滩85M1:7(87含征3)虎首玉璜与87M15:109虎首玉璜的年代可能早于98M16:2环形玉虎与87M8∶26双虎首玉璜。因为85M1:7(87含征3)虎首玉璜与87M15∶109虎首玉璜的虎形象相同,具有特征鲜明的虎腿,虎首的五官特征清晰可辨;而98M16:2环形玉虎的虎形象已无虎腿特征,虎首的五官特征较为模糊;87M8:26双虎首玉璜的虎腿特征较为抽象,足雕3爪,虎首的五官刻纹也较为抽象。依据《凌家滩》一书中发掘报告的分析,87M15墓葬属凌家滩墓地一期,98M16墓葬与87M8墓葬都属凌家滩墓地二期。87M15:109虎首玉璜的年代确实是早于98M16:2环形玉虎。据此,笔者认为凌家滩85M1∶7 (87含征3) 虎首玉璜与87M15∶109虎首玉璜,是目前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玉雕虎的形态。 3. 夏商时期玉虎的渊源 依照以上阐述,夏商时期玉虎的渊源似可追溯至凌家滩文化。从石家河文化晚期玉虎与凌家滩文化玉虎的形制特征分析,两者没有形制上的联系与文化关系上的联系。凌家滩85M1:7(87含征3)虎首玉璜与87M15:109虎首玉璜的虎形态,是一种原始的玉雕虎的形态。而凌家滩87M8:26双虎首玉璜的虎,形制已经演化,虎腿特征抽象。凌家滩98M16:2环形玉虎已不见虎爪,却出现了背脊上象征虎毛的装饰纹样。这些现象显示,在凌家滩文化中,玉雕虎出现之后,很快发生了虎形态的演化。 石家河文化晚期的谭家岭W9玉虎与谭家岭W3玉虎,形态生动,似不是最原始的玉虎形制,但仍然属原始玉虎的一种,缺乏凶猛威狞的特征,器身没有纹样装饰。在石家河文化晚期中存在着许多玉虎头和虎头纹样装饰,似也反映了在石家河文化晚期中发生了玉虎形态的演化。谭家岭W9玉虎与谭家岭W3玉虎这类玉虎是目前所知夏商时期玉虎的原始形态,它们是在石家河文化晚期产生的一种玉虎形制,其考古学年代可能属石家河文化晚期的中晚阶段,其绝对年代可能在公元前2100之内。 二 夏商时期玉虎的流变 夏商时期玉虎的流变主要向两个方面演化。一方面是在商代晚期前段由玉虎演化出玉龙,并且向西周玉龙演化。另一方面是夏商时期玉虎直接向西周时期玉虎演化。分析夏商时期玉虎向西周玉虎演化,需首先分析西周玉虎的形制有哪些种类,然后将这些西周玉虎按照形制种类与商代晚期同类形制的玉虎进行比对,并归纳玉虎演化的主要特点。 1. 西周玉虎的形制种类 西周时期玉虎,目前发现的数量较多。玉虎的形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圆雕玉虎。西周时期的圆雕玉虎,数量较少。(2)片雕玉虎,数量较多,大都很薄,多未施刻纹样装饰,或是首部五官与肢腿施刻单阴线表现,身躯素面。有多种形态。有匍匐偷袭状虎、匍匐状虎、奔跑行走状虎、觅食状虎、卧睡状虎等形态。(3)片状镂雕玉虎,数量很少。 2. 夏商时期玉虎向西周玉虎演化简析 将商代晚期玉虎的形制特征与西周玉虎的形制特征进行比对分析,可以看出夏商时期玉虎向西周玉虎的演化,主要表现在商代晚期玉虎与西周早中期玉虎的形象与形制、纹饰与雕琢工艺、文化特征的延续等几个方面:第一,西周时期继续使用商代晚期制作的玉虎。第二,西周时期继承了商代晚期配对使用玉虎的现象。第三,西周时期圆雕玉虎,形体变小,刻纹简略,但出现了更为逼真的玉虎形态。第四,西周时期片雕玉虎的的形制种类基本上是商代晚期片雕玉虎形制的延续。第五,玉虎的纹饰简化,双勾阴刻阳线纹饰趋于衰落,仅在个别玉虎上见到,而且施刻粗糙。第六,新出现片状镂雕玉虎。这种片状镂雕玉虎的出现,开启了片状玉虎的形态由形象生动向图案化装饰纹样发展的先河。图案化装饰纹样玉虎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变异玉虎的新风尚。 以上六个方面的特点显示,西周时期承袭了商代晚期玉虎的文化传统,玉虎的基本造型仍然以节省材料、就玉料而最大化虎造型的肢前屈造型为主。但器形变小,雕刻工艺有所简化,装饰纹样简单,商代晚期前段兴盛的双勾阴刻阳线纹饰开始衰败。形制方面,发展了玉虎造型的种类,产生了诡异凶猛的玉虎,以及形象更为逼真的玉虎。新出现片状镂雕玉虎,为东周图案化装饰纹样玉虎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玉虎在西周时期的这些演化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用玉时尚正在发生转变。 (朱乃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原文物》2019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齐泽垚/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