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台湾宜兰县壮围乡的大福补天宫 台湾宜兰县壮围乡的“补天宫”,因位于该乡的大福村境内,故当地人普遍称其为“大福补天宫”。关于补天宫的建庙源起,该庙网站载:
可知该庙最早是因有村民于海边捡到到底部刻有“浙江女娲娘娘”的神像,故将其奉祀于附近的草寮内,后来因神灵显赫,香火日盛,村民乃兴建木造庙宇奉祀。其后,又分别于清咸丰元年(1851)、民国十一年(1922)、1964年、1975年、1980年多次修建,才有今日的规模。(图1) 从相关的文献记载可知,补天宫所在的宜兰县壮围乡大福村,位于壮围、头城、礁溪三个乡镇的交界处,东邻太平洋,开发甚早,早在清朝即已成庄。早期村民多以农、渔为生,而宜兰北方正位于北太平洋环流上,受季风影响,村民于海边捡获由东南沿海一带漂来的神像,这是极有可能的。而从庙方所保留的清咸丰元年(1851)补天宫老照片(图2)来看,早期的补天宫只是一座村落型庙宇。 虽然早期台湾大部分的汉族住民都是从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等地前来移垦的。壮围乡,旧名“民壮围”“民壮围堡”,乡名的由来便是为了纪念清嘉庆七年(1802)由福建漳州人吴沙率众进入开垦兰阳平原有功的青壮乡民的。但是,从宜兰早期文献的记载来看,当时前来移垦的福建漳州人可能没有从原乡带来女娲的信仰。因此,大福的补天宫应是台湾最早的一座女娲庙。 不过,对于早期大福村的村民来说,他们对于流传久远的女娲神话传说,似乎也并无太多了解。大概在1942年左右,日本研究者西缘堂曾亲自前往大福补天宫调查,他在《寺庙游记》中这样写道:
由西缘堂的叙述可知,大福地区的人们对于补天宫女娲娘娘的崇拜与信仰,初始是为祈求附近出海捕鱼者与一般航海安全的为多,并没有受到传统典籍与文献中所记载的女娲“补天”“治水”及“造人”“制婚姻”等神话传说的影响。 此外,我们从庙方采集乡野传闻,并撰文登载于宜兰县大福补天宫的“简介”来看:
亦可知早期大福地区的人们对女娲娘娘的崇信,更多是因为她能出乩指示村民不参加攻城、防御土匪、接炮弹等保卫乡里安全的灵验事迹有关,也与传统文献中记载的女娲各种神话传说和事迹完全无关。 据佛光大学乐活生命文化学系的研究生简秀帆在大福村所做的口述调查,整理出补天宫女娲娘娘还有出神奇的药签、抓鬼降妖显神通及庇佑大福村民补鱼、捞鱼、养殖事业等灵验传说。可知在村中耆老的记忆中,也没有受到中国古文献中女娲神话传说记载的影响。 另一方面,大福补天宫以农历的五月初九为女娲娘娘诞辰日,这与大陆其他各地不尽相同。河北涉县娲皇宫认为女娲的诞辰日是农历三月十八、河南西华县的女娲城则认为是腊月二十一是女娲的生日、陕西骊山的人祖庙认为是农历正月二十、山西交城县覃村则称女娲娘娘的生日是农历五月初九……等,另也有地方以正月十五日是女娲完成补天的日子,并将这天定为庙会。其中,山西交城县覃村的女娲娘娘诞辰日与大福补天宫相同,但事实上,两间庙宇并无交流。而大福补天宫之所以选定五月初九为女娲娘娘的诞辰日,纯粹是因为这一天是新庙的建成日。 此外,按文献所记,早期大福补天宫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九女娲娘娘诞辰时举行庆祝仪式。从目前庙中女娲娘娘诞辰的活动表(图3)来看,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六到初九,大福村的村民都会为女娲娘娘举办“圣诞祝寿大典”,包括从初六开始诵经礼赞;初八宫庙祝寿、艺文表演、颁赠仪式、高空烟火;还有初九子时的“祝寿大典”,作“操兵练将”“过火”“谢江”等仪式,并聘请梨园演出数日的酬神戏。其中,“操兵练将”和“踩踏火盆”“谢江”则是整个活动的重头戏。从“踩踏火盆”“谢江”这类早期大福补天宫于女娲娘娘圣诞所举行的各项活动来看,最初补天宫女娲娘娘的职能,可能较接近村落的保护神及江海神。 综上可知,或由于补天宫的开基神像是由海上漂来的,而非由早期汉族移民所带来,当地居民并不清楚“浙江女娲娘娘”的由来及信仰内容,同时大福村是一个临海的渔村,早期村民多以农耕或打渔为生,而流行于中原地区的女娲神话及信仰内容,亦与大福先民所处的环境及所需不符。因此,在早期的大福地区,补天宫的女娲娘娘信仰与职能,比较像是一般的村落守护神,并没有受到中国传统的女娲神话与信仰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