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在探讨中国中古统一时,目光多集中在北朝,从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论证北朝强于南朝,认为由隋朝实现南北统一实属必然。但是,南北统一并不表明南方政权在统一进程中消极地充当被统一和被消灭的角色。北伐不单是东晋南朝单纯的军事行动,而且牵涉到南北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乃至社会阶层变动。北伐蕴含的历史影响远超其军事上的成败,是促成北方政权兼并统一、加速北方民族融合、促使南北政权力量对比发生质变、实现中国中古南北统一的重要因素。 加速北方政权 兼并统一 东晋桓温北伐前,北方主要势力是立国关中的前秦和占据华北的前燕,双方为争夺河南相持不下。东晋太和四年(369)桓温北伐,推进至枋头(今河南浚县),距离前燕都城邺城仅有200里。前燕遣使前秦向苻坚求援,许诺如前秦出兵相救,则河南虎牢关以西的土地全部归前秦所有。苻坚遂派军自洛阳东出至许昌,做出攻击桓温军侧翼的态势。桓温军与前燕军数战不利,水军退路又被前燕切断,粮储告竭,大败而归。桓温退兵后,前燕表示不承认先前求援时割让虎牢关以西土地的约定,前燕与前秦矛盾激化。在合力击退桓温的过程中,前秦对前燕国内“政以贿成”“民户殚尽”的实际情况已然掌握。前秦遂于次年(370)派王猛率军顺利灭亡前燕、统一中原,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分裂的局面。 此后,前秦在与东晋的淝水之战中战败后,北方重新陷入了分裂混战局面。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由漠南南迁到大同盆地,灭后燕、占领河北,成为北方政治军事影响最大的政权。与北魏并立的还有占据关陇、河南的后秦,自立于青州、兖州的南燕,囊括岭北、河套的赫连夏,割据辽西的北燕等诸多强敌。因此,北魏灭后燕后,距离完成统一北方的战略目标还差很远。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北魏派数万大军沿黄河布防。次年(417)刘裕灭后秦,刘裕南返后,留守关中的北伐诸将内讧,赫连夏趁机消灭刘宋军队占领关中。赫连夏对关中采用残暴的统治政策,河西匈奴杂胡、羌豪以及河东大族薛氏、裴氏纷纷投奔北魏,北魏不费一兵一卒便控制了后秦、北魏、东晋交界的战略要地三河地区。北魏泰常七年(422),北魏南伐,连下刘宋河南重镇滑台、金墉、洛阳、虎牢等地。因此,刘裕北伐后秦,是促成北魏控制黄河流域大部,占据中原腹地的重要原因。北魏分裂为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后,双方在三河地区的军事对峙中互有胜负,彼此很难消灭对方。南陈太建五年(573)吴明彻北伐,连败北齐,北周利用南陈北伐牵制北齐的有利时机,于北周建德四年(575)、五年连续出兵,最终灭齐,统一北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