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言教育与沟通能力提升 “语言问题也是民族问题”,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载体,既是本民族成员间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基本工具,也是各民族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个体语言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进入陌生环境时文化适应的快慢与难易。少数民族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文化适应,而“不同的语言文字是群体间最突显、最重要的文化差异”。故消除文化差异导致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实现“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平衡,语言相通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流出地、流入地两地政府要共同发力,加大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语言教育供给,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一方面,流出地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加大本地区推广普通话活动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语同音”环境,提高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意识,自觉学习、使用普通话。同时也要坚持在本地区开展多样化的双语教育,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切实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汉语水平,以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现对城市环境的主动调适与融入创造条件、提供可能。另一方面,流入地政府应承担起提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语言交流能力的责任,加大对语言培训的投入力度,努力搭建语言培训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培训学习。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全开放的、囊括各种民族语言的线上语言交流培训平台及线下交流、互动的实践平台,向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内的城市所有有语言培训需求的人员提供语言教育资源,进而提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语言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联合企业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定期召开语言培训,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与用人单位的交流沟通。针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帮助企业为其提供专业化的职业语言培训,减缓职业角色转换带来的不适,进而加快其文化适应进程。 三、职业教育与就业能力提升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市场化的推进,现代化城市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量跨区域流动的少数民族同胞过去惯于使用的生产技术已经不再适用于以精准化、规范化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生产活动。就业是民生之本,加快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知识结构、职业素养方面形成自我支持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提高他们的城市就业能力,对于身处异质文化空间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现城市文化适应、融入城市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教育和培训固然是培育和形成创新劳动能力、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有效途径,但劳动者是否愿意接受现代化教育或是否有能力接受现代化教育,才是其能否成为创新劳动者的主要矛盾。要提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他们在城市物质层面的文化适应,一方面是要优化现代化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提高其参与教育培训的意愿;另一方面是要加大现代化教育与培训的供给李尚旗,姚文静试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教育与文化适应能力提升力度,保证其拥有接受现代化教育与培训的机会。也就是说,加大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教育供给,不仅要持续扩大供给数量,更为关键的是要优化职业培训的供给质量和结构。 一是要加大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心理教育投入,培养其与现代化城市生产方式相匹配的职业心理意识。有学者指出,相当数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实际上并没有做好职业转换的心理准备,普遍存在着职业压力舒缓能力不足、职业心理不成熟、心理调适能力弱等问题。而成熟稳健的职业心理是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胜任现代化城市生产、适应现代化城市生活的显著表现。因此,应该重视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心理培训,一方面,应通过开设压力管理的专项培训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压力舒缓培训,缓解他们初入城市职场所面临的职业转换压力,培养和调整他们自身的职业心理意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尽快实现心理层面的职业适应;另一方面,应通过开展职业规划、职业发展培训讲座等方式加强对已具有一定城市职业技能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融入培训,增强他们对自身职业的认可,进而促进他们心理层面的职业适应与融入。 二是要加大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职业能力教育的精准供给,培养其形成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职业能力。提高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能力,一方面要基于教育公平的原则,加大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职业能力培训的资金投入,以便减轻他们参与教育培训的经济压力,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意愿,进而扩大职业教育的覆盖面,推进职业教育培训的均衡发展,改善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低层次产业中过度竞争的就业“本领恐慌”问题,降低他们可能面临的结构性失业风险;另一方面要基于个性化与多样化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特色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从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层面逐步完善职业能力教育内容,使之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适应的过程接轨,即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适应存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的问题,职业能力培训也应该分为以提高谋生方式为主的初级就业技能培训、以改善经济水平为主的中级岗位技能培训及以形成创新劳动能力和推进市民化为核心的高级人才技能培训,以此促进他们对城市市场环境的主动调适,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与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