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山东滕州 车雅利 葛海洋 熠熠古铜镜,仿佛历史留下的一串串美丽的足印,与服饰、化妆一起演绎着中国人对美丽的追求。四千年来的铜镜不仅留给我们“自知之明”的理性思考,“破镜重圆”的哀怨缠绵,更留下“以正衣冠”的是非鉴别和“照影心境”的感人诗篇。唐代铜镜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要介绍的这两件唐真子飞霜纹铜镜(图1、2),除了大小有些许差别之外,造型和纹饰十分雷同。这两件铜镜,直径分别为16.8厘米和15.8厘米;镜缘均为八瓣葵花形,纹饰相同。镜背图案,以钮为中心,钮座下方是一汪水波荡漾的莲花池,池中徐徐升起一片荷叶,上面还托起一只乌龟。荷叶作铜镜的钮座,乌龟作镜钮,搭配巧妙而自然。钮上方饰祥云托月纹。钮左侧一人峨冠博带,坐而抚琴,前设香案,上面摆着书卷、砚台、香炉,清雅闲适,后依竹林。此图实为俞伯牙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再现,所以又称“伯牙奏琴镜”。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其中“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的意境。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后将此曲称为“高山流水”,后人也用此词来比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风韵高雅不俗。 铜镜钮座右侧有一只鸾鸟一足立于岩石之上,振翅而鸣,其钮座之下有一泓池水。对这种孤鸾映水而舞的图像,在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破镜》诗中有:“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这里直接引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遂乏死。”其二是范泰的《鸾鸟诗序》云:“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宵,一奋而绝。”山鸡映水而舞、鸾鸟睹影而鸣的求偶特性,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这些传说非常美妙动人,也很悲壮,成为许多诗人常爱运用的典故。因此镜中孤鸾映水而舞不停的图像,实是此传说故事的再现。 伯牙抚琴觅知音,鸾鸟映水舞不停。这些流传已久、家喻户晓的传说,刻画在铜镜上,其表达的主题是求偶、求知音。人抚琴、鸾自舞,池水、荷花,竹林有笋,树木、远山,祥云缭绕托起初升的太阳,如此美妙、宁静和谐的画面,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引人无限遐想。 真子飞霜镜中的“真子”当指“玄真子”,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飞霜”取自“梦入仙楼戛残曲,飞霜棱棱上秋玉”,用音乐表达了人们对超然尘世的追求。不论是清新雅致的荷塘、振翅欲飞的鸾鸟,还是流转飘荡的祥云、寿长千年的神龟,无疑都是道教求仙长生思想的生动体现。这件“真子飞霜”镜的镜背纹饰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反映了唐人对深山隐居,超然忘我生活方式的追求,是道教思想在铜镜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我们研究唐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