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相比有什么区别 两者间有什么不同

http://www.newdu.com 2019-09-22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还不知道:北魏太武帝灭佛与北周武帝灭佛有什么区别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是南北朝时期比较有作为的北朝皇帝,他延续了此前北魏的国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文化,一手抓军事。
    太武帝发起的灭佛在一系列军事行动胜利后,取得了稳定的周边环境的情况下采取的。北魏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这是既定的目标。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因为正处于乱世。生产力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民间的老百姓颠沛流离,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普通的民众要么被饿死,要么当兵去战死。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去当时的寺庙当和尚就是最好的选择,有很多权贵都信奉佛教,他们向寺庙捐赠大量的财务和田产。寺庙的和尚又不用种地,再加上不用交税,过得是神仙一样的生活。
    二
    

    这样的后果就是全国有很多的普通民众都进入寺庙当了和尚,这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好选择,但对于国家来说不是,相反让国家陷入了更深层次的困境。
    首先就是国家的兵源不足,年轻人为了逃兵役都去当了和尚。进一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也不足,国家就没有办法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
    

    因为和尚的数量增加得太快,寺院的田产就不得不进一步增加,而这些钱财是不用交税的,这就让国家的税收增长变得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丞相崔浩就劝说太武帝改奉道教为国教,进行大规模的灭佛活动。到处捣毁寺庙,回收田产,让大批的僧侣还俗重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充实兵源。
    三
    

    北周武帝面临的情况,和北魏太武帝差不多。他个人对儒学更有兴趣,但当时社会中的权贵有很多信奉佛教的。他也曾经试探过进行灭佛活动,但遭到了很多人的抵制和反对。
    周武帝就采取了以德服人的策略,在三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召集了七次儒释道三家的大型辩论活动。他还曾经亲自宣讲儒家思想,实际上也是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灭佛主张。
    

    和北魏灭佛不一样的地方,在与他连道家一块灭。北魏灭佛,兴的是道家。北周灭佛道,兴的是儒家。这就是从表面上来看,两次灭佛不一样的地方。
    实际上还有更深层次根源,周武帝希望借助儒家思想,巩固自己的专制地位。不管是佛学还是道学,都强调自己的信仰的独立性,只有儒家思想强调皇帝的权威性。正是基于这一点,周武帝才大规模的灭佛道兴儒学。
    四北魏灭佛是在极其恶劣的外界环境下,不得不做出的一个决策。当时的寺院和和尚太多,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没有办法容忍的。
    北周灭佛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是意识形态上的斗争问题。佛教和道教是独立于皇帝之外的思想,很难被皇帝掌控,对皇帝来说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只有把他们消灭掉,以儒家思想来替代,才能给皇帝带来安全感。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武帝灭佛,基本上面临的都是同样的困境。当时的寺院和现在的寺院差不多,都已经成为一个名利场,而不单纯是潜心向佛的修行之地。
    只有到了宋朝以后,皇帝巧妙的把儒释道三教合一,化为自己统治的工具,历史上才没有再出现大规模的灭佛行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