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张星星:从更加宽广的视野研究好新中国史

http://www.newdu.com 2019-09-25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newdu 参加讨论

    原题:从更加宽广的视野研究好新中国史——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张星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几代人努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所铸就的新中国史,为当代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激励。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亟须学界深化中国当代史研究,以不断完善的新中国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解读好、阐释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围绕新中国史研究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张星星。
    新中国史研究不断走向成熟
    《中国社会科学报》:伴随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我国学者在新中国史研究领域经历了逐渐发展和成熟的历程。请您简要回顾一下这一发展历程的阶段性成就。
    张星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20世纪50年代,学界曾对新中国史研究做过初步尝试。比如由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三年级师生编写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南开大学历史系编写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与天津部分高等院校教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授提纲(初稿)》等。但受当时历史条件影响,这些著述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同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认真审议并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成为党和国家总结过去、开辟未来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为开展新中国史研究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学术界也由此打开了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局面。
    从1983年开始,国家有组织地启动了全面反映新中国历史的大型系列丛书《当代中国》的编纂工作。在此之前的1982年5月,胡乔木在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提议,要组织力量编写若干专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条战线的历史经验做出有科学价值的总结。为落实这一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制定了编写出版《当代中国》大型丛书的具体方案,组织力量落实《当代中国》丛书的编纂工作。丛书选题大致分为综合性、部门行业性、专题性、地区性以及重要人物传记等五个类别,编纂出版工作历时15年,至1998年基本完成,先后出版150余卷,200多册,约1亿字,3万余幅图片,包容了大量确凿可靠的历史资料,并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成为一部全面记录新中国历史的大型丛书,为深入研究新中国史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和研究基础。
    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1989年即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后,新中国史研究达到一个高潮,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框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中国史研究。1990年,由中央党史领导小组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成立了当代中国研究所。此后,新中国史的研究和编纂工作开始步入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新发展阶段。1991年,成立了以出版国史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的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年,创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1994年,专业学术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双月刊)创刊。
    国史学科的体制化建设与学术研究的繁荣,在相互促进和良性互动中取得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后,新中国史研究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全面记述新中国史的单卷本专著有10余种,还出版了数卷以至十数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长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全鉴等大型丛书,以及各领域各时期的专门史或专题史等,覆盖领域更加广泛,研究深度和学术质量也有一定提高。
    进入21世纪后,新中国史研究和学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1年《当代中国研究所2001—2004年科研规划》发布,推动新中国史编纂和研究进入新发展阶段。在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后,一批新版或再版单卷本国史研究著作相继问世。2012年9月,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历时20年编写而成,经中央审定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由人民出版社和当代中国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在重大问题的把握、历史线索的勾勒、重要事件的记述、经验教训的总结、主要观点的准确性、历史资料的可靠性等方面,都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国史著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国史。为加强国史学习、教育和宣传,新中国史研究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拓展。2013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2015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成果,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更适合于普通干部群众阅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简明读本》,由学习出版社出版。2016年,该书英文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并推向海外市场。同年,当代中国研究所组织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
    70年来,我国广大国史研究工作者和相关学者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重大历史问题的科学总结为依据,弘扬中华民族治史修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有益经验,筚路蓝缕,开拓创新,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学科体系。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新中国史研究领域关注和思考的热点问题有哪些?
    张星星:经过国史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新中国史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许多重大的学科建设问题上基本形成了共识,同时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
    第一,关于学科定位。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考虑,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分歧。朱佳木在《共和国史、当代史与现代史三者关系的思考》一文中,深刻分析了学术界对新中国史、中国当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三个概念存在的不同认识及其历史原因,主张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历史称为中国现代史或中国当代史,正式列入国家学科名录。这一观点得到广大国史工作者的赞同和支持。
    第二,关于研究主线。所谓“主线”,就是贯穿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始终,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走向的主要历史脉络。关于对新中国史研究主线问题的不同认识,实际上涉及对新中国史研究对象和范围问题理解上的差异。从狭义上说,新中国史主要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建立和发展的历史;从广义来看,新中国史研究应该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变迁。只有从广义上来认识,才能正确地把握新中国史的研究范围和研究主线。
    第三,关于历史分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发展和演进,关于新中国史的分期问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认识,比如“七阶段分期法”“五阶段分期法”“四阶段分期法”“三阶段分期法”“二阶段分期法”等。历史分期是新中国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新中国史又是一个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分期问题只能继续做动态性研究,各种不同的分期方法可以在平等的学术讨论中共同促进认识深化。
    第四,关于历史主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科学地认识新中国史的历史主流,对于正确把握新中国史研究的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把握这一主流,就是要深刻阐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您认为,当前应如何持续推进新中国史研究?
    张星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型人民共和国,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新中国史研究要认识和把握新中国的奋斗历程、成功经验和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南。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高度,研究和总结新中国史,就要有更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有更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一切科学的理论创新,都是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既包含着系统的理论思考,也凝聚着深厚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的积淀。要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必须通过系统而深入的历史研究,深刻揭示蕴含在科学的理论逻辑之中的历史逻辑,为宣传和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供深厚的历史支撑。要深入研究新中国的历史发展,总结新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把当代中国的发展放在中华民族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放在当代世界风云变幻的时代进程中,来考察和研究,这样才能使新中国史研究适应时代、国家、社会和党的理论创新的发展要求。
    民族复兴进程与世界发展大势
    《中国社会科学报》:应该如何看待新中国史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关系?
    张星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历史翻天覆地的巨大飞跃,同时也是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新的继承和延续。1938年,毛泽东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新的生机,使近代以来饱受欺辱和蹂躏的旧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站立在世界舞台上,推进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等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崇高历史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的科学指导,同时也离不开中华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国土、资源等历史的基础和积淀。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是对中国历史、中华民族历史的继承和发展,只有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放在中国历史、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放在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来研究和考察,才能更深刻地把握新中国的发展规律,才能从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唤起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认同。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认真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实现中华文化在新世纪的历史性飞跃。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如何从世界格局中来考察和认识新中国史?
    张星星:近代中国是在世界先进国家率先建立起机器大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和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情况下,被动地卷入世界历史潮流的,其结果就是近代以来遭受到几乎所有世界列强的侵略、掠夺和蹂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走过了痛苦和曲折的道路。中国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世界格局下走向胜利的。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中国较早地成功推翻了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从世界历史进程这一大坐标系来考察和认识新中国史,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和伟大创造。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中把握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发展方向的执政党。在新时期,中国以开放的胸怀逐步走向世界,世界也逐步走进中国,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面对磅礴的世界大势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潮动,我们必须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的能力,在深入研究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复杂的国际交往中掌握驾驭复杂局势的本领,卓有成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政治、文化安全,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
    更加全面生动展现国史图景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中国史尚是年轻的历史学科。未来要加强新中国史研究三大体系建设,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星星:同传统历史学科的优势相比,新中国史学科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学科史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学科基础理论方面,虽已有关于新中国史的学科内涵与外延、理论与方法等的研究和探讨,但还缺乏系统的科学阐释和一致的学术认知,这严重影响了学科定位的清晰化和学科体系的完备。我们要认真学习传统历史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借鉴各学科的有益经验,建立健全严格的学术规范,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为新中国史研究奠定更加坚实的学科基础。
    在新中国史研究中,法制史、科技史、教育史、社会史、外交史等中观领域的研究仍然薄弱,各领域中大量个案的微观研究还存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源,有着极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发展空间。要将丰富多彩的历史片断整合成全面系统的历史记述,我们必须努力拓宽新中国史的研究视野,既要研究高层的核心政治,也要研究基层的社会个案;既要研究文本的决策措施,也要研究实践的发展历程;既要研究全局的重大问题,也要研究局部的个别事件;既要研究宏观的经济运行,也要研究微观的经营管理;既要研究理性的社会意识,也要研究感性的公众心理;既要研究人文社会,也要研究自然变迁。新中国史的许多研究领域还是没有被开发的处女地,需要通过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对比较薄弱的社会生活领域的研究,加快推动新中国史向“通史”方向转化,更加全面、生动、丰富多彩地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图景。
    记者 张清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